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侨城小学 伊雪飞 武小芬
运算能力的培养意味着要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它的重点在于怎样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计算中融合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建立在层次化教学、科学性教学的基础之上,提升小学数学运算教学的能力。它建立在从简单到复杂的基础之上,提升了小学数学整体运算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层次化发展,也更适合各学段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
所谓运算,就是一种建立在已知的数据量基础之上,将未知的量计算出来。小学运算基本上是代数运算,就是建立在加减乘除之上对数字之间的关系和结果进行优化处理。在小学数学中,需要了解加减乘除的性质,并学习交换律、结合律等内容,逐渐拓展计算空间,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运算能力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能力,它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培养学生思维和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课程总目标的“知识与技能”中,提出要体验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和建模,掌握数与代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觉、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维。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理论,寻求合理和简洁的解题方法,理解题目本质。
学生在运算的时候通常会出现一些思维定势,因为先前的计算活动可能会形成习惯性的心理,让学生用一种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解决计算问题。思维定势有积极的一面,它能减少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但也有消极的一面,学生在遇到一些复杂计算题的时候,不能通过有效地拆分和组合提升解题效率。
因为小学生在感知事物的方面比较笼统、不具体,所以在进行整体计算能力提升的时候,可能仅仅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特征,加上计算本身比较枯燥乏味,可能引起学生的心理疲劳,再遇到相似或相近问题的时候也不愿意去一步一步地进行踏实计算,或者是没有看清楚题目,全凭印象来写出计算结果,从而出现计算错误、抄错符号或者数据错误的问题。
学生在计算各类题目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情绪不稳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会直接影响计算过程。学生都希望算得又准又快,这样一来往往事与愿违,因为简单的算式容易让学生轻视计算过程,因马虎或大意导致出现计算错误。如果是复杂的计算,又可能会出现畏难情绪,同样会导致计算错误。
学生在运算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各种常见问题,运算习惯不佳是非常突出的一种问题。因为运算习惯的问题导致实际运算结果出错的情况比比皆是,尤其是在五六年级,很多学生认为自己的运算能力已经非常扎实,经常出现为了省时间而进行口算,觉得看一眼就能大致计算出数值,这样就更容易出错。
良好的书写习惯是确保准确计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方法,但经常出现书写粗心、因抄错数字、符号错误、看错进退位等问题,导致计算结果错误,因此,教师需要加强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解题习惯。只有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逐渐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数学离不开运算,运算决定数学水平。有些数学题明明知道怎么做,但就是做不对,本质上是数学运算能力和习惯偏差导致的,这样会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认真计算的意识,将“一看、二想、三计算”落实到课堂中。很多学生不重视检查,教师通过让学生在做题之前默念这七个字,引导学生逐渐改变自己的计算习惯。四则运算在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以计算576-(76-52)为例,在做题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完整地看清题目,看清题目中的每个数字和运算符号才能下笔计算。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体、合理的计算方法,明确计算步骤,因为在这道题目中,576和括号中的76相减能直接口算出结果为500,所以不用先计算括号内76-52的结果,可以将括号去掉后再统一计算,结合上一步中去括号的规律,将原式子变为576-76+52。最后在确定计算方法和步骤后,认真演算题目,得出正确答案。
数学运算中培养认真计算的习惯是学习基础,一道题计算完了之后不能直接结束,因为在计算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错误,要引导学生细致检查,比如,数字是否看错了、运算顺序是否算错、数据的符号是否抄错,等等,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检验,在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和持之以恒的运算练习之下,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数学的概念是算理,在数学教学中,理解是让学生有效掌握算术规则的关键。例如:在计算6.6×6+6.6+2×6.6时,这似乎是一个简单的运算,但对于学生来说,找到“相同点”能让计算事半功倍。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运算时,应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寻求更容易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运算效率。6.6×6+6.6+2×6.6 中,可拆解成三个加式,进而可以写成6.6×6+6.6×1+2×6.6=6.6×(6+1+2)=6.6×9。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多发现、多思考,并且建立在概念的讲解之上,引导学生掌握多种计算方法。在上题中,主要考查的内容是公倍数。总之,拓展学生的思维,尝试不同的运算方法,在教学中注重运算、注重基本概念意义,是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
引导学生多元化运算,加强操作实践。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及时复习,很容易忘记所学内容,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应重视复习,并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低年级应加强口头计算,打好基础;在中、高年级,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书面计算和混合运算,特别是要加强计算规则和公式法的实践。例如:在第一次学习乘法时,首先要复习所学的加法知识,将加法知识转移到乘法运算中,让学生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因为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不同,有的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强,有很强的认识世界的好奇心,这样的学生学习数学就比较容易,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会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而提升。所以说,并不是一些学生小时候数学成绩不好,长大后数学成绩就不好,在整体素质提升和数学方法的引导之下,学生会越来越优秀。作为教师,需要消除学生学习数学时的一些焦虑,特别是对那些认为“自己天生就不是学数学的材料”的学生,教师要转变他们的这一错误认知,用鼓励、激励等方式方法,让学生建立自信。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强化学生的注意力训练。小学生因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做计算题的时候容易出现东张西望、左顾右盼的情况。在计算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审题到计算再到卷面书写一气呵成,中途不能分心,做完之后可以适当休息。
计算题目是学好数学的基础,也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引导,多加鼓励,通过多种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