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艳霞
情感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曹艳霞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北街实验学校,甘肃庆阳745000)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的教学也随之不断地转变,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和价值逐渐凸显。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感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准确、全面地理解课文,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重视情感教学的价值,通过充分有效的实践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本文就情感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作出了相关论述,希望能为有关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初中语文;情感教学;应用;对策
情感教育,指的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以教育目的为依据,根据心理学、教育学以及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观念等体验产生正确影响,进而提升教学实践,保证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正常实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初中阶段的学生正逐步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发生较明显的变化,因此,除了针对学生在该阶段的成长特征开设相关的心理课程外,其他学科的教师也需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情感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受个人情感的变化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性格、品质以及人格的健康发展。语文作为一门艺术性较强的学科,在情感教育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它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可以将不同方面、不同类型的情感传达给学生,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塑造学生的优秀人格。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实现教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统一,提升其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为其未来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也面临着更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达成教学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此可见,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十分重要,它不仅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明确要求,同时也是学生在成长关键阶段中需要的指导。在基础教育的过程中,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逐渐凸显,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实现学习能力的日益提升,同时还能够在与文字的对话中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使学生能够从精神层面得到升华,最终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提升。因此,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充分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发展与个性需求,发挥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价值,满足了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要求。
语文是一门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的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对于学生优秀品质和综合素养的培养也有着重要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感教学,充分考虑了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和个性发展需求,符合学生在中学成长阶段的需要。同时,对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并对学生形成情感的熏陶,进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目的。另外,通过正确的情感教育能够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念,提升审美情趣,做到对事物的全面客观认知,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学生的自尊心较强,情绪波动较大,倘若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便可能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无法采取合理的解决办法,进而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语文作为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在对学生的情感引导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开展有效的情感教育,不仅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情感发展的需要。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自我情感体验。这样的教学理念符合中学生的成长需求,同时也适应了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提升,对其身心健康的发展给予正确的指导。
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工作已经在全面开展中,但是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且当前的升学模式基本仍以考试性选拔为主,成绩依然是决定学生升学的重要因素。这样就导致新课改在很多方面仍然难以摆脱传统教学的影响,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都没有被教师采纳。同时,对于当前的初中学生来说,顺利进入理想的高中是重中之重,而学校和教师也会将升学率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便直接导致了教师对情感教育的重视不足,在教学实践中仅仅重视知识的讲解和解题方法的讲述,并在课后为学生布置大量的习题,没有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情感教育和引导。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点和试题类型,学生需要花费较多时间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同时还需要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因而也没有多余的时间深刻体会语文学习中的情感,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学习质量不高。由此可见,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同时也需要优化人才选拔的过程,将情感教育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以此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语文教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从古至今,语文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都较传统,大多是按照教材进行教学,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但是由于部分教师的综合素质偏低,在教学设计中仅仅只照搬教材中的知识,既没有融入自己思考,同时也没有结合学生的成长实际需求,这样就会造成语文教学与现实脱节。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较单一,往往是对课文进行分段讲解,在完成了整篇课文的讲解后,再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习题进行练习。这样的过程不仅过于乏味和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情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仅仅学会按照模板进行答题,缺乏独立思考和主动质疑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个性化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情感教育也被提上了日程,但是其实践效果仍然不够理想,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因此,要想使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充分地应用,还需要积极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教师能够吸收更多先进的教学理念,从而支撑情感教育顺利有序地推进。
要想在语文教学中科学开展情感教育,教师就需要注重对情感的合理把握,即掌握好情感投入的“度”。倘若情感投入过少,没有向学生及时、有效地传递教学内容中包含的情感,学生便难以感受到文章作者的感情。这样既不能做到对课文全面、准确地把握,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倘若教师的情感投入过多,那么便会造成语音语调、动作行为过于夸张,过分夸大了教师的感受,带给学生无所适从的感受,同样也会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便存在这样的问题,即缺乏对情感教育的合理把握,没有根据课文本身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展开教学,学生难以与课文作者产生共鸣,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共情能力。
许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到困难,究其原因是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不高,无论是在课堂学习还是课后复习中都较懈怠,即便有教师或家长的督促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样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难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学生无法在解读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其中的感情和内涵,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情景教学是一种激发学生情感的有效方式,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构建一定的情景氛围,使学生从具体的情景中感受特定的情感,然后教师再适当运用语言和动作进一步渲染情感,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带领学生正确把握课文的情感动态,通过找到情感切入点梳理文章的主要脉络。这样既能够提高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能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搜集一些感人的讲述母爱的短片,然后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这样一来,学生能够迅速进入到“母爱”这一情感氛围中去,为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课文做出铺垫,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本堂课的学习主题,在学习课文时更加快速地进入状态。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和母亲之间发生的感人的小事,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母亲的感情自然而充分地流露出来,从而营造情景化的课堂氛围,提升课堂的情感性。最后,教师便可以在良好的情景氛围中展开课文的讲授,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能够对课文中的情感更加深入地理解。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逐渐步入青春期,心理会发生较多的变化,同时当代青少年大多个性鲜明、追求自我,因此学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开展正确的情感引导十分关键。只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念,才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的发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的方式时需要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引导,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加强对课文情感剖析的基础上,用情感感染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正确的情感切入中形成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例如,在教学课文《紫藤萝瀑布》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朗读,首先通过自己的理解解读课文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教师再从作者没有“摘花”切入,通过分析作者此时的心理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想要通过“紫藤萝”这样一种花表现的心理感受,进而促进学生情感理解能力的提升。最后,教师再带领学生重点阅读课文最后两段,作者通过花的衰与盛的转变与自身的经历,感悟到“花与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达到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的效果,充分体现了作者通过“花”得出的感悟。这样一来,便能够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引导,使学生不仅仅从表面上阅读文章,同时也能够通过对作者的感受发现文章中蕴含的情感,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抓住文章的中心和内涵,同时在理解和思考的过程中达到提升情感能力的目的。
情感教育的思想在于利用真实的情感打动学生,与学生开展情感上、心灵上的沟通,以此满足学生不同方面的情感需求。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单纯的情感传递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加深对文章情感的深度剖析,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写作背景、作者个性等要素,才能从更加全面的角度阅读文章,感受文章中多样且复杂的情感,有效完成情感教学。初中语文教师在应用情感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其他高效的教学方法予以辅助,使情感教学更加完善、全面。
例如,在教学课文《阿长与<山海经>》时,作者回忆起儿时带领着自己的女工,记叙了小时候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运用平实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处处流露着真情,将读者带入到了其儿时的世界中。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教师就需要对该篇课文的创作背景和作者进行介绍,当时的鲁迅正处于黑暗的旧社会,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一些文章聊以自慰,便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然后,再与学生一起通读全文,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用精练的语言总结每一个结构的主要内容,从而做到从整体上对课文的把握。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相关的肢体动作对课文中描述的情景进行再现。例如长妈妈睡觉时会摆成一个“大”字,使学生能够从情感而非字面的角度感受长妈妈这样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以此更加深刻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这样的方式能够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同时对于情感教学效果的增强也有着积极作用。
语文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无论是语言能力的应用还是情感能力的培养,都与实际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不断加强其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情感教育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场景设计、情景模拟等方式,将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营造更加真实、熟悉的氛围,从而加强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联系实际生活和自身经历理解文章内容,进而更加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例如,在教学《太空一日》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联系近期的航天热点事件“神舟十二号”作为教学案例,通过对相关新闻图片、视频、文字的展示,一方面使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展开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使学生通过对生动、具体的图文的浏览,将自身置身于杨利伟当时所处的太空环境,从而更加准确地体会作者描述的情境和表达的感受,达到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对航天事业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自己开展相关的探究活动,从而将课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延伸到生活中,为学生丰富的课余生活添砖加瓦。
综上所述,将情感教育应用于初中语文的教学中,不仅仅是新课标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对情感教育开展更加深入地探索,不断丰富教学途径,使学生在情感的渗透和熏陶中实现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1] 张月钦.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析[J].考试周刊,2021(9):52-53.
B027
A
1002-7661(2022)10-00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