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融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路径研究

2022-03-17 00:30邢国香
教育现代化 2022年14期
关键词:外来文化中学生中学

邢国香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 太原)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以及对待外来文化的一种理性态度。中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肩上承担着厚重的历史责任与时代使命,并且正处于拔节孕穗的关键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因此坚定文化自信对于中学生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一 中学生增强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契合性

文化自信是一个人重要的内在精神支柱。对个人而言,将文化自信融入自身日常生活,对其成长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对于中学生来说,将文化自信融入其学习生活对其成人成才更是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学阶段是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也是树立正确三观的黄金时期。增强文化自信能促使中学生在正确思想的引领下坚定理想信念,立足当下,脚踏实地,不断践行自己的目标,做有责任有担当的新青年。

(一) 增强文化自信是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义

增强文化自信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头戏。首先,增强中学生文化自信过程,是一个社会正能量不断输入的过程,在此期间,中学生会接收到许多积极信息,有助于推动其形成科学的认知、保持向上的态度,从而提高中学生的品德素质;有利于推进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其次,增强文化自信,将其不断融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符合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要求,能够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培育一代代优秀青少年。最后,增强文化自信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性也符合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政治认同的要求,自觉增强对党、社会认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上,增强文化自信对于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的效果是其他任何一种文化不能与之相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义。

(二)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增强中学生文化自信的主要渠道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强化中学生文化自信的主要渠道[1]。首先,其本质是将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灌输给中学生,承载着教书育人、传播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功能。通过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可促使中学生对我国优秀文化形成清晰认知,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强对本国文化的认同,对民族文化产生热爱且积极践行。其次,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作为一种教育载体,与不同的教育教学活动结合发挥作用。比如进行五四集体合唱、国庆诗歌诵读等活动,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可以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在活动中不断地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最后,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阵地,这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无法比拟的。

(三) 文化自信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相互促进

文化自信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学教育教学中相互促进。首先,将文化自信融入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学生增强文化自信的目标之一是让中学生提高道德素养,形成合理认知、树立正确三观,在此基础上做合格的中学生,肩负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做优秀的新时代青少年。此目标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大体上是一致的。增强中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无形中也是落实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学生文化自信增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教学效果会提高、教学质量会增质。其次,通过进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利于增强中学生的文化自信: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渠道,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中学生会在实践中进一步强化文化认知,增强文化自信。因此,文化自信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相互促进的。

二 中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存在的困境

目前中学生普遍对文化自信力持有坚定态度且积极践行。但调查表明部分中学生文化自信有待增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淡然——文化自信观念淡化

随着网络的普及化,中学生每天都会接受各种信息,网络信息应有尽有却优劣共存。流行文化以它独有的“魅力”吸引着中学生,导致中学生出现跟着流行文化走,甚至一味追捧网红,青睐网红文化的现象。在网红文化以及自媒体迅速推广下,学生关注的焦点早已发生了变化:极力推崇网红文化,对作为文化自信来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失去了兴趣,长此以往中学生便对我国优秀文化认同度有所弱化,文化自信观念也会随之淡化。

(二) 浮躁——快餐文化大行其道

知识大爆炸的当下,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各种信息。微博、抖音、快手等各种自媒体平台为了获得更多的流量,以其时效性强的特点,对用户进行了大数据捕捉,根据用户个人需求会不断推送相关资讯,手捧手机的中学生很多时候时间都浪费在了扮演“吃瓜群众”角色上。同时,碎片化阅读的增加,使学生很难对一个问题、一个观点形成系统看法,只是追求对信息的简单输入,缺少对内容的深度思考。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浮躁甚多,中学生更是如此,很少能够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研读几篇经典,感受一下经典的魅力所在。然而部分中学生连最基础的吸取精神养分的沃土——中华经典都丢了,久而久之,中学生会变得浮躁,对文化自信认知也会随之减弱。

(三) 跟风——外来文化猛烈冲击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文化交流尤为重要。在交流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不同的外来文化,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2]。比如,西方国家向我国输入本国的影片,输入影片方式的背后折射的是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输入。以美国为例,漫威公司旗下的蜘蛛侠系列、复仇者联盟系列无不彰显着美国追求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以及超人精神。部分中学生极其喜爱这些影片,更有甚者,盲目崇拜西方的普世价值观,然而中学生由于知识水平、阅历有限,对外面涌入的新鲜事物好奇心重,但缺少辨别能力,往往会不加判断、跟着感觉一味地吸收,从而会使些许中学生盲目追求外来文化。在外来文化冲击下,出现对本国文化自信认识不足,严重者可能会丧失文化自信。

(四) 盲目——文化价值认同失序

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趋势下,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各种外来文化不断涌入我国,对我国本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很多西方国家在各种社交平台上大肆宣扬自己的文化主张和文化理念。中学生由于自身认知水平有限,辨别能力不足,少部分中学生出现“外来文化都是好的”这种盲目认知,全盘西化、历史虚无主义观念存在,把外来文化看得比本土文化还重要,这是典型的文化立场丧失、“忘祖忘根”表现。这种文化的盲目认知,长期下去,会造成文化价值认同失序。

三 中学生文化自信困境存在的原因

(一) 社会多元力量猛烈冲击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趋势。首先,在文化交流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外来文化的传入,外来文化的入侵其实质是外国国家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输入,然而面对外来文化的入侵,中学生对外来文化认识不足,缺乏一双慧眼,没有选择地全盘吸收,甚至极力地拍手赞扬,存在全盘西化、历史虚无主义现象。其次,应试教育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中考、高考这种社会大型统考,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优胜劣汰。面对这种考试,提高升学率成为很多中学教学的主要目标。虽说国家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面对升学压力,学校不得不调整教学方案,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提高升学率”进行,政治、历史这些文科类的学科,承载着教化、启迪学生心灵,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功能,在课时有限情况下,同时为了赶教学进度,教学方式单一。在应试教育下学生的学科成绩明显提高,但是思想品德的培养却有所削弱。最后,在互联网迅速普及的当下,人人都可以做自媒体,各种网络信息质量有别,有的媒体为了博得观众眼球,推出劣质虚假信息,有时候甚至会带跑节奏,长期下去,中学生的文化自信堪忧。

(二) 教师水平能力有待提升

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培育者,对中学生德育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其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在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教师自身也会存在些许问题。首先,部分教师的专业素质偏低,专职思政课教师缺乏: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初中,专职的思政课教师存在缺口,学校认为政治学科相对简单,中考也是开卷考试,只要是文史类学科老师都可以担任,这样就造成专职思政课教师的缺乏,很多老师未能形成系统的专业体系与较高的专业素养。其次,部分教师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以单纯的“师讲生听”、满堂灌教学为主:在升学压力下,学校课时安排有限,为了赶教学进度,老师会简化很多教学该有的教学互动,以简单的灌输式教学为主。最后,教师缺乏课程创新与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部分文史类老师只是一味地就知识讲知识,甚至在课堂上存在照本宣科现象,没有打破教科书已有的安排,自己对其进行建构重组整合,以自己的独特理解来解读内容,并且不能很好地利用当地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及时引导。同时教学活动往往局限于课堂上,实践类教学活动较少。

(三) 中学生认知能力易出偏差

中学时期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正确三观养成的黄金时期。中学生受到自己身心发展的影响:首先,在此阶段中学生的求知欲望、认知能力增强,独立性、批判性思维开始形成,但容易走入盲目的误区[3];其次,中学生情感丰富、情绪波动大。追求个性发展、渴望自我独立,叛逆不时出现,然而各种文化层出不穷,中学生阅历不多,经验不足,缺乏辨别能力与选择吸收能力,会出现对文化自信了解不多,缺乏认同的现象,严重者可能会丧失文化自信。此外,学生会受到教师、家长、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如果对中学生产生影响的个体存在文化自信认识不足现象,中学生对文化自信认识不足甚至缺失现象也会随之出现。

(四) 家庭教育观念相差甚远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启蒙作用,父母的一个小小举动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影响。家风对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格秉性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曾国藩家训、傅雷家书都是优良家风的典范。然而现实生活中,家长的素质、学历、知识水平有高低之分,有部分家长受教育水平低,自身素质低下,对文化自信缺乏正确认识,对中学生缺乏科学的价值观引导,会导致中学生出现文化自信认识不足甚至缺失。

四 文化自信融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 丰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资源

丰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多下功夫,大做文章。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利用本土资源教学,教师要主动去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来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广泛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比如讲中华民族精神相关内容时,对于山西省学生来说,教师讲刘胡兰抗日这些学生经常听到的故事,学生会最大程度地融入课堂,在这样的教学中,用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来解读民族精神,用熟悉的事例讲解深刻道理,文化自信融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便会轻而易举。此外学校还可以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在了解学生学情基础上,尊重差异,有针对性地结合本学校的教学目标和理念来编写教材,在教材中将本校的优秀校友、杰出教师、无私后勤工作者的先进事例融入其中,有助于学生着眼于身边人物,向优秀榜样学习,不断增强自身文化自信。

(二) 创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

将文化自信融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运用多种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来立德树人,并且不断对教育方式、方法进行创新,在此基础上提升教学实效。在升学压力的驱动下,单一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长期使用会让学生觉得课堂枯燥无味,学习主动性变差。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运用理论传授、榜样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增加课堂趣味。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空中课堂、翻转课堂等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在线与老师的互动,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这些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打破了传统课堂老师的满堂灌,让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学习能力便会提高,认知能力也会随之增强。久而久之,在有坚定文化自信教师感染熏陶下,学生便会自觉地将文化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 拓展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

社会实践作为教学的第二课堂,对文化自信融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影响。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课堂,积极发挥第二课堂的推动作用[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中学生只有经过社会实践获得的文化自信,其信念才会更加坚定。积极利用红色资源来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可以组织中学生集体去参观红色武乡,感悟革命文化,去烈士陵园祭拜烈士来领会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同时也可以请学校所在市的道德模范进行宣讲,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有故事的人讲故事,进行现身说法,增强感染力。在实践教学中坚定中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中学生文化自信,这样获得的文化自觉力和文化自信心会更持久、更坚定。

(四) 协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力量

将文化自信融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多元化培育力量。首先,家庭要发挥基础作用。家庭是我们生活最多的地方,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家庭要发挥基础作用。为此,父母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增强文化自信心,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形成优良家风,让孩子健康成长,在和谐家庭氛围中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其次,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阵地。学生的青年时期很多时候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要加强硬件与软件建设:建设具有校园特色的图书馆,藏书丰富;在校园学习走廊、公告栏张贴文化自信的相关标语来进行宣传教育;营造一种“崇尚优秀经典,传承中华精神”的学习氛围;结合学生的学情和身心发展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与认知水平。最后,社会要发挥支撑作用。社会要制定相应的规则制度,净化文化市场环境,并对其进行监管,加大力度整顿网络环境,让劣质低俗的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远离市场,远离校园,远离中学生。同时可以发挥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作用,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场所免费向中学生开放,为中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方便,同时也为文化自信融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助力[7-8]。

五 结语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肩负着时代重任。然而中学生存在着文化自信认识不足甚至缺失的困境,将文化自信融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丰富课程资源、创新方法手段、深化课堂教学以及整合多元力量等举措不仅增强了中学生的文化自信,也提高了其道德素质。然而,文化自信融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对其进行创新性发展。

猜你喜欢
外来文化中学生中学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文化安全教育
探讨外来文化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
浅谈外来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
浅析日本动漫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利用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