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建立民主的、开放的、以学生主体活动为特征的课堂教学结构,并探索相对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模式,如开放性阅读课、重点突破式阅读课、发现式阅读课、表演式阅读课等。
2.改革教学方法。教学中提倡“五重”:重感悟、重诵读、重活动、重发现、重创新。讲读课文教学每篇一般不超过二课时,阅读课文教学每篇不超过一课时。阅读与习作、口语交际互相结合、相互渗透。
3.把活动课引进小课堂。各年级每周开设两节语文活动课,其中一节利用语文早读课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语文总课时不增加)。小课堂的活动课,主要内容为故事会、好书推荐会、心得交流会、朗诵会、古诗文经典诵读等,并将拓展性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联系起来。
中课堂以开展校园语文实践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校内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求发展、求创新。
1.增加图书室开放时间,设立校园自助图书角,开展校园阅读活动。组织学生早上、中午到校后阅读课外读物。
2.开展校园阅读实践活动。如办好“一报两站”:黑板报、少先队广播站、学校网站的“学生习作”专栏。指导学生自定、自画、自编、自播。
3.开展校园语文竞赛活动。如朗诵比赛、成语接龙、古诗文背诵、图书漂流等。
大课堂指社会课堂。这是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语文学习场地。开辟大课堂,目的是指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了解社会,体味人生,在大社会环境中求发展、求创新。
开展校外阅读活动。分年级确定课外阅读书目,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利用课余、节假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