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对分课堂”融合德育教学的实践探讨

2022-03-17 13:49姜文姐
昌吉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环节德育

李 芸 姜文姐

(1.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重庆 401331;2.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3)

如今,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德育发展以及其独特价值和五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德育教学在小学开展的课程比例中也在逐渐提升,然而德育的教学不能仅仅是通过德育课程的开展,而是应该在各个科目中给予渗透。《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必须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来开展德育渗透工作,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进而为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号召下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1]小学语文含有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能够将德育实践活动和语文素养有机结合,有助于小学生价值观和文化素质提升[2],因此利用语文独特的优势,给予德育教学渗透。小学德育教学直接关系着小学生的思想发展,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给予适当的思想引导,有利于思想品德学科和其他学科融合发展,尤其以语文教学实践为凸显。德育教学不仅有利帮助小学生的思想发展,同时也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对分课堂”是当前教学过程中提出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本文结合小学语文课堂中对德育教学的开展研究,融入“对分课堂”教学方法,为开展德育教学活动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小学语文“对分课堂”融合德育教学的实践可行性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从时间划分为三个环节,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简称为PAD课堂。PAD课堂最显著的特点是把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在时间上错开,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内化。常见的“隔堂讨论”,给予课后时间对教学内容个性化的内化吸收,以形成有准备的讨论,让学生对知识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领悟与吸收。

PAD课堂区别于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其显著特点就是一半的时间给予教师用来教授,一半的时间给予学生在课堂自由讨论和表达,通过学生自己在自学的过程中去不断内化知识,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和主体。不仅是“对分课堂”的显著优势也是“对分课堂”的核心思想,更是与小学语文融合的关键因素。小学语文“对分课堂”融合德育教学的可行性,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

第一,小学语文“对分课堂”融合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当前大多小学教师依然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课本知识的传授学习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会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同时也会影响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让学生丧失对语文的兴趣和求知欲。小学语文“对分课堂”融合的重点是关注学生的内化吸收,而对于教师的讲授仅是指导者的作用,其任务是帮助学生真正动手和参与实践,而不是局限于教师的口头讲授阶段。例如通过完成相关的语文作业讨论,不仅能够培养其阅读能力而且也能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

第二,小学语文“对分课堂”融合有利于关注学生的语文运用实践,实现师生角色的互换。《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4]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习得与语文有关的人文性知识,而且应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情境中运用语文这把“工具”。传统的语文教学较多关注语文课文内容的知识学习,忽略了学生在实践情景中的使用。当前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表现,应用的情境大多局限于升学考试。这样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目的会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吸收以及学生语文能力的运用,通过让学生在书写实践中学会书写,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在表达实践中学会表达。

第三,小学语文“对分课堂”融合有利于学生亲身实践,在语文活动中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5]小学语文“对分课堂”的有效融合,一方面可以利用语文课本内容去探究新的活动,促进语文与其他教育的渗透,例如语文与德育的融合;同时学生在内化吸收阶段中,通过查阅资料、收集资料以及整理资料来完成作业。在讨论阶段中,学生能够不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一方面,小学语文“对分课堂”融合可以使教师和学生跳脱于教材之外,例如通过学习一篇课文,从而学习与作者相关的课文,进而学习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其他跨学科知识点。例如在讨论阶段,通过对指定语文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去讨论德育书本的相关知识点,从而在讨论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阅读能力,也是亲临实践的载体和机会。

二、小学语文“对分课堂”融合德育教学的实践必要性

在小学德育实际教学中,大部分仅仅只是以德育课程来进行德育教学,会存在渗透范围太小的问题,如果我们将德育教学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之中,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中,以“对分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给予授课,那么德育渗透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对分课堂”将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部分时间给予教师自行把握,开展我们的教育教学内容,另一部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讨论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开展德育教学有极其重要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小学语文“对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学以渗透、感化为主,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大多都是古今中外的著名文学作品,有极其重要的文学滋养作用。通过小学语文“对分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学可以抓住典型课文中的典型人物结合小学德育教材的知识点,以更进一步去打动、感化学生,达到我们想要的德育目的。

第二,小学语文“对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潜移默化的,[6]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滋养的作用,在小学阶段中的语文教学以“对分课堂”的形式进行德育教学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思想教育,同时能够为学生所接受。

第三,小学语文“对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内容主要选取的是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具有非常强的文字性,学生在学习这些优秀和典型的小学语文课文中时会受到感染,具有非常强烈的情感体验,能以此获得精神愉快和满足,以小学语文“对分课堂”去进行德育渗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表达、情感体验和情感输出,陶冶情感同时培养优良品德的形成。

三、小学语文“对分课堂”融合德育教学的实践原则

弘扬德育价值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主题板块,能为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有着极其重要的培养作用,为德育教学更好融入到小学语文“对分课堂”之中,可以遵循如下的教学原则。

(一)坚守初心,潜移默化原则

坚守初心,潜移默化的原则,指的是我们要坚守德育价值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下五千年,创造了不朽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7]潜移默化指的是在潜移默化的环境氛围中达到以文育德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对分课堂”融入德育教学的首要实践原则便是坚守教育初心,发挥文字潜移默化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是我国中国文化极其重要的瑰宝,但是随着英法联军的侵略,使得圆明园遭受了毁灭,化为一片灰烬,那么通过这篇课文可以让孩子们知道我们祖国的历史文化和历史脉络,因此借助语文教学可以介绍我国的传统文化,让孩子们正确地看待我们的历史走向,知道我们所经历的历史背景。同时制造潜移默化的环境氛围,让孩子们自由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当自己看到圆明园化为一片灰烬,你有什么话想要说?通过圆明园烧毁前后对比去凸显我们对中国文化传承的尊重和回忆,也让孩子心生对中国文化的遗憾和可惜。

(二)学智通理,合二为一原则

学智通理,合二为一原则是指我们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语言文字的理解很重要,但是学习思想教育的理性作用也同样不可忽视。简言之,我们的知识和情感是同等重要的,两者可以相互渗透,相互统一。如果我们只是侧重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知识传授,而忽视小学道德教学的渗透,那么就很容易使得我们失去平衡,顾此失彼。因此,我们要坚持学智通理,合二为一的实践原则。

例如在教学《少年中国说》,这篇课文诉说了100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强国梦想,那么我们不仅要讲述梁启超先生所构建的理想中国,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少年中国说》这篇课文带给我们的激励和使命。他所带给我们的是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肩负中国强大的使命,心系中华崛起的理想。因此,我们可以设计的教学环节是让同学们结合现在中国的国情,讲述梁启超先生的心愿实现了吗?如果没有实现的话,还可以怎样去做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去试想,该如何去构建强国蓝图。

(三)善用文本,事半功倍原则

善用文本,事半功倍原则的意思是指我们要善于借用我们的德育教学和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文本,语文教科书和我们的德育教科书有很多相似之处,两者能够相互组合,达到事半功倍的原则。

例如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的第六课《我们神圣的国土》,讲述了我国的国土风光。其实这些就可以联想到《少年中国说》这篇课文。因为同属于五年级上册的教科书,《少年中国说》所描写的“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介绍了我们中国的河流景色以及千年历史文化。这与道德与法治这篇课文有着同样的内涵。

因此我们在教学《少年中国说》,可以联想到道德与法治《我们神圣的国土》,将这两个内容相整合一起,即把我们的德育内容去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比如在教《少年中国说》第二段内容时可以简单介绍我国的好山好水好风光以及发展脉络,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巧借对分,点燃创新原则

巧借对分,点燃创新原则是指我们要借助对分课堂的优势,来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集体教学或者个别教学形式。对分课堂让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不仅有利于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也让师生角色发生了转变。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古诗《示儿》,即陆游写给自己儿子的箴言。我们可以发挥对分课堂优势,让孩子们去搜集古代诗人的民族精神故事,在搜集故事过程中感受古代诗人坚持正义,坚守祖国统一,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我们可以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的第十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该课讲述古代祖先们为坚守自己的人格理想,宁愿牺牲自己生命的故事。因此给予孩子自己收集资料和自由讨论表达的时间,创新以往单调的古诗教授环节,让孩子自己领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孩子对于古诗的吸收会别有一番风味。

(五)链接生活,凸显学生原则

链接生活,凸显学生原则是指我们所培养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习惯需要真正的落实到小学中的生活之中,要与生活相连接,要凸显学生才是学习和生活中的主人。因此,小学语文“对分课堂”要与学生的生活相链接,不要脱离学生生活,任其凭空想象,这样容易让孩子丧失对生活的追求,生活的回归。

例如,在教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五课《搭石》,可以让孩子们结合生活中邻居或者同学之间,让自己印象中最感动的一件事?可以是帮助你的一件事也可以是对你说的最有益的一句话。设计这样的环节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不仅做到了与学生生活的链接,同时也是将德育教学内容践行到小学语文“对分课堂”中,因为这与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讲述的“利己达人的仁爱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四、小学语文“对分课堂”融合德育教学的实践对策

袁金艳在《探析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一文中认为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价值观,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文化素质。[8]小学语文“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德育教学模式可以分为教师讲授环节和学生内化讨论两个环节出发。

(一)教师教授环节设计

教师在进行教授教学内容之前,首先应该合理地整合小学语文教材与小学德育相同的知识点,其次在整合相同的教学知识点后根据自己所教授的学生特征具体开展“对分课堂”的教学设计活动。

首先对于教学内容,要非常确定选取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启发性,选取的教学内容要给予空间给学生自主去进行内化和吸收。同时选取的教学内容要具有指导作用。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情,明确扮演的角色身份?教师的任务是能够提供学生能自主思考、搜索和讨论的时间和空间。最后,具体的知识讲授环节,可以按照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但是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内化吸收时间,让学生能自主学习,同时要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可以通过第二次上课之前对学生给予提问,将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作为反馈信息的收集。

接下来以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文《慈母情深》和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学会沟通交流》,作为小学语文“对分课堂”开展德育教学的教师教授环节的说明。

首先教师在上课之前先要了解我们如何将这两个共同点进行整合,经过发现对比我们知道《慈母情深》的语文要素指出该篇课文要用恰当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而《道德与法治》中学会沟通交流的核心点是能够正确对待不同的看法,同时学会用真诚坦率的态度。所以这两个教学内容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其次,在分析教学内容之后,要分析五年级学生的特征。最后在知识的讲授环节主要讲述《慈母情深》的知识点,即通过多处场景描写勾勒出母亲的品质,在讲授完知识点后给予学生一定时间内化和吸收。这个单元的习作练习题是:《××,我想对您说》,而《道德与法治》中的插图和故事是想让孩子说说自己对图中的看法和解决措施,这两个的核心点都是表达和述说。为此在知识教授环节结束后布置一个道德两难的课后作业:你和你的好朋友,约好了今天下午要去一个地方玩,但是你妈妈却跟你说要让你马上回家,这时候你该怎么和你妈妈说?

(二)学生内化讨论环节设计

对于学生自主讨论的环节,可以分为分组讨论环节、组长发言环节、提交作业环节和教师总结发言环节。首先是分组讨论环节的设计,分组讨论要尽量根据学生的特征进行合理的分配,尽量每组的水平是一致的,可以是组间一致的,也可以是组内一致。在学生讨论期间需要教师适时指导和监督,以检测学生的讨论和交流是否符合题意。其次是组长发言环节的设计,组长发言就是每个小组请一个人来进行发言,发言者不是固定的,可以邀请一些不怎么经常发言的同学,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推选一位同学进行发言。尽量每组发言的时间控制在相同的时间内,同时在同学进行发言之后,也可以邀请其他组的同学进行点评。再次是提交作业环节的设计,提交作业可以通过让学生以口语或者以书面形式来说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作业的批改成绩可以作为德育教学的平时成绩。最后是教师总结发言环节的设计。教师的总结发言要惠及所有学生,既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也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增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情感交流。

接下来以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文《慈母情深》和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学会沟通交流》,作为小学语文“对分课堂”开展德育教学的学生自主讨论环节的说明。

对于孩子们自己的计划安排和父母的计划不一致时,孩子该怎么进行正确的交流和表达呢?在依据学生特征进行分组后,给予小组一定时间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组内自主讨论。其次是邀请每一组的组长进行发言,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谈谈他们这个组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随后请其他小组有反对或者补充意见进行发言。彼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记录或者板书,为后面的总结发言做铺垫。对于作业的提交,作业的设置可以联想到语文教材第六单元的习作主题《××,我想对您》,让孩子以书面的形式说说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可以是一件事情也可以是对父母的建议,作业的批改成绩可以作为德育教学的平时成绩。最后是教师进行总结发言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刚才的板书,圈画出孩子们都谈到的点,以此说明大家的相同智慧和不同看法。

综上所述,德育教学借助小学语文“对分课堂”的优势,基于学生自主讨论的时间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小学语文教学和道德教学能够相互渗透。因此我们更应积极响应新时代思想指引的号召,积极响应五生育人的思想,实现小学语文文化滋养和德育教学的“同频共振”。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环节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