■福建省诏安县第一实验小学 李洁芳
在深化“双减”教育政策的过程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教师设置高质量的小学数学课程作业,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课程内容的理解,也是有效培养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许多教师在设计数学课程作业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人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学生个人数学素养的发展能力有限,对“双减”教育政策关注不够。在大多数小学数学课程的作业内容设计过程中,作业类型固定,课程内容缺乏层次性,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双减”教育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新设计,以提高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在深化实施“双减”教育政策的过程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推进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创新是体现数学课程丰富内涵和多样化价值的重要形式,学生解决不同数学作业问题的能力就是数学素养的重要体现,促进数学作业创新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促进小学数学课程作业的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双减”教育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更注重学生数学知识和记忆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对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的分析,盲目向学生灌输理论课程知识。在长期的数学知识灌输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渐对数学知识学习活动产生消极情绪,个人学习动机不足。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避免课内外学习负担过重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国家提出了“双减”教育政策,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互动。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方针,关注学生差异,形成针对性的教学分析,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策略,设计有针对性的课程作业内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在“双减”教育政策的支持下,数学教师的作业设计活动不再是反复的例题讲解和题海训练活动,而是需要关注如何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在数学课程中的主动性,并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层,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多种形式,辅以课程知识讲解,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理念下,教师的作业设计活动也要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如此一来,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将变得更加活跃,他们的个人学习兴趣将大大提高,这对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小学生学习时间短,理解数学知识会有一些困难。为了确保学生掌握课堂上的所有知识点,教师通常会为学生安排一些针对每个知识点的练习。在安排练习的过程中,教师普遍具有以量取胜的心理。他们很少仔细研究每个练习,选择高质量的内容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这通常会导致学生作业量的无形增加。在浩瀚的题海中,学生容易产生思维混乱、思维迟缓的现象。学生完成的数学作业质量差,错误多,很难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他们有不同的理解能力、不同的知识水平和不同的知识深度,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通常情况下,教师会把同样的作业分配给全班。因此,对一些学生来说,即使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因此他们会选择通过编造和抄袭来处理课后作业。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家庭作业则很简单,对他们来说作业难以发挥出检验和巩固的效果。教师需要客观地认识和分析班级学生的差异,摒弃统一布置作业的方式。
教师给学生布置了更多的作业,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任务,也加重了教师的批改任务。一方面,布置家庭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巩固知识。另一方面,让教师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在课堂上检查和填补学生的空缺。然而,在批改作业的实际过程中,即使教师熬夜加班,也很难仔细分析每个学生作业错误的原因,并给出有针对性的评价。因此,学生的作业本上只会出现关于对错的评语。如果不让学生反思自己的错题成因,就无法对症下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没有情感的对错批语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和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在课堂内外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小学生往往受到年龄和思维能力的限制,自律能力有限,不愿意做作业,缺乏自律意识等。这与学生的年龄和学习习惯密切相关。在“双减”教育政策下,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应设置与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相适应的课堂作业内容,让学生在个人能力范围内解决不同的作业问题,从而实现个人学习能力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应坚持适量原则。这是因为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相对较低。在完成数学课程作业的过程中,他们往往害怕难度大、挑战性强的课程知识内容。如果教师设计过多的课程作业,必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学生回避学习数学知识,对课堂作业缺乏必要的学习态度。在“双减”教育政策的实施下,教师坚持适量的家庭作业设计,既要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又要避免学生疲劳,促进学生逐步获得发展。
学习应该是劳逸结合的活动,如果教师强占学生的时间逼迫学生完成数学作业,学生就会反感数学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注重质量,减少数量,选择一些能启发学生思考的、有代表性的数学习题作为课后作业。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精神,还可以节省学生的时间,让学生发展课余爱好,得到身心的放松。同时,作业更少,教师的批改任务也会减少,这样教师就有足够的时间分析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然后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使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都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学习是一个自我充实和提高的过程,应该充满趣味性。然而,目前很多学生在提到数学时,首先想到的是难以理解和复杂的练习,因此他们根本无法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为了扭转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教学不仅需要创新教学模式,还需要为学生安排有趣的课后作业。例如,如果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跟随母亲购买蔬菜,并通过帮助母亲计算应付账款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而在为学生讲解统计图的相关课程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物统计知识,比如,十字路口的汽车、学生的平均成绩等内容。同时,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能力为学生定制分层作业,以满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需求。比如,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准备一些具有难度的运算知识,针对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简单的基础计算,以查缺补漏,巩固基础。
家庭作业设计是小学数学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虽然为学生安排家庭作业的方式比较传统,但它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之一。在设置课后作业时,教师应采取分层教学法,考虑到学生课后作业在不同层次上的难度。如果分配给学生的作业远远超出了学生的理解和学习能力,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让课后作业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匹配,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为了增强家庭作业内容的针对性,在设计小学生数学家庭作业时,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和认知特点来设计家庭作业:一些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不同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可以让这些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学生在课后的生活中尝试发现数量关系、图形应用和简单的几何证明的知识,从而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的能力。对基础薄弱、对课程知识掌握有限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与家长进行一些生活化的数学游戏活动,如在生活中挖掘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计算相关的生活数学问题。通过对这一有趣的课外作业内容的分层设计,教师可以为不同数学基础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作业,促进学生重新学习和消化所学知识,为学生下一阶段的预习、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盲目的,而是需要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学习技巧。小学生缺乏学习经验,在实际学习中,一些学生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记忆数学课程知识。不恰当的学习方法容易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会忘记所学内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在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教会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比如,图形分割思想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为学生设计多边形面积的相关课程知识时,要逐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图形进行分割求和。比如,将多边形分割为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这些图形的面积知识学生都已经形成了有效的理解。在分割求和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学会将未知的数学课程知识转化成已知的数学课程知识。这样,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就能形成数形结合思想和图形分割思想,从而有效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基础知识水平有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有难以理解的内容。如果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影响数学学习的效果。虽然小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不足,但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当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时,他们的思维会发生碰撞,从而对学习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因此,在设计学生课堂作业的内容时,教师不应该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的过程,直接作出解释,给出答案。相反,应该基于分层教学的原则,让学生与小组成员讨论。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效地分享不同的数学学习经验。通过设计小组合作作业的内容,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数学课程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在分享中获得乐趣,从而提高数学学习动机。教师可以建立微信群进行在线讨论。教师不仅可以随时随地调整数学教学内容和方法,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课程中组织学生记忆混合四则运算方法的过程中,如果让学生直接记忆方法内容,必然会导致学生缺乏兴趣。针对这个问题,在设计作业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特点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并要求不同的学习小组课后在微信群中开展混合四则运算题目的计算活动,从而在推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增强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评价对每个学生都很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鼓励性语言来鼓励学生进步,但在作业批改中,为了节省时间,教师通常只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优秀和不足的评价。这种固定的作业评价方法很容易让完成作业的学生感到非常沮丧。为了让学生重视家庭作业,教师需要认真对待每个学生的家庭作业,并写下鼓励学生奋进的语言。例如,一些学生可能对家庭作业态度不认真。这时,教师就应加以科学地引导,同时对学生做得好的方面加以表扬,提出对学生的要求与期许,让他们意识到认真对待作业的重要性,提高作业的质量。
目前,许多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更注重学生个人成绩的发展。在设计数学课程评价模型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从“双减”教育的角度来看,课程教师应建立过程教育评价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学习和应用能力,以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设计数学作业评价体系的过程中,主要的标准不仅是学生的活动表现,还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制定相应的作业评价标准:第一,根据学生的课堂出勤率和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设计分数;其次,在作业活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完成情况设计分数;最后,根据学生的作业内容和考试成绩设计分数。通过这种形式,才能实现课程教学评价模式的有效创新。
综上所述,在深化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创新数学作业设计,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从课前准备到课后作业设计,再到对教学目标的期望,教师应结合数学课程知识的要点,达到尊重学生差异、帮助所有学生提高成绩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