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背景下促进物流管理专业课证融通的研究

2022-03-17 11:18谢璟恺
机械职业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课证融通职业技能

谢璟恺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首次提出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X证书制度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一项重大改革与创新,各职业院校不断探索其实施路径,而课证融通正是实施这一制度的重要环节[1],也是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的主要抓手。

一、课证融通的内涵和意义

“课”是指从课程设置、课程标准修订、课程内容开发、课程教学到课程评价的全过程,“证”则是评价组织在行业、企业间经过大量调研后开发的相关专业职业技能证书[2],是对职业人才某场域内特定能力的标准化评定结果。课证融通就是要将学历教育中的课程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融通,具体体现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和专业技能培训上。

促进专业课证融通既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的具体要求,也是学校自身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在要求。物流专业是我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它要求高职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行业企业认可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就对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将专业课程与获得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课程结合起来,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专业教学过程与职业技能培训过程对接,专业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对接。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标准、内容融入日常教学,让学生通过在校课程的学习,掌握职业技能并达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为行业企业认可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专业人才。

二、物流管理专业课证融通的路径

(一)培养目标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

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将培养目标与岗位能力要求相对接,是实施课证融通的前提。岗位能力是从事特定社会劳动所需具备的综合素质,人才培养方案则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总纲领,也是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的依据。由于教育部印发的《高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教学标准》以及物流管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都有一定的普适性,因此,职业院校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可以参照标准中的培养目标,结合当地产业结构的特色,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物流人才。在确定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岗位或岗位群之后,剖析岗位能力要求,对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梳理出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将其转化成适合学生的学习任务。只有做好学校教学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对接,才能做到在校学习即在岗成才。

(二)课程标准与证书标准对接

将课程标准与证书标准相对接,是实施课证融通的基础。1+X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制定基于行业、企业间的广泛调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对人才能力需求的标准。由于1+X证书更注重考查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所以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各模块的内容可能存在交叉,学校在制定专业核心课与专业拓展课的课程标准时,可以重新梳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的职业能力要求,将其融入课程标准。在制定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标准时,则可以参考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的一般要求标准,侧重于学生职业道德、基本管理技能等通用职业能力的养成。

(三)课程内容与证书内容对接

课程内容与证书内容对接,是实施课证融通的抓手。既不是简单地以增加课程的方式将证书内容加到专业教学内容中,也不是直接将X证书内容中相应模块的教学任务放到专业课程教学中。课程内容与证书内容相对接,一方面要梳理目标岗位或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1+X证书标准与课程体系三者之间的关系,设计符合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可以将物流管理1+X技能等级证书内容进行解构与重构,将其中的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点转化为课程学习内容[3],并结合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结合课程思政,最终形成学生的学习任务。

三、促进物流专业课证融通的建议

(一)真抓实干,强化证书认可度

课证融通的前提是证书能获得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由中国物流和采购联合会颁布,从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有两年多,第一批获得证书的学生已经走上实习或工作岗位。因此,有必要开展学生层面的调研,如持有物流等级证书是否有助于学生求职;证书培训中所传授的核心技能是否能够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岗位,更好地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等。企业层面要了解招聘持证的学生是否能缩短企业再培训的时间,更快地适应岗位需求,是否有更强的竞争力,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等。这既是对证书的宣传推广,又能为试行的1+X证书制度提供进一步完善的依据。

证书的社会认可度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部门、证书评价组织、典型企业、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的努力。在证书内容的选择上,要惠及企业典型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将职业标准和企业实际工作标准相契合,技能培训要符合企业实际岗位能力的需求,这样受训的学生才能真正受益。同时,要不断挖掘具备1+X证书的学生的成才典型,通过大数据分析持证学生的竞争优势,让更多的企业了解证书的价值,树立持证学生竞争力强的观念,这样证书才有含金量和竞争力。证书的认可度提高了,可以使学校教改产生更强的内生动力,促进课证融通。

(二)不断学习,提升教师技能水平

教师团队是促进课证融通的中坚力量。建设一支师德师风高尚、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优秀教学团队是实现课证融通的重要保证。

一要提升校内教师的专业能力,特别是强化X证书标准中所要求的能力。现在物流管理1+X证书的培训主要是由在校老师承担,这就对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在职教师是由高校毕业之后直接进入学校工作的,并无企业实践经验,平时又有教学任务,仅靠与企业沟通交流或去企业参观学习获得一线经验。虽然也有部分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实践,但大多从事的是管理、咨询类的工作,并非高职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技术技能。高校教师到企业实践是提高校内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首先要建立相关的企业实践机制,保证教师实践时间,保障实践条件,同时也要做好监督和考核,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可利用教学效果评价实践成果。此外,还可以通过参加技能竞赛等方式,锻炼教师的专业技能。现在很多学校的物流专业都参加技能竞赛,但是大多数以学生参赛为主,教师只是指导,并不参与比赛。对于技能操作来说,仅掌握操作原理和方法是不够的,在操作过程中有些要点需要不断练习,熟能生巧才能有所体会。为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可以参加一些教师为参赛选手的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二要企业导师参与教学全过程。双师团队的建设离不开企业导师的加入,教学团队里的企业导师应该是多样化的,既要有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企业人才需求的企业管理型人才,又要有懂专业、精操作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现在大多数学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时会邀请企业导师参与论证,但仅停留在论证阶段是不够的,他们应参与制订的全过程。在教学设计阶段,可以引入企业标准,结合1+X证书所需的能力标准选择教学内容,制订教学策略。在教学实施阶段,可以组织企业导师一起开发线上课程,进行操作示范、技术答疑等。在教学评价阶段,可以引入企业评价指标,组织企业导师对学生所做的方案进行点评。让企业导师参与到教学全过程势必会占用其一定的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因此,校企双方应共同制订激励措施和保障措施,确保企业导师有时间、有精力参与进来。

三要组织团队教师集体备课、协同教研。落实课程融通需要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新开发课程标准,重构课程内容,重建评价体系等,工作量非常大,仅靠专业带头人或是具体课程负责人是很难完成的,需要教学团队全员的全程参与。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确团队中每位教师的职责,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的优势,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协作。课程建设时可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先将1+X证书培训内容融入课程内容,再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重构,最后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建设教学资源,实现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的对接。

(三)深化合作,构建融通课程体系

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促进课证融通的保证。“X”证书的内容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行业、企业的需求,具有普遍性。要落实“1”与“X”的有机融合,离不开校企的紧密合作。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对学生主要就业方向进行调研,确定就业岗位,梳理岗位知识和能力,将“X”证书的课程内容有机整合进新的课程,确定新的课程体系。在此过程中,学校是主体,要避免企业只是处于从属的、被调研的地位,避免其变成只是参与方案审定的角色。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与学校一起确定培养目标,共同梳理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参照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明确课程,制订相应的课程任务。

课证融通的落脚点体现在课程建设上。要打破原有的以学科知识为体系的课程架构,以任务完成为引领,有机融入证书内容,重组课程。在制订以实训为主或者理实一体的课程时,要与企业共同分析目标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再根据具体工作过程重构课程内容,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块,让学生成为完成任务的主体。将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任务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完成任务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建立企业学院,引入企业真实工作场景,部分核心课程由企业骨干承担,提高教学效果。

(四)改革教材,优化“课证”教学内容

近年来,物流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涌现使作业流程不断优化,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然而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材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更能适应物流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

活页式教材在内容上要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实际应用为主。在1+X证书的培训内容中有数字化与智能化模块,主要是关于大数据、智能化设施设备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这部分内容在传统的物流管理教材中都只有简单介绍,关于其具体的运营、管理鲜有提及,有必要将活页式教材作为传统教材的补充。活页式教材应基于智慧物流的具体工作任务进行开发,但又要高于企业的工作任务,要在企业具体任务的基础上总结岗位所需的职业元素,并将其转化为学生能接受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活页式教材在形式上可以以工作手册式教材为主。物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组织大量的实训活动。例如,可在活页式教材中加入实训工单、实训任务检查评价表等表单,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训任务,记录实训全过程以及评价实训任务完成的状况。此外,还可以将岗位任务、操作方法、标准流程等放入活页式教材中,将教材作为学生实践操作的说明书,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分解和问题解决,将活页式教材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学材,充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利用知识、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应对未来产业的不断升级。

(五)融于教学,注重职业素养养成

物流是商品流通的基础,涉及多个行业、多样领域,具有多种工作场景、多个典型工作任务的特点。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具有过硬的专业能力,而且需要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应对复杂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道德等都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4],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浸润式培养,不能一蹴而就。

在日常教学中应重视课程思政,将职业素养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一是将典型劳模工作案例、工匠精神有机融入教学内容。二是在技能培训中抓好学生场景意识和工作行为的培养,改变大多数教师在技能教学中注重技能本身,而忽略职业对员工的穿着、行为习惯的要求。如在仓储企业中,一般要求员工进入仓库时必须穿长裤,不可以穿拖鞋、露脚趾鞋或是高跟鞋;1+X的实操考核中,要求学生在操作前要穿好反光背心,戴好安全帽。在日常教学和实操中也应以此标准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三是增加安全生产的内容和要求,安全生产是物流企业生产管理的重中之重,在物流管理1+X的培训内容中,有关安全管理的相关内容,但大多数学校的物流专业课程中,并没有关于安全管理的专题教育,只是在进行操作时由教师简单提醒。因此,有必要在日常教学中增加安全教育的相关专题,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物流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智慧物流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新动能。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让行业、企业、学校协同做好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1+X证书是非常好的制度设计,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而课证融通是推进1+X证书制度的关键。因此,开展课证融通的研究,对完善1+X证书制度,促进学校“三教”改革,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课证融通职业技能
四链融通 创新发展 推动新商业人才培养改革
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原画设计“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基于课证融通的《电工技能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