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问题及对策

2022-03-17 00:30张慧慧
教育现代化 2022年14期
关键词:树人职责立德

张慧慧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 太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树人就是以德为先,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为我国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第一责任人的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其全面发展;有利于形成和谐融洽的导生关系,增强立德树人工作的实效性;有益于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满足国家人才战略的需要。但是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找到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对研究生培养工作尤为重要。

一 新形势下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导师制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培养模式,导师与学生接触频繁、关系密切,他们常在一起撰写论文、研究课题、合作项目,导师的思想观念、学术作风时刻影响着学生。调查显示,“40.3%的受访研究生认为导师对自己成长影响最大,胜过家人、同学和其他朋友[1]。”研究生导师在立德树人上具有天然优势、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当前部分导师身上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直接影响立德树人的效果。

(一) 部分导师对立德树人的理性认知不足

相关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研究生导师承认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本质,但在立德树人的职责、落实方法等方面还未达成共识[2]。他们了解立德树人对教育的重要性,却不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如:有些导师认为研究生道德教育是专职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的职责,自己的职责仅仅是指导学生的学术科研、帮助学生达到毕业要求。此外,还有部分导师缺乏德育责任感,将大量的时间精力花费在自身专业研究上,未能有效承担起道德引领者的角色。

(二) 部分导师对立德树人的情感认同不够

当前,部分研究生导师未能从内心真正认同立德树人教育,未能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发自内心地“想要这么做”,而是仅仅停留在“我应该这么做”的层面,道德教育的主动性较低。立德树人的核心在于育德,而德育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效果在短期之内很难看到。因而,那些事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的年轻导师更愿意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效果显著的科学研究上,而不愿放在成效相对缓慢的道德教育上。甚者,还有少数导师只是把研究生导师身份当成谋取名利的重要手段,缺乏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战略眼光,未能清楚定位人民教师的根本使命[3]。这些导师并未真正热爱导师工作,发自内心地想要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享受立德树人的过程和成果,只是单纯为了应付学校布置的任务或者职称评选、加薪升职的需要。

(三) 部分导师的育人能力不足

有些导师清楚立德树人的具体内容和主要职责,并且发自内心地想要去立德树人,做学生的道德引领者和示范者,但结果往往差强人意,其主要原因是导师的育人能力相对不足。第一,社会环境急剧变化给研究生导师带来新挑战。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大量西方思想入侵,普世价值观、自由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盛行,对我国意识形态教育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也给研究生教育提出了许多新要求,研究生导师现有能力未能有效适应这些新要求。第二,研究生发展的新特点迫切需要导师提高育人能力。当前我国研究生群体的思想状况整体呈现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但同时也有部分研究生由于受社会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致使其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第三,时间精力有限。导师除了指导研究生学术之外,还要承担完成教学、参与课题、开发项目、评选职称等多方压力,甚至,还有部分导师担任着学校的一些行政职务,往往没有过多的时间精力放在立德树人工作上。再者,研究生导师育人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复杂艰难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会涌出新的阶段性问题,需要及时发现纠正。

(四) 部分导师在落实立德树人职责过程中存在主次不当等问题

当前立德树人教育效果不显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导师在落实立德树人职责过程中存在主次不当、形式主义、功利主义等问题。目前研究生导师整体表现较好,大部分导师能够正确认识自身应该承担的职责和使命,并且能够很好地履行立德树人职责,但部分导师在落实立德树人职责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导师认为研究生在本科期间已经进行了充足的思想教育,在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是学术研究,没有必要再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此,这些导师更加侧重于对研究生的科研指导,而忽视对研究生的思想引领。这就使得研究生缺乏德育培养,以至于研究生发生学术不端和道德行为失范等陋态。还有一些导师过于重视立德树人的结果,而忽视了教育过程,对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并未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严重,削弱了教育效果。

(五) 部分导师与学生关系不和谐、缺乏沟通交流

导师和研究生是研究生教育的两大重要主体,他们之间是否具有良好的关系直接影响立德树人的成效。调查发现:大多数研究生认为自己与导师相处和谐融洽,把导师当做自己的朋友和家人,经常与导师谈心以解决自己学习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困惑。也有一些研究生反映与导师关系略微僵持,对导师总让自己做一些与培养计划无关的项目感到不满;当学业、生活上面临一些困惑的时候,不愿或者不敢与导师沟通,认为导师不能够理解他们,甚至还可能因为惹怒导师而影响毕业。除此之外,通常情况下能够担任研究生导师的年龄相对较大,与当代研究生的生长环境、思想观念相差甚远,对当代研究生的真实诉求不够了解,再加上部分导师未能掌握合适的沟通方法和技巧,从而影响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六) 导师、辅导员以及行政人员等教育主体协同不力

立德树人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研究生导师、辅导员、行政人员等多元主体通力协作、形成教育合力,其中任何一方的作用都不容忽视。当前,研究生立德树人教育中存在着多元主体分工不明、协同不力等问题,严重影响立德树人工作的顺利推进。部分研究生导师仅仅对学生进行学术科研方面的指导,而忽视思想道德方面的引导,更是把道德教育视为辅导员的职责。事实上,研究生期间导师与研究生的交往最为密切,更容易察觉到学生的思想变动和情绪变化,若导师不能及时引导化解,待辅导员发现时将会错失最佳介入时间致使问题严重化。

(七) 立德树人的长效机制相对缺失、不够健全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高校仍停留在照搬文件的阶段,并未按照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具体政策。除此之外,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具体制度尚未完善。比如:在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制度上,过度看重导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忽视其师德师风考察。在研究生导师培训制度上,学术科研培训较多,师德师风培训略显不足。在研究生导师的考核制度上,以导师的学术、科研能力为考核结果的重要依据,缺少对其德育教育质量的评估,致使研究生导师过度重视科研而忽视德育;同时,评价主体、评价形式略显单一。此外,奖惩制度不够明确,对表现优异的导师奖励力度不足导致其育人积极性不高,对考核不合格的导师惩戒措施较少、警示度不高。

二 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为了切实推进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落实,有必要在分析导师立德树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 提高导师对立德树人的理性认知

理性认知是指导师能够清楚了解立德树人的目标、内容,准确定位自身职责、使命。首先,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进一步加大对立德树人相关文件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广大研究生导师了解立德树人的目标、内容、职责等。同时,还可以通过宣传立德树人模范事迹、名师讲座、交流研讨等形式来引导广大导师更好地了解立德树人的职责、掌握落实立德树人职责的方法途径,以此来达到提高研究生导师理性认知的目的。其次,广大研究生导师也要认真学习相关文件政策,深刻理解体会习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讲话,不断提高德育责任感,明确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职责和使命,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

(二) 增强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认同感

研究生导师对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理念的认同程度决定着其能否有效开展落实相关工作,增强研究生导师对立德树人工作的情感认同有利于推动其积极主动地开展育人工作。首先,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定期向研究生导师解读立德树人相关政策文件,在加深研究生导师对相关政策了解的基础上提高其认同感;发挥立德树人榜样示范作用,邀请模范导师讲授育人故事、分享育人方法与经验,让广大导师在体验他人育人成果过程中增强自身的情感认同,鼓励导师从“我应该这么做”向“我想要这么做”转变。此外,还要实行导师预备制,新导师在正式成为导师之前需要跟随有经验的导师学习,提前了解育人的整个过程,在实践中强化立德树人理念,并使这一理念深入人心。

(三) 提升研究生导师育人能力

作为对立德树人工作起着关键作用的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落实立德树人工作就需要大批掌握科学育人方法和超强育人能力的研究生导师。为此,广大研究生导师要快速适应社会环境急剧变化以及研究生群体发展新特点给研究生导师带来的新挑战、新要求。在加强对本学科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技能培训和各项学习活动,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定期向有经验的老师交流学习育人经验、方法,提升自身育人能力和水平。同时,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适当减轻研究生导师的教学压力和科研压力,使研究生导师有充足的时间精力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提升自身育人能力。

(四) 进一步推进导师正确落实立德树人职责

相关调研显示:研究生导师在学术指导方面做得较好,在道德培育方面做得相对不足。为此,要重点引导研究生导师打破重学术轻道德的观念,鼓励他们把提高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放在首位,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之余更加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促使其健康成长成才。同时,针对导师在落实立德树人职责过程中存在形式主义、功利主义等问题,各高校也要积极为研究生导师履行立德树人职责创造有利条件。比如:设置立德树人优秀导师奖项,宣传优秀育人故事,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完善立德树人的考核机制,制定具体化的考核评价标准,在职称评定时打破传统的“唯学术”论,减少对论文、课题、项目的要求,增加道德教育的比重;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增加履职培训与指导。

(五) 改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导师与学生关系是否和谐融洽、沟通交流是否顺畅是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成效的重要决定因素。维系良好的导学关系就必须形成合作共赢的师生共同体[4]。为此,首先研究生导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理解学生,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性制定培养方案,推进立德树人教育;其次,要借助网络新媒体等载体丰富与研究生的交流沟通方式,当代研究生生活在网络信息时代,更加热衷于微信、微博等软件的使用,导师要充分运用这些社交媒体来增加与研究生的沟通,定期与学生交流以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学术困难,实现线上与线下教育相结合;再者,研究生导师也要不断创新与研究生交流沟通的活动形式,可以通过学术沙龙、茶话会、师生运动会等活动来加深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了解,实现导生之间深度交流。最后,研究生导师还要通过自学或者培训来掌握良好的沟通方法和技巧,了解研究生的真实诉求,提高沟通效率,实现高效育人。

(六) 推进研究生导师、辅导员等教育主体协同育人

立德树人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研究生导师、辅导员、行政人员等教育主体朝着同一教育目标共同发力,为我国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共同努力。针对当前各教育主体之间存在分工不明、协同不力等问题,各高校要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来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协同作用。第一,各个教育主体要树立立德树人的整体意识,将其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第二,建立立德树人职责分工体系,各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细致合理的职责划分情况表,明确各个教育主体的职责任务。各个主体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能够减少不必要的问题和麻烦,推进立德树人工作的全面落实。第三,要建立起研究生导师、辅导员和行政人员等教育主体的沟通平台,保证各教育主体之间沟通及时、顺畅,打破各自单打独斗的工作状态,促使研究生教育全程无缝衔接。

(七) 健全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长效机制

健全完善的机制是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重要保障。为此,第一,要改善导师遴选制度,提高选拔标准。在选拔研究生导师时将其学术修养、道德品质、治学态度等方面也纳入考评范围,一票否决师德师风存在问题的导师[5]。通过规范研究生导师遴选制度来提高准入门槛,在根源上把好研究生导师质量关。第二,要规范导师培训制度,重视培训过程。定期组织导师参加培训,为其提供学习班、研讨会、报告会等形式多样的导师在职提升专题教育,增强导师德育意识,丰富导师育人知识,提升导师育人能力。第三,要完善导师考核制度,严把考核质量。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进行划分,形成“思想引导、学业指导、生活辅导、心理疏导和就业督导在内的‘五位一体’指标体系”[6]。并将学生培养水平进行量化,真正做到考核有所依据。第四,要健全研究生导师激励机制,善用奖惩手段。在研究生导师津贴分配、职称评定、评奖评优时将其德育考核结果作为重要依据。针对考核结果进行相应的奖惩,采用物质、精神奖励来正向激励考核优秀的导师,严肃处理考核中存在问题的导师,一经证实,作出相应惩处。

三 结语

高效发挥导师引导者作用,全面推进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立德树人是一项复杂性、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研究生导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升立德树人能力,也需要各研究生培养单位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工作,不断健全立德树人长效机制,为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共同促进现存问题的有效解决,全面推进立德树人工作的顺利落实。

猜你喜欢
树人职责立德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LNG安全监管职责的探讨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满腔热血尽职责 直面疫情写忠诚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徐钲淇:“引进来”“走出去”,都是我们的职责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