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2022-03-17 02:54陈梅锋
读写算(上) 2022年4期
关键词:区域环境建构创设

陈梅锋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陈梅锋

(泉州市德化县第二实验幼儿园,福建泉州362000)

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已被人们达成共识,但究竟什么样的区域活动才能有效提高幼儿能力?本文将针对幼儿园活动中的问题,详细阐述从区域活动心理环境的创设、区域环境的创设、区域材料的动态变化以及教师的适度指导等方面如何进行区域活动有效性的开展。

幼儿;区域活动;有效性

幼儿园区域活动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问题,使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受到影响,导致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受到局限。如教师在区域活动限制过多;区域活动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区域活动成了一种点缀和装饰;区域材料一成不变,过于单一,幼儿对区域活动不感兴趣,表现被动、随意、无目的性;教师在区活动表现无所事事或不加指导或指导似“蜻蜓点水”,或指导时干预过多等等,这些问题使区域活动的开展处于一种盲目、随意的状态,难以使幼儿身心发展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一、心理环境的创设,是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的前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的和谐发展。”创设一个和谐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幼儿在幼儿园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健康成长。谢切诺夫和巴甫洛夫根据反射论的观点,一致地指出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在人的心理发展上起决定性作用。幼儿的学习乃至整个发展都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完成的。而心理环境是直接影响区域活动开展有效性的因素。那么作为区域活动的引导者,如何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平等的心理环境呢?

(一)在游戏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动力,教师应当尊重幼儿的人格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根据心理学理论来看,幼儿的学习是否发生不取决于外部刺激的数量或方式,而取决于学习者自身内部的认知结构,外部刺激能否引起预期的变化,关键看他是否适合个体的这一结构。这一理论揭示了幼儿主动地建构自己的认知,关键在于教育者与幼儿的相互作用。这个作用可以通过人际环境或物质环境为中介。可见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的人际关系以及区域环境在这其中所起的作用之重要。在开展区域活动前,教师应以一个同伴、参与者的身份参与,放平心态,尊重幼儿,与幼儿一同制定区域内容,一同设计、布置活动区域,一同制定合理的区域规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张贴于各区域场地。当教师带领幼儿玩游戏时,教师应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宽容、理解与自由,在一言一行当中让幼儿感受到自己与教师之间的平等,引导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给予幼儿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当幼儿与幼儿一起游戏时,充分发挥幼儿群体的力量,让性格活泼的幼儿帮助胆小内向的幼儿,并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这样不仅可以增强能力强的幼儿的自信,也可以在同伴活动中消除胆小内向幼儿的不良心理因素,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游戏中学会协调同伴关系,解决矛盾冲突。

(二)在游戏中让幼儿以兴趣为导向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区域游戏应当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教师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兴趣等各方面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明确游戏内容、规则与环境,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游戏当中,并根据自身的能力与水平选择自己的小伙伴,自由地探索活动内容。教师还要以倾听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活动,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幼儿沟通交流,对幼儿的想法与行为进行肯定,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合作,消除幼儿的恐惧心理,增强其自信心,让幼儿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幼儿的脑、嘴、手、眼睛在这里得到解放,身心不受拘束了,需求获得满足了,区域活动自然而然地成为幼儿喜闻乐见的地方。

二、区域环境的创设,是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的基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所有的幼儿都很喜欢玩游戏,尤其是区域游戏。积极创设优质的游戏环境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成长。区域环境创设体现人性化色彩,陶行知先生非常强调环境在孩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他也十分重视环境、生活等的美化,主张通过这些感化孩子。因此,教师要让幼儿在适合的、有准备的环境中,根据自身需求以及学习节奏进行合理选择,自主活动,进而获得发展。在创设区域环境中,利用三维立体空间的布置,隔离物品的利用,发挥图示的作用,积极鼓励、引导幼儿动手参与,让幼儿与环境产生互动,区域活动将更有理、有节、有序、有意义,为幼儿在区域中获得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创设合理区域环境

教师需要根据《纲要》中的主旨与幼儿的需求创设教育环境,促使幼儿积极地与环境产生交互作用,从而获得主动发展,为幼儿健康成长打好基础。为此,教师需要积极利用游戏环境与所有的游戏材料,让幼儿能够更自由、更大胆地活动。活动环境与材料是区域中的关键构成部分,影响着活动的成功率。只有实现环境以及材料的相互作用,才能够丰富幼儿的知识与经验。教师观察幼儿不同阶段的兴趣,产生、更新环境布置和主题墙面。当幼儿着迷“赛车”,正为“赛车”是怎么拼起来犯愁时,教师及时地在建构区的玩具柜上摆设赛车玩具,在区域主墙面张贴赛车、赛车道等图片,以此产生了主题建构“赛车场”。过了一阶段,当幼儿们拿着码头的图书细心研究时,教师又将原来的图片更换为码头图片,幼儿又尝试着在区域中建构“码头”。这些图片和玩具引发了幼儿的建构行为,及时地提供直观的视觉碰撞,让幼儿在自主探索或与同伴探讨中获得成功。

(二)区域环境创设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教师在创设教育环境时应增强环境的丰富性,提高对游戏与生活价值的重视程度,科学安排幼儿每天的生活,尽可能地让幼儿通过实践与亲身体验获得知识与经验。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动脑,共同参与,一起创造充实的一日生活。其次,在创设区域环境时,教师不仅需要分析幼儿之间的交流合作,也需要考虑幼儿的相对独立性,避免对幼儿造成过度干扰,这样才能够让幼儿在既独立又有一定交流的环境中进行探索。在划分区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室内设置相对安静的区域活动,在室外设置具有噪音的区域活动,但每次都需要根据活动内容进行有效调整。每一个孩子之间都有一定的差异,其基础、认知水平都不同,因此需要增强材料的差异性、层次性以及多样性,让不同的幼儿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材料,从而丰富幼儿的经验,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如在建构区,与幼儿一起将自己动手拼插的“太空飞船”部分布置于他们绘制的“太空世界”墙面上,部分悬挂在区域上空,“立体布置”为主题建构营造浓郁气氛。再如结合元宵节,让幼儿在区角中制作灯笼、布置猜谜灯会等等,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权,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区域的主人。

(三)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成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为了能使幼儿更多地体验到愉快感和成功感,必须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区域环境。那么,如何创设一个能吸引幼儿、引导幼儿、支持幼儿活动的区域环境?这是教师们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教师不仅需要为幼儿创设具有秩序且丰富的环境,也需要增强环境的开放性与变化性。同时,为了增强幼儿的成功感与愉悦感,需要为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不能让幼儿感到拘束,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个性。此外,教师的微笑以及肯定都可以让幼儿感受到信任与尊重,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更愿意参与游戏。教师将活动方法和活动规则制作成流程图和示意图,张贴于区域场景中,给进入区域的幼儿起到了提示的作用,增强幼儿的纪律性,让幼儿自觉遵守活动秩序,不断调整自身行为,可以推动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幼儿在这些人文化、科学化、生活化的物质环境创设中,不断地与之发生碰撞,产生互动,幼儿的行为、情感、个性才能得到提升。

三、材料的动态化,是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的保障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支持幼儿游戏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材料。只有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才能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游戏材料和幼儿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关系,教师在投放区域材料时必须考虑材料投放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从教育实践中分析,幼儿对区域不感兴趣的一大原因,是区域材料处于一种静态。不变的区域材料,或没有适时地更换区域材料,满足不了幼儿的操作需要,幼儿无法进行探索,对区域产生了厌烦的情绪。因此,游戏材料的投放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只有让幼儿们喜欢区域活动,才有条件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积极主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教师才好利用这些“活动教具”进行“活教育”。

(一)根据幼儿的兴趣变化调整材料

皮亚杰提出:“幼儿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表现。在区域活动当中,丰富多样的材料可以让幼儿更加聪明大胆。如当幼儿对“太空世界”感兴趣时,教师就在“阅读区”投放关于“太空世界”的图书,供幼儿查阅;在美工区投放各种各样的盒子,供幼儿制作“飞船”;在建构区投放多种插塑、积木,让幼儿建构“太空世界”。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注意根据不同幼儿的能力调整材料,以适合不同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和个性特点的幼儿;注重“废旧物品”及“半成品”的投放,以适合动手能力不同的幼儿。并在观察过程中,注重提供的材料随幼儿的兴趣变化而不断调整,以满足幼儿当前活动的需要。

(二)根据幼儿的需要添加、拆分、组合材料

根据幼儿的需要,教师将角色区的“娃娃家”划入表演区中,让幼儿表演故事《小熊请客》,为幼儿的表演“添砖加瓦”,满足幼儿的表演需求,这是“材料的添加”;将美工区幼儿的绘画与玩具制作,将科学区的数的组合操作活动与科学小实验分开来,幼儿根据各自所好,互不干扰,这就是“材料的拆分”;将幼儿在美工区制作的汽车与幼儿在建构区的主题建构“我家的小区”相组合,使主题内容得到丰富,幼儿的交往扩大了,更能增进幼儿的互相交往,互相学习。

四、教师的适度指导,是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的关键

《纲要》提出,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区域活动正是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的活动,那么,在区域活动中如何体现教师的角色身份,体现《纲要》的精神,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指导过程加强与孩子的互动

区域活动属于探索活动,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可以实现师幼互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减少对幼儿的干预,提倡幼儿自主选择,以幼儿为中心进行活动的组织,让幼儿自主探索和选择。教师不再是主导者,应当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以及意志开展活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指导是有别于集体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式指导。这就要求教师提高对幼儿探索过程的重视程度,综合分析幼儿的发展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幼儿提供针对性的帮助。例如,在进行美工游戏时,教师需要先培养幼儿的兴趣,之后引导幼儿参与游戏,最终激发幼儿的潜能。

(二)把握指导的时机,适时介入

区域活动虽然具有自主性,但是幼儿的年龄较小,缺乏经验,动手能力也不足,所以需要教师的帮助,但是教师也不能随意为幼儿提供帮助。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可以在幼儿因经验或能力限制而无法继续进行探索时为幼儿提供帮助。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观察力与判断力,不要在幼儿专心致志地探索时打扰幼儿,否则会影响到幼儿的思维发散。若教师发现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无法继续时,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为其提供帮助。例如,若幼儿碰到难题无法继续时,教师可以小伙伴的身份帮助幼儿。

(三)对孩子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幼儿愿意做了,才能谈及教师的“教”,幼儿的“学”。因此,若想增强幼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应该及时肯定和鼓励幼儿,且无论最终幼儿是否会成功都需要进行鼓励。只要幼儿愿意参与且主动思考,都应该给予幼儿以肯定。部分幼儿的能力相对较弱,若每次活动都失败,可能会打击到幼儿的自信心,让其产生自卑感。对于这一类型的幼儿,教师可以加强针对性指导,让幼儿掌握更多的技能,提高幼儿的游戏成功率,也可以多表扬他们,或者是安排能力强的幼儿当其玩伴,让幼儿体会游戏成功的快感。

总之,只有尊重幼儿的个性,为幼儿提供人性化的心理环境;创设科学化、生活化的物质环境,满足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通过对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分析和指导,以多种形式介入,才能使区域活动开展的有效性真正落实到幼儿身上,使幼儿身心获得最大程度的学习和发展。

[1] 王春燕.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空间优化策略[J].学前教育,2006(10):35.

[2] 秦元东.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区域”的特点分析[J].学前教育,2006(10):36-37.

G616

A

1002-7661(2022)10-0040-03

猜你喜欢
区域环境建构创设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区域环境生态建设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便携式气质联用仪在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中的应用
我国区域环境质量发展统计分析——基于某县域范围环境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