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雅莎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低年级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吴雅莎
(晋江市青阳街道中和中心小学,福建晋江362200)
运算能力是一项基本数学能力,亦是小学生数学水平的重要载体。根据小学数学新课标要求,小学低年级学生不但要深刻感知数学运算的基本概念,熟练理解掌握数学运算的基本法则,还要注重借助运算能力解答实际数学问题。本文主要论述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低年级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以便为今后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提供若干有益的参考。
运算能力;低年级;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小学生
因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相对尚幼,故其在数学课堂上往往表现为后半节课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爱做小动作等问题。这也导致小学生对运算法则和运算原理的掌握不够牢固,尤其在理解上存在模糊。所以,数学教师需在培养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同时,密切联系孩子们的身心特征,积极稳妥地设计行之有效的培养策略,以便为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教师发现,假若呆板地把运算题目写到黑板上,要求学生们结合新学到的知识完成运算,那么学生们会感到兴致低落,课堂氛围亦显得压抑。鉴于此,教师要巧妙地创设数学教学情境,以便帮助学生们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运算情境,激发其主动参与运算、探究运算、掌握运算的积极性,使大家都能以一种快乐、轻松的情绪投身于运算的学习和训练之中,进而稳步提升学生们的运算效率,使数学课堂的导入更加亲切、自然、直观。
毋庸置疑,小学生在幼儿阶段就学过较多儿歌,因此,数学教师不妨在对孩子们进行运算培养时巧妙地融入儿歌,以帮助导入本节课的学习。例如,针对一年级等低年级的小学生开展《10以内加法运算》的教学时,教师不妨把编排完成的运算儿歌唱给大家听:“一九好朋友,二八手拉手,三七一起走,四六快乐多,五五凑成双。”借助这种儿歌情境,有助于把10以内的数都代入儿歌中,使孩子们掌握了小学低年级常用到的“凑十”技巧,还能使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活跃。大家会一遍遍地朗读儿歌,并集中注意力以最快速度记忆完整。又如,在学习《笔算乘法》时,教师可在导入新课前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自主探究,使其在此过程中领悟探索的魅力。教师可设置如下问题:强强的妈妈带着他去书店买童话书,妈妈问售书员:“童话书每套有几本,每本多少元?”售书员说:“每套有12本,每本24元。”给学生们设置的问题是:“强强应该支付多少元钱?”学生们根据已知的数量关系不难计算出答案。可见,教师运用问题情境的策略导入运算的学习,在克服单调、乏味的运算学习氛围的同时,还能训练大家的运算能力,使学生们尽速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作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开展运算的重要基础,弄清算理是增强低年级小学生运算能力的重中之重。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系统、清晰地讲解算理,努力帮助学生夯实算理,使其均能把握运算之“匙”,帮助学生在运算过程中能够思路清晰,直至得心应手。
数学教师在低年级教学中深切地感受到,与其要求学生们熟练背诵每一条运算法则,倒不如让其掌握算理,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在掌握的基础上运用,在运用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升华。例如,在引领学生学习《20以内加减法》时,会有“被减数减少或者增加,减数亦作相应的减少或者增加,最终的差不变”的算理,还会用到“一个加数增加某个数,另一个加数减去同样的某个数,最终得到的和不变”的算理。初学时,学生们往往感到运算法则异常拗口,难读,亦不容易弄懂。基于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醒广大学生理解和捋顺有关知识,引导学生运用“小棒”完成运算。譬如在计算“18-5=?”这道运算题时,教师可导引学生们摆放18根小棒,从中拿走5根,学生们看到还剩下13根,结果就是13。同样,在计算“15-2=?”这道运算题时,学生们会在上一道题的基础上,从摆放的15根小棒中拿走2根,进而观察还剩下13根小棒。这时,学生们发现,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少了3,两道题的结果一样。很显然,这就能验证上述运算法则,即“被减数减少或者增加,减数亦作相应的减少或者增加,最终的差不变。”学生们结合木棒减少的趋势是一样的,就能发现之所以此项运算法则能够成立,是因为被减数和减数减少同样的量,尽管被减数和减数均比以前减少了,但由于是两者同时减少相等的数量,故不会影响其最终的差值。学生们在教师提示和点拨下,通过举一反三,结合小棒操作,得出加法亦同样适用上述法则。可见,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进行操作,弄懂了运算法则的算理,完成了由相对抽象的知识描述到具体运算情境的转化,使算理理解、运用起来更加清晰、明确,为运算能力的培养夯实基础。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稳妥地鼓励大家投身于运算的兴趣,不断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使学生们能够有的放矢地采用更加有效的运算方式。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所选题材源自生活,教师要密切对标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精心设置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运算意识,凸显一题多解、算法多元的数学学科属性,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激发大家探究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们能够尽速进入运算环境之中,切实减轻由于传统运算考核给孩子们的心理带来的压力,也有效防范孩子们在相对单调的运算训练中产生的排斥心理。
教师可秉持“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通过将趣味化的数学小游戏引入课堂,以“运算接力”的形式考核、检验孩子们现有的运算能力,增强其对运算知识进行深入探究的自觉性。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运算》时,教师为让大家更高效地体会该运算项目的法则,可运用游戏比赛的形式,提前备好基础训练的题目,并组织“运算接力”的游戏,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征与现有的数学基本功,把学生们划分为若干小组,每位学生一张卡片,每张卡片上均有一道运算题目。教师站在每个小组最后一位学生的旁边计算用时。规定比赛规则是每位学生只能抽取一张卡片作答,答题结束后接续传给后面的学生。只见学生们全身心投入到运算之中,写完答案就递给后面的学生,教师通过统计每个小组传递卡片的时间就能得知该组学生运算作答的时间。不难发现,这种竞赛性的小游戏既能增强孩子们数学运算的水平,又能激励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们精神抖擞、满怀热情,学习兴趣亦会随之提高。
为数不少的低年级学生在运算时往往要扳手指,尽管这样能够较准确地计算出结果,但运算效率极低下。究其根源,在于低年级小学生往往对运算的原理和运算法则理解太过模糊、掌握不牢固,由于并未高效掌握运算原理,故只得用“逃避运算原理”的方法进行运算训练。长此以往,小学生会对数学运算越来越陌生,一旦产生排斥情绪,就很难把运算学好。基于此,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学生们对运算原理的掌握。
首先,在对低年级学生开展运算教学时,教师要严格遵循从具体过渡到抽象的理念,使孩子们从简到难,接受并掌握运算原理。例如,在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开展《进位加法》的教学时,数学教师可指导孩子们通过画一画、摆一摆的形式直观地理解、接受“满十进一”的运算原理。数学教师首先对该原理加以系统概述,以便增强学生们对该原理的接受度。譬如教师可让孩子们以摆一摆木棒的形式,使其经过自己动手,明确9是最大的个位数,9加1只能进一位,在进位的同时,个位数又清零了,就变为数字10了。学生们唯有掌握了“进位加法”的基本运算原理,方能更有效地学习“凑十法”和“破十法”等运算方法,为接下来运算打下较扎实的基础,也使孩子们感悟到运算原理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要注重表述。众所周知,低年级的小学生善于模仿,对新生事物充满了好奇,教师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质,在开展实际运算教学时高度注重表述,使孩子们的运算能力得以稳步提升。例如,在对一年级学生开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时,尽管该内容的难度并不大,但学生们在运算时还是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诸多错误。所以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让孩子们明确应该如何去做。譬如解释40+50等于多少时,要让学生们明确这个运算的含义就是4个十与5个十进行相加,得到的结果就是9个十。从运算本身的含义入手,教师再表述这种运算的基本方法,即个位数和个位数相加,如不满10则不进位,十位数再和十位数相加,不满10同样不进位,故得到的结果是90。可见,通过这种方式不但使学生更加快速、高效地接受理解运算原理,还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运算思维,逐步提升其运算能力,克服对运算学习和训练的畏惧心理。
数学教师常发现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运算习惯不良导致运算屡屡出现错误,主要表现在:字迹潦草,有时难以辨认,譬如有时会将5写成3;在做加法运算时位数没能对齐;因大意而把数字抄写错误等。教师就要努力培养学生们的书写能力,端正运算的学习态度,培养大家的审题能力,在碰到题目时要先分析,不能着急解答,进而逐步减少直至避免由于习惯不良导致的运算失误。这就需要学生们首要分析运算的类型,看能运用哪种运算原理和运算法则,遇到应用类的题目时还要明确题目要求的是什么,并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其次,学生们要自觉主动“校对”,针对运算的过程及思路要再次核对,也是一个验算的过程。假若回头验算时发现和运算的结果不一致,则要重新审题,一丝不苟地查找运算错误的原因。当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上述培养运算分析的良好习惯全都交由学生亲力亲为,依托教师悉心点拨和耐心讲解,学生们会逐步克服不良的运算习惯,并能下定决心尽快养成科学的运算分析方法。
低年级学生会发现小学数学教材中穿插大量的口算练习题。《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亦明确指出,口算是笔算、估算以及简便运算的重要基础,亦是小学阶段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低年级学生运算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对口算能力,使学生们养成勤于口算、善于口算的良好习惯,不断优化口算练习形式,使学生们不但能取得口算运算速度训练的机会,还能养成做运算题时始终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在低年级阶段,数学教师可借助每节课开课前约3分钟的时间,带领学生完成必要的口算练习。例如,教师可将前一节课所学的运算习题整理到多媒体课件上,依托投影设备向学生们展示,请学生们在不拿任何纸和笔做演算的情况下,口算说出结果,让每一排学生均能有起立口算的机会。学生们全身心投入到多媒体设备上,结合所学运算法则,开动脑筋计算结果。假若教师发现个别学生口算出现错误,切不可责备或者批评,而要以鼓励的话语为其指导正确的口算方法,进而使其当场纠正错误的口算方法或者口算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口算水平。当然,随着口算实践的增加,教师还可将全班学生按照人数平均分成若干小组,使每一组的学生均能以抢答的方式答题。每答对一道题得一分,答错则不得分,最终计算哪个小组的总分高哪个小组就是获胜者,并奖励该组一件小礼品。通过这种游戏竞赛的生动形式,无疑能够调动学生们参与口算抢答的积极性,每个小组成员均争先恐后、积极踊跃地口算每道题,生怕自己得到的答案被其他小组抢先。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们能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锻炼口算能力,通过引入比赛竞争的形式,促使每位学生不断摸索快速口算的方法和经验,并提高速算的准确率,对于口算习惯的养成是大有裨益的。
小学生从一年级就知道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都有自己整理的“错题集”,能够帮助自身克服知识盲区,不断查缺补漏,进而在今后的做题中改正先前犯过的错误,避免其再度出现。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算时,不但要强化课本知识点学习,还要引领学生善于分析错题,及时查找其中的种种问题,帮助其钻研运算出错的原因,是由于运算法则没有理解掌握到位,还是由于马虎、粗心而未认真审题,或者将不同的运算法则在运用时发生混淆等。无论是何种错误原因,学生们都要及时明确,并将错题的正确解法统一记录到错题本上,使误区和正解能够相互对比。教师要让学生们准备一本“错题集”,除记录清楚错题出错的原因外,还要提醒学生们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出容易混淆或者自己当时思考错误的原因与体会,使学生们真正掌握错题的正确解法,实现“弄清一道错题胜过做对一道题”的目的。
综上所述,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在数学运算的学习、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数学教师要下大气力加以补救。尤其要在培养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培养其运算能力,要创设教学情境以助课堂的导入,帮助学生夯实算理基础,激发学生的运算兴趣,以指导学生高效掌握运算原理为培养的重中之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使其运算能力得以有序提升。
[1] 王月婷.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低年级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2021(30):26.
[2] 邵丽美.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低年级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7):91-92.
[3] 沈玲玲.核心素养下小学低年级数学口算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12):86.
[4] 高涵梅.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幻画报,2020(09):152.
[5] 赵盼盼.小学低年级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08):16.
[6] 卢坚晓.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低年级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22(10):201.
G622
A
1002-7661(2022)10-01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