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幼儿为本的班本课程实践与思考*

2022-03-17 02:26福建省福清市机关幼儿园
幼儿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班本本班经验

福建省福清市机关幼儿园 陈 琴

班本课程是园本课程的一部分,但又不同于园本课程,更不同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班本课程是建立在班级文化基础上的,是教师在与班级幼儿的互动中、在不断的尝试中建构并实施的。以幼儿为本的班本课程,指的是由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本班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园所课程资源建构并实施的课程。那么,如何选择适宜的内容建构班本课程呢?班本课程应怎样支持幼儿的学习、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呢?笔者及同事在教育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立足生活——捕捉教育契机,利用课程资源

幼儿的学习是在其生活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开展的。让教育回归生活,是当下许多幼教工作者的共识。教师需要不断提高利用幼儿身边资源的意识,提升利用资源建构课程的能力。

本着课程生活化的理念,教师要站在幼儿立场,关注幼儿的生活,从而捕捉幼儿感兴趣的、丰富而有价值的教育信息,关注幼儿的“真问题”,利用幼儿生活中的资源,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探究,鼓励幼儿在积累经验的问题情境中不断收获新经验,让课程真正基于幼儿生活、服务幼儿生活、促进幼儿发展。

[案例一]9月初,新学期的开始,正是幼儿适应新生活的良好契机。班级环境和活动方式的变化给幼儿带来更多的新奇感;新教师的加入,给幼儿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即将面临的新规则,又是幼儿迷茫的地方……每个变化都给幼儿带来了新的体验。这些新变化都是建构班本课程的重要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面对这些新变化,幼儿可能会有哪些问题和困惑?如何将这些新变化转化为有价值的活动?幼儿会有哪些情绪需要表达?如何将资源转化为幼儿有益的多元经验?我们该从什么角度引导幼儿?……这些问题都值得教师思考与探索。基于此,我园各个年龄段的教师从本班幼儿的当下生活出发,基于幼儿当下的需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适应”需求——小班以入园适应为主题、中班以升班适应为主题、大班以成长适应为主题,将幼儿带进各类资源场域,为幼儿提供与资源互动的机会,建构了以幼儿为本的班本化课程。

[案例二]幼儿园周边的建筑因装修经常有较大的施工噪声。每次机器一响,大二班的幼儿就会发出叫喊声。教师向附近施工人员了解,得知工程还要持续一个月。既然无法改变施工安排,施工产生的噪声也在所难免,何不正面挖掘它所存在的教育价值?于是,教师和幼儿针对“如何降低噪声?”这个现实问题,围绕着“噪声从哪里来?”“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喜欢的声音”“大自然中的声音”“降低噪声方法多”等话题,展开了多次激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幼儿又产生了更多关于声音的问题。教师汇总了幼儿关于声音的“千思百问”,结合自己的思考,引导幼儿在层层深入的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探索了许多关于声音的问题。

只有源于幼儿兴趣和需求的内容,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探究的热情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这就需要教师立足本班幼儿实际,关注幼儿生活的细节和特点,及时捕捉教育契机,围绕幼儿的经验、兴趣展开活动,充分联动和利用各种生活资源和教育素材,引导幼儿在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提升情感,促进多元、有益经验的自我建构,获得主动发展。

二、对话幼儿——了解幼儿想法,读懂幼儿需要

班本课程的建构,应该从本班幼儿和教师的实际出发。教师除了要立足幼儿的生活、观察幼儿的行为,还要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希望和困惑。为此,我们在每个班本课程建构初期,会准备相应的“话题清单”,支持教师通过对话幼儿,了解幼儿近阶段谈论最多的话题是什么、需要教师提供哪些支持等。教师可以通过调查、谈话、讨论、绘画表征等活动,帮助幼儿梳理已有经验和兴趣,使得班本课程更贴近幼儿的实际。

[案例三]大一班的幼儿,在新学期迎来了一位新的老师。在和幼儿对话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对于原来的林老师为什么没有接着教他们这件事充满了疑惑。他们对换老师的话题充满了兴趣,很多幼儿常常聊的话题是:原来的林老师去哪儿了?为什么她没有继续陪我们读大班?现在的林老师又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要怎么样才能见到她?等等。我们组织幼儿开展了谈话活动。幼儿畅所欲言,计划开一个感恩送别会,讨论如何打电话、如何制作邀请函、如何预约送别会、如何筹备送别会……本次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不仅升华了幼儿对教师的关注和感恩之情,而且在支持幼儿表达感恩之情的同时促进了幼儿多领域的发展。

[案例四]暑假期间,随着市政项目改造工程的推进,我们幼儿园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程从假期一直延续到新学期。幼儿回到幼儿园后,便自发地谈论起幼儿园的变化:“前操场变成水泥地,还多了架子。”“升旗台的瓷砖也变了,旁边还多了两棵大树。”“对面的房子变成白墙,屋檐也有了变化。”“‘彩虹乐园’不见了,变成宣传板。”“自然角和小停车场不见了。”“‘彩虹厅’门口还多了一个大架子。”“我不喜欢水泥地操场,到处有灰尘。”“垫子掀开有灰尘。”“早操器械上也有灰尘。”“我们跑起来,鞋上也有灰尘。”……

幼儿还自发地在幼儿园里找不同的地板,比较着它们的不同特点。彦淇说:“后操场是五边形的瓷砖地板,铺出来的花纹真好看。”梓彤说:“阅读区是木地板,感觉很温馨。”孝政说:“水池边还有鹅卵石地板,走上去就能感觉到凹凸不平。”小峰说:“活动室的地板和走廊的地板花纹也不一样,活动室的地板更滑,走廊的地板好像会防滑。”……

幼儿谈论着理想中的操场。璟柔说:“我希望操场有蹦床,还有泥坑。”予足说:“我希望操场上有花圃,我可以每天来浇花。”羽杰说:“我希望操场上有很多小动物,蜜蜂、蝴蝶、小兔子等等。”教师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想法和发现用简单的图画记录下来,并开始建构和实施“幼儿园的变化”班本课程,让幼儿的学习与幼儿园的施工同步,陪伴幼儿在探究与表达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和经验,促进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和多元经验的获取,感受生活的变化与美好。

班本课程是立足于幼儿兴趣与需要的课程,因此也需要教师更多地去对话、倾听、观察和了解幼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珍视幼儿的童真与天性,把更多的机会交给幼儿去自主选择和探索,追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去建构和实施课程。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要为幼儿营造积极健康、宽松自由的氛围,站在幼儿的立场去理解幼儿的想法,通过搭建适宜的支架,在物质和心理方面给予幼儿充分的支持,进而引导幼儿去探索、发现并建构经验,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

教师在班本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幼儿的实时反馈,对课程内容进行不断调整与完善,为幼儿的自主探究和深度学习拓展更多的空间、创造更多的可能。

三、价值辨析——瞄准幼儿发展,制订适宜目标

促进幼儿发展是课程实施的最终目标。建构以幼儿为本的班本课程,教师要考虑幼儿的需要、考虑幼儿的发展、考虑幼儿能获得什么,而不是单纯地考虑教什么内容。

班本课程多源于幼儿生活中的热点话题或偶发事件,那么教师该怎样判断和取舍其中的内容呢?在班本课程建构的过程中,教师了解了幼儿的有关生活和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后,应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参照,调查幼儿的已有经验,对资源进行价值分析,判断建构的课程内容是否符合幼儿身心的发展需求:它可能会实现哪些教育目的?是否考虑到班级幼儿的全面发展,又着眼于幼儿的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教师在判断课程内容的价值时,不但要思考幼儿能不能学、是否适宜本年龄班的幼儿、与本班幼儿的经验会不会衔接,还要思考班本课程的内容同幼儿现在或者将来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联系、本班可利用的资源有哪些等。教师要结合《指南》梳理出适宜的目标,初步预设课程实施版块,拟订探究重点。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还要观察和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观察幼儿在班本课程实施中的行为表现和所面临的挑战,思考需创造什么条件、提供什么材料支持幼儿。教师只有追随班级幼儿当下的实际需要,动态、灵活地建构、实施并调整课程,才能使幼儿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多元经验。

[案例五]9月份的“开学适应”话题,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有不同的内容,即使是针对同一年龄段不同班级的幼儿也会有不同的内容。如何根据不同班级幼儿的实际需求,瞄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确定适宜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呢?为此,我们依托课程前审议,围绕“适应”这个关键词,设身处地地站在幼儿的立场,针对不同年龄班幼儿的“适应”需求,做了深刻的价值辨析。我们站在小班幼儿的立场,感受幼儿离开家、来到幼儿园、第一次见到教师的心情,思考什么样的环境会让幼儿有归属感、什么样的方式会让幼儿对新生活有安全感,然后将课程目标自然地定位在入园适应上,落实在让幼儿对新生活、新环境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上。我们通过新生班级环境创设、新生家长会、新生适应性入园、参观园所、对口班“大带小”等阶梯式活动的开展,逐步帮助小班幼儿找到安全感和归属感,支持他们逐步适应并爱上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

在班本课程的探索和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幼儿本位的理念,以《指南》精神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瞄准不同年龄段幼儿发展的需要,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学习特点,聚焦核心经验并进行价值辨析,以确定适宜的班本课程目标;以幼儿学习发展为线索,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对策略的思考,有效利用课程物质资源和人文资源,不断调整和优化班本课程的活动脉络,拓展幼儿的关键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让每个幼儿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里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成长的乐趣,促进每个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

班本课程建构与实施是一项富有挑战性、创造性的工作。从课程内容的选择到课程目标的制订,再到课程的实施,教师都需要站在幼儿的立场上,分析、判断教育契机,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的发展需要。在班本课程实施之后,教师可带领幼儿对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回顾、反思。教师可鼓励幼儿围绕“我们做了些什么?”“有了哪些发现和收获?”等问题展开交流,并结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拍摄或收集的录像、照片、幼儿作品、课程海报等,呈现幼儿的学习过程,帮助幼儿反思学习过程、表现和收获。

猜你喜欢
班本本班经验
构建适宜性的幼儿园班本课程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幼儿园班本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经验
晚清报刊中的粤剧班本及其创作群体探考*——以《时事画报》为主要考察对象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生导制”在教学中的奇效
——在教学中转化学困生之行动研究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合力营销“八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