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丽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江苏 无锡 214000)
2021年7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快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1],将学校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2],“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3],成为高职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命题。高职学生社团是在高职院校党委、共青团领导下成立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成长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延伸第一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渠道、重要阵地。促进高职学生社团高质量发展是高职院校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之管理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促进学生社团的重要价值,立足自身特点,探索高职学生社团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此作为新时代学校思政工作的有益着力点,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对新时代中国青年寄予过这样的期许和嘱托。如何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成败。因此,高职院校作为为新时代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责任者,要统筹学校各种教育教学资源,探索有效路径积极引导广大青年高职学生在专业学习、技能提升的同时更要树立坚定的职业理想信念、锤炼高尚的职业道德,实现德技并修。现阶段,单纯的、传统的课程主渠道已不能满足高职院校育人工程的构建要求。高职院校要拓宽新的育人路径,形成协同效应,同向同行。高职学生社团是基于学生个体共同的理想信念、兴趣爱好、专业背景等自发组成的群众性性组织,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更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具有思想价值导向、凝聚激励、实践锤炼、素质拓展的思政教育功能[4]。
因此,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高职学生社团已经越发成为高职院校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尽管近年来,高职学生社团数量上在不断增加,内容形式也在不断丰富,活动质量也有一定提升,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因以下方面的因素面临着困境。
相关调查资料显示,高职学生社团在类别上多集中于体育活动类、艺术培养类以及专业提升类等,这类兴趣爱好型社团受到了广大高职学生的追捧;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类、时政交流类、红色教育类以及公益实践类等社团不仅数量偏少,而且在高职生当中也远不如前者受欢迎。此外,社团是由学生自由参与的,尽管归属高职院校团委的管理,但缺乏学校党委在思想价值上的有效引领,很多社团在成立之初和活动过程中仅仅将社团宗旨停留在培养兴趣、增进交流、技能提升等层面,未能全面切实地提升到培育成员思想政治意识层面,当然也就不能给学生带来有益的精神营养剂,导致在发展的目标方向上缺乏了高度。
高职院校很多学生社团活动仅以空洞、泛娱乐化的内容为主,缺乏能真正引导学生提升思想理论境界、促进个体主动发展的高质量社团活动,导致社团发展不平衡,活动内容参差不齐。同时,高职学生社团与普通高校的社团内容过于雷同,不能很好地凸显职业学校的专业特点、职业特色,也就很难形成代表本校本专业特色的系列品质化活动,导致社团活动在内容上缺乏一定的深度。
当代高职学生社团的主体是被称为“数字原生代的”95后、00后,多媒体、自媒体、融媒体等网络平台的发展已悄然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甚至思维方式。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借助网络的力量冲击甚至扭曲了部分高职学生的价值观。而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社团在组织形式上仍然停留在单一的线下活动,未能将其有益影响力推广到虚拟的网络世界,更未能让网络成为思政工作的最大增量。
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社团的管理重视不够,未能构建科学规范的学生社团工作管理机制。导致了社团成员流动性大、社团学生干部更替频繁,不能很好地形成稳定而有力的社团骨干力量,影响了在广大高职学生中的辐射作用;另外加上相关社团配套支持不到位如社团活动经费和场所匮乏、社团指导教师的缺位等,这些因素都大大削弱了高职学生社团的育人力度。
以上,高职学生社团面临的四个主要方面的问题,不仅限制了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也难以充分发挥应有的思政育人功能。因此,高职院校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探索在“大思政”格局下的学生社团高质量发展就突显出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重要的“拔节孕穗期”,其崇尚自由、追求个性的心理特征又决定了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品格、行为规范需要正确方向的引领并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与形成。而高职学生社团既是自发形成的学生组织,也能通过高质量的、具有高职特色的社团活动涵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劳动精神,激发创新意识,提高人际交往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主动学习和自我成长的习惯,从而培育和提升生涯发展、社会适应以及个人成长所需的核心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围绕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5]。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不能仅仅依靠思政课程这一主渠道,还要充分挖掘其他教育教学环节的思政元素。学生社团为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载体。从显性教育的角度看,理论学习、时政宣讲等思政社团可以通过讲座、演讲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党史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方面理解与思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4]。从隐性教育的角度看,高职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在共同的社团目标指引下,通过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是与普通高等教育同等重要的类型教育。这不仅赋予了高等职业教育全新的价值期许,更拓宽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一方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学生社团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自我成长体验,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在促进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能带来整个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管理机制的完善,教师队伍立德树人能力的提升等,从而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和增效。
坚持党的领导是高职学生社团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政治保证。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核心,社团发展就会偏离正确方向。教育部等八部门颁布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管理,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团委具体管理的工作机制”[6]。高职院校可以积极探索并构建“学生社团四级育人体系”,即在坚持高职院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校团委对学生社团进行科学管理,指导教师和社团成员具体实施,思政教研室助力引导,从而充分发挥四级育人合力,形成协同效应,同向同行。
同时,各学生社团要坚持社团自身的准确定位,从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来进行社团的建设。如朗诵社、汉服社等应侧重对社团成员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递,培养文化自信;历史类、时政类社团则应侧重开展“四史”等主题教育,厚植爱国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学习社等则要增进社团成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做到“学、思、践、悟”;创新社团、技能社团等则要侧重引导成员勇于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于创新,涵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等。
高职学生是社团活动的主体,他们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是极具个性的青年一代,更是支撑中国制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力军。高职学生社团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决不能复制普通高校的路径,而应寻求符合职教特色与发展规律的道路。高职学生社团与普通高校学生社团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职业性、专业性特点。因此,高职学生社团只有将高职学生的发展需要作为突破口,以职业、专业特色为聚焦点,才能增进社团育人的亲和力与针对性。
具体地,各社团可以打造满足高职学生需要、极具自身特色的品质化活动,增强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如技能大赛类社团,通过以赛促训、以点带面,辅助以指导教师的专业指导,使社团成员在一次次的技能比拼中不仅能锤炼吃苦耐劳、勤勤恳恳、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也能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素养、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更能激发起为支撑中国制造而锤炼技能的爱国情怀与职业理想。又如创业创新类社团,可以为学生提供国家创业政策的咨询、创业项目的培训与辅导,辅助学生参与各级创新创业大赛,提升学生的项目策划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热情。再如社会实践类社团,可以依托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学生社团在校团委的组织下走进企业,走向岗位,增进职业认知,树立职业理想;也可走进社区,走向群众,依托所学专业提供便民服务,从而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锤炼劳动精神。只有这样,高职学生社团依托自身特色,做到解决高职学生的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关切他们的成长需要,才能赢得广大高职学生的心,才能助力他们的生涯发展和人生成长。
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高职学生社团发展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只有充分发挥网络的正向作用,努力消除负面影响,才能将社团育人功能从现实世界延伸辐射到广阔的虚拟世界。因此,高职院院校要加强社团网络治理工作,从社团网络内容、网络传播能力建设着手,推动学生社团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一方面,要合理运用各种网络媒体渠道,以服务社团成员为导向,突出对广大青年学生的人文关怀,对高职学生在社团活动过程、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解答。另一方面借助网络平台打通社团间的阻隔。加强校内与校际社团之间的广泛交流,充分发挥社团的辐射作用,展示社团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据此,可以通过“网上社团巡礼活动”,一方面进行各社团日常活动的动态展,另一方面可以适时推送承载核心价值观和社会正能量的优秀社团活动成果,让广大高职学生感受社团活动的魅力风采中潜移默化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思政政治素养。
首先,建立基本制度体系。社团管理要规范,社团活动要有序合理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学生社团管理办法》,覆盖社团成立、运行、监督等全过程的各环节,为社团工作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充分发挥社团的思政育人功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其次,完善考评激励机制。一是要加强对社团整体的考核评比。为提高学生社团管理水平,引导社团持续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可以从思想政治引领、内部建设和组织纪律、学生团体活动、社团特色以及成果展示等几个方面对社团进行考评,并突出思想政治引领指标在社团评优中的优先考量地位。二是完善对社团成员的考核激励。对学生考评方面,将社团活动“课程化”,保证各年级学生社团活动的参与度,避免高年级社团成员流失现象严重的情况。同时,对于社团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可与“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优活动挂钩,以此借助学生的朋辈互助关系,发挥社团的凝聚作用,将思政教育落到实处。对于指导教师考评方面,应明确其指导权责、同时强化业务培训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培训,将社团指导与绩效考核、职称评比相挂钩,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对社团工作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再次,加强相关配套支持。高职学生社团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外部客观环境。高职院校不仅要为各社团的日常活动提供适合稳定的活动场地、设备、给予必要的经费、政策支持,还要为社团高质量发展进行骨干力量的队伍建设。具体可以与党课、团课结合起来,对社团骨干力量进行相关培训,提高社团骨干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组织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其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当前,“大思政”为高职院校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带来了新的理念,也为高职学生社团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今后,继续坚守立德树人的育人初心,立足“大思政”理念,推动高职学生社团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助力高职院校时代新人培育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