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校共育、训赛相长”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研究

2022-03-22 11:36岳向阳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共育创新能力大学生

高 飞,岳向阳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太仓 215411)

1 研究背景

为贯彻《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计划》[1]文件精神,推动高职教育从“实现自身”向“培养创新型人才”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2]、《国务院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3]等文件指引下,健雄学院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挑战杯及国家级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为抓手,结合专业技术与技能培训,通过创钛、众华电子、通快中国等中德企业与健雄学院联合开展“企校共育、训赛相长”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研究。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活跃专业文化育人氛围、设置基于工匠精神的创新课程、强化实践体系实施等方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积极探索高职院校电子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并用于实践。本实践研究结合新工科人才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信息技术专业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并用于实践,为传统工科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实践经验和指导。

基于以上背景,近年我院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专业紧密结合,针对专业特点、学生个人需求,将“企校共育-训赛相长”的培养理念融入双元制本土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加强企校合作助力职业教育发展;另一方面加大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这既符合国家战略的需要,又符合人才培养的需要。

2 研究内容

2.1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三大原则

通过调研企校双方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需求,课题团队发现创新能力的三个关键点分别是分享协作、兴趣驱动和实践造物。学院在已有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企校合作团队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的智能电子产品开发、物联网、工业机器人等前沿技术是最利于创新发展的专业技术领域,因此信息专业学生具有先天的成为创客的专业优势。据此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可设定为以下三点:

2.1.1 以“兴趣爱好”为学习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创客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创新的项目、合作伙伴、所需工具和材料,自主设计、体验制作,分享创新的喜悦。这种培养应该是“做中学”,更是“玩中学”的人才培养方法。

2.1.2 以“专业能力”为教育基础

虽然创新创业创客教育具有跨学科的特性,但每个具体项目的专业技术都对应具体的专业知识。创新创造大都是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运用创造性思维和已经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进行的。专业能力是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立身之本”,是高职人才教育的基础。

2.1.3 以“项目导向”为实践方式

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应通过项目导向的方法来实践。在项目中设置目标问题和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分组交流、合作共享,共同分析解决问题并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同时完成对知识与技能体系的构建。实践项目的设置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以更准确培养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行为能力。

2.2 企校共育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主战场作用

高职教育实践表明,要实现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必须实施多途径培养,就要抓好企业和学校两条培养路径,即一是依托企业建立创新或创客中心,二是充分利于学校内专业社团实施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战略。企校共育才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抓住这个战场,才能真正实现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于课堂内的标准性、统一化的培养,课外的企校共育,开放式个性化培养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我院实践“企校共育、训赛相长”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方略如图1所示。

图1 “企校共育、训赛相长”创新能力培养方略

依托区域内企业共建“企校领衔、学生参与”的多样化协同创新平台,我院成立了“健雄-创泰创新中心”、“创泰企业大学”、“众华创新中心”、“通快跨企业培训中心”、“中科院太仓光电研究所创客中心”5大创新中心和“大学生电子创新科技协会”、“无人机社团”2大创新社团。依据创新教育的特性,以“兴趣爱好”为学习动力,以“专业能力”为教育基础,以“项目导向”为实践方式,积极与企业合作,运用系统科学的现代教育方法共同建设“分层次,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企校资源。按照由浅入深的教育教学规律,将专业实践分为基础认知、专业技能、综合实践三类教学模块,将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双元文化融入教学实施全过程,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相对应,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互渗透,课内教学与课外项目实践、学科竞赛相互衔接,实现全方位、立体式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培养,如图2所示。

2.3 企校共育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与评价体系

通过企校调研及论证,根据能力培养的三大原则,立足企业和学校,按螺旋上升、技能进阶、模块化设计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培养与评价体系,为大学生的专业技术可持续发展提供体系保障。

2.3.1 确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深入探索创客精神,从社会、产业发展对高职电子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需求出发,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实际,通过数字化媒体工具的使用、项目实物的制作与调试,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与技巧,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团队合作协同分享的意识、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行为能力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主动应对未来职业发展需要,结合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爱好,成为开拓新兴岗位、创造社会价值的技术复合型精英人才。

图2 职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2.3.2 构建企校共育的课程体系框架及实践路径

围绕培养目标形成了专业技能、素质能力、创新创业业务能力三大课程模块,见表1。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构建了三年制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企校共育培养路径,见表2。学生可以选择其中某一个模块,按照推荐路径进行实践,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和兴趣跳跃式选修其中部分模块、项目,或参与部分课程和活动。

表1 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企校共育项目清单

2.3.3 构建企校共育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创新能力培训实践过程中,确定了多元性的评价体系,具体评价指标见表3。评价体系中采用多元性的评价方式和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进行持续性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从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学习能力、专业知识基础和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以达到促进学生持续深入地投入学习,实现深度学习的效果。

3 结 论

经过近两年在电子信息专业中德班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团队得到了以下结论:

3.1 形成了以专业为基础,与课内教学相辅相成的企校共育培养模式

企校共育培养模式打破了课内专业学科教学大纲和课时的限制,以兴趣和爱好为导向,尝试一些在

表2 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企校共育培养路径

表3 创新创业考核评价体系指标内容和权重

课内教学中无法实现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大力开展前沿科技体验、项目实践、创新创业等培养内容,开创了“课内传统打基础+企业前沿激兴趣”、“课内基础教学+企业项目实践”、“课内传统实训+企业创意创新实践”的新模式。

3.2 创立了“企校结对,师徒组团,专兼结合”的创新型导师队伍

通过企校深入交流,校内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导师的结对、组团,打造了一支创新型教师队伍。专兼职教师完成了一批以市科技局科技项目为标志的科研、技术服务成果,为地方企业解决了难题、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并将各项技术科研成果反哺教学改革,促进创新实践教学改革,受到学生的欢迎。近两年来,各类纵横向科技项目研发10余项、专利5项、自主研发3项、科技论文30多篇(核心6篇)。

3.3 创立“企校共融,互动共享”的合作,形成了一批师生创新及竞赛成果

本着“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采取“企校共融,互动共享”的模式,为专业教师、企业教师和学生搭建了“结对子”设计产品、技术研发、以训促赛、以赛促学的交流平台,在全国和省市级各类电子设计和创新设计竞赛中成绩逐年突破,拥有多项以“国家和省市级技能大赛一、二等奖”为标志的实践创新成果。其中获挑战杯国家级二等奖1项、挑战杯省级一等奖2项、省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市级创客大赛二等奖3项;获得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5项,师生共同参与的授权发明专利5项。

总之,企校共育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研究顺应了国内职业教育改革的潮流,遵循了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以企校共育的方式引入企业的资源,极大促进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改革的积极性,同时调动了学生对于枯燥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为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双元制职业教育示范推广及学生创新能力培训探索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共育创新能力大学生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大学生之歌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