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育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实践能力的研究

2022-03-17 14:35王树平吴嘉隆
关键词:双师双能型双能双师

王树平,吴嘉隆

(沈阳工程学院 人事处,辽宁 沈阳 110136)

2015 年,教育部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中,特别提出要建设一支教师、工程师资格兼具,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兼备的高素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1]由此可见,各高校加快“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建设已势在必行。

一、培育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实践能力的意义

一名高校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需要掌握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方法,“双师双能型”教师则更应具备精湛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1.有利于改善教学方式

现阶段,为培养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各大高校开始转型发展,教育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方式等都在发生改变,这就需要学校在管理层面上重视“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教师层面上也需要转变传统思维,紧跟学校创新发展的步伐。首先,教师在实践能力提升过程中,会主动参与学校课程和教学改革中,能够更深刻地领会改革精神,更快速地适应转型后学校对“双师双能型”教师教学方法的要求。其次,教师会将自己在实践中的经验作为课程案例分析传递给学生,以加强师生在实践环节的互动,转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让教师在“教中学”在“学中教”,补齐短板,增强实践技能,改善教学方式,完成培养高水平、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

2.有利于提升教师专业技术水平

培养和提升教师的学术理论素养与企业实践技能素养,要求教师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高的教学水平及一定的科研能力,又具有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工作经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2]“双师双能型”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教师明确知识与技术、理论与实践是不可割裂的整体,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过分强调哪一方面都不利于“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在实践中“双师双能型”教师不仅能够学到该领域的前沿理论,也能够了解到该行业的管理经验及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实践中所得所感再结合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能够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伴随新一轮的科学技术与产业革命的到来,多学科、多领域相互交融的趋势越来越突显,教师的知识储备应当从“深度”向“宽度”方向发展,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教师深入到各自领域的生产一线,接触到研发—生产—应用一系列流程,可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知识理论素养和实践教学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真正做到技术专、基础宽,为培养全面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3.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当前,我国仍然存在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情况,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部分高校毕业生自身能力与社会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人才的培养不是“闭门造车”即可实现的,它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建设。传统的教育教学多是理论知识的灌输,在某些应用型学科领域,学生没有实际操作的机会,仅靠理论学习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基于此,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这样一支教师队伍可以担任双重角色,既是懂得教育教学的教师,又是拥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能通过自身专业的工作经验来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高校可定期组织教师和学生到对口企业挂职锻炼,同时也可将行业领域最新的技术和理念引入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为企业做课题研究,企业也可以为师生提供实践实验场所,从而使校内外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双师双能型”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培养方式单一

“双师双能型教师是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专业理论水平、教学与教研能力;具备工程技术人员的资格与素质,能够熟练地掌握各种专业实践技能且具有较强的生产经营及科技推广能力的教师。”[3]这是当前高校急需的人才,同时也是重点培养对象。但是高校在实际培养中却没有找到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多元化途径。一般只是从两个途径加以培养,一是高校输送到一线企业去培养的“双师双能型”教师,他们拥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教学经验。但是学校和企业的性质及利益诉求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有些教师在企业不能胜任对应的工作,理论知识难以转化为实践操作。企业虽然欢迎高校教师来兼职,目的是希望能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资源得到最广泛的利用,但是企业在面对利益有可能受损、运营有可能受阻等情况下,一般是不愿意接收髙校输送到企业学习的教师的,这就导致这些教师在企业的定位“边缘化”,不仅不能为企业增加效益,反而自身也不能完成增强实践能力的目的。二是高校从企业引进技术人员进入高校,但他们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长期的实践经历可能会使他们忽视对理论的学习,且教学基本素养不高。尽管部分学校会对这部分人组织培训,但由于培训课程短,方式单一,效果并不明显,无法胜任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而最终只能在高校担任实验人员的角色,成为了高校的一名技术员。

2.教师自身重视程度不足

在高校的转型建设过程中,“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走在了时代的潮头。但是目前我国社会层面仍崇尚“学术型”人才,而对“技术型”人才总是抱有一种轻视态度。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会使部分教师对向“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转变持有怀疑态度。甚至转型后,有些教师认为这是完成学校的任务指标,依旧延续传统的教学方式,忽略对实践能力的学习。“双师双能型”教师需要得到社会层面、学校层面、教师层面的高度认可,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具有坚定的信念和高效的执行力。

3.高校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

当前,高校教师的考核机制主要还是以量化考核为主,年度考核、聘期考核或职称评聘都是量化教师的工作量、论文发表情况、课题申报数量、科研到款额等数据,然后再根据综合评价进行排名,以此作为绩效考核或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但对于“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考核就不能完全按照传统的方式,那样不仅会打击“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更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在进行专业实践活动和教育教学中,对教师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的评判难以有一个合理的准则。对输送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的教师评价审查,往往停留在一张实践报告上,这对“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考核评判是有失公允的。

三、双师双能型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路径

1.创新培养方式

高校除了聘用兼职教师和优秀的技术人员外,还要做到引进与培育并举。高校也应当为“双师双能型”教师提供合适的机会和岗位去参与实践培训,并对参与实践培训教师的薪资待遇提供一定的保障。“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培育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培训体系要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单凭某一个高校的自身能力是难以建立起来的,高校与高校间要互通资源、信息共享,建立起“双师双能型”教师培训联盟,构建“双师双能型”教师培训基地,并与行业专家、企业协会、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产业集团合作,让培训能够形成长效机制。首先,“双师双能型”教师培训基地能够结合“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标准,构建更为系统的培养模式,让高校改革有章可循。其次,“双师双能型”教师培训基地的建立可以充分地集中优势学科、先进的设施设备,实现优势资源共享。第三,可以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输送优秀的“双师双能型”师资,解决一部分“双师双能型”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

2.转变教师思想

“双师双能型”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明确技术育人与知识育人是同等重要的。从理论教学高于技术教学、学术研究优于应用研究的传统观念中脱离出来,深刻意识到学术与技术没有高低之分,理论和实践需要共同发展。高校在进行“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实践能力培育工作中,也要避免只侧重于一方,在对“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要根据比例、结构等制定清晰的目标,并设定合理的培养计划。

同时,教师自身要清楚地认识到成为“双师双能型”教师不仅仅是获得了一个职称、一个证书,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保持积极学习的热情,接受新的任务和挑战,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武装自己。

3.完善考评机制

高校需要结合本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建立一套科学的、较为完善的考评机制,克服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倾向,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和初心,形成多元的人才评价模式。在考评方式中首先要注意公平,如果在进行“双师双能型”教师考评中有失公正,就会打消教师的积极性,不利于“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因此,在教师考评环节中,一定要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从而激发教师的潜能,提高实践能力。

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与反馈十分重要,评价结果也与教师的自身利益密切相关。建立“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考评体系时,要以教师为本,想教师之所想、解教师之所难,注意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鼓励“双师双能型”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挑战杯等项目,申报纵向及横向科研项目,切实发挥“双师双能型”教师实践能力。

四、结语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尚处探索阶段,从长远的角度看,建设一支科学的、系统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还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以及高校教师的积极配合,开拓“双师双能型”教师实践能力培育渠道,促进高层次人才与高校交流协作,不断创新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实践能力培育的方式。

猜你喜欢
双师双能型双能双师
双能X线吸收法在肌少症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中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研究
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国外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对我国“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启示
第二代双源CT双能扫描模式对胰腺癌的影像诊断价值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