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2-03-17 05:46郭吉璇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血糖值胰岛素泵低血糖

郭吉璇

汕头潮南民生医院内分泌科,广东汕头 515100

糖尿病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发生率, 该病的发生与遗传、饮食、环境等因素有关,病程长,且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加上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增加了患者残疾和死亡的风险,威胁其生存质量。目前临床上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治疗技术,日常生活中需要患者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而接受系统的治疗、控制血糖波动更为关键。胰岛素是常用的治疗方式,具有安全性高、控糖效果佳等特点,当前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治疗主要是在三餐前、 睡前经皮下注射胰岛素, 但此种治疗方法难以准确控制胰岛素的使用剂量,若用量过少无法达到控糖的效果,若用量过大容易引起低血糖[1-2]。近年来,胰岛素泵在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上得到广泛运用, 作用相当于一种人工体外胰腺,维持患者自身的胰岛素水平。该研究将2020 年6 月—2021 年7 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30 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旨在深入探究和评价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30 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中男 35 例,女 30 例;年龄 48~76 岁,平均(61.23±3.28)岁;病程 2~10 年,平均病程(6.22±1.03)年。 对照组中男 37 例,女 28 例;年龄 46~77 岁,平均(61.05±3.22)岁;病程 3~11 年,平均(6.11±1.28)年。 经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明确诊断为糖尿病,符合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3];②入组研究对象的基础资料完整,治疗依从性良好;③患者和患者家属明确表示对该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与该研究。

排除标准: ①对研究中使用的药物有过敏史或禁忌证;②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性疾病;③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理解障碍;④合并精神障碍,既往有精神病史[4]。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 饮食指导和运动指导,综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降脂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 于三餐前30 min 经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注册证号S2014 0008,3 mL:300 U),于入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给药总剂量是 0.44 U/(kg·d),根据 30%(早餐前)、20%(午餐前)、20%(晚餐前)、30%(入睡前)的比例分配用药剂量。

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使用甘精胰岛素、胰岛素泵,用连续导管连接针头和胰岛素泵,将针头埋在皮下1 d,将每日的使用剂量分为2 个部分。设定胰岛素泵程序,控制注射量和释放量, 于每次用餐前追加胰岛素的使用剂量, 追加50%剂量,晚餐前追加25%剂量,午餐前追加25%剂量。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血糖值进行密切监测,综合患者的血糖值波动清理, 对胰岛素的使用剂量进行适当调整。

1.3 观察指标

①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进行测定,并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值检测结果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②对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进行准确记录,并进行组间比较。 ③统计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④对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情况进行准确统计,计算比较两组的低血糖发生率。

临床疗效的评定标准[5]: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均控制在正常范围;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血糖值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未达到显效的标准;无效:尚未达到有效的标准。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血糖值变化比较

治疗后两组血糖均下降, 观察组血糖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血糖值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血糖值的比较()

组别 时间 空腹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组(n=65)餐后2 h 血糖(mmol/L)对照组(n=65)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t 对照组(治疗前后)值P 对照组(治疗前后)值t 观察组(治疗前后)值P 观察组(治疗前后)值t 组间(治疗前)值P 组间(治疗前)值t 组间(治疗后)值P 组间(治疗后)值12.56±2.37 5.11±1.62 12.51±2.78 6.98±1.33 14.467<0.001 20.923<0.001 0.110 0.912 7.192<0.001 16.85±2.03 7.05±1.54 16.79±2.52 9.96±1.55 18.612<0.001 31.008<0.001 0.149 0.881 10.737<0.001 9.96±1.22 7.14±0.28 9.98±1.23 8.45±0.31 9.725<0.001 18.163<0.001 0.093 0.926 25.283<0.001

2.3 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用量比较

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为(3.52±1.05)d,对照组为(7.14±1.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31,P<0.001)。

观察组胰岛素用量为(28.41±3.26)U/d,对照组为(45.78±3.14)U/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39,P<0.001)。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中恶心呕吐1 例,食欲不振1 例,发生率是3.08%。 对照组中恶心呕吐6 例,食欲不振5 例,发生率是16.9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3,P=0.008)。

2.5 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中有1 例患者发生低血糖, 低血糖发生率是1.54%;对照组中有7 例患者发生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是1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5,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在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多种慢性病的发生率也呈现出递增的发展趋势。其中,糖尿病是发生率较高的一类慢性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不仅有高发病率的特点,同时还有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特征,危及患者的生存质量[6-7]。 糖尿病患者不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同时还需要长期使用控糖类药物,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避免血糖值大幅度波动。中老年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性更高,而中老年人多合并多种慢性病,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同时也增加了肾脏、神经系统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8]。胰岛素是目前临床上用于糖尿病治疗的常用药物,目前主要有胰岛素皮下注射和胰岛素泵两种治疗方法。胰岛素皮下注射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上应用较为广泛,患者在三餐前和睡前经皮下注射胰岛素,虽然可以控制血糖值,但该种治疗方法对给药剂量的控制并不十分准确。 如果给药剂量过大,会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而相比于高血糖,低血糖对身体造成的危害更大;如果给药剂量少于正常剂量,则无法达到控糖的治疗效果。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给药的方法控糖效果更好、见效更快,胰岛素泵能够改善不同时间点患者的血糖值, 在治疗过程中更容易控制胰岛素药物的使用剂量[9-10]。 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的给药方法,其具体应用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可以持续为机体补充胰岛素, 同时对其他影响血糖值的激素也有明显且持续的拮抗作用。 ②可以缩短患者的血糖控制时间,相比于皮下注射的给药方式,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见效速度更快, 尤其是对于一些血糖值高、需要尽快降糖的患者而言,胰岛素泵是最佳的选择[11-12]。 ③更有利于稳定患者的血糖值,避免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 同时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该研究结果提示,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的给药方法总有效率更高,可达到95.38%,患者的空腹血糖从(12.56±2.37)mmol/L 降低至(5.11±1.62)mmol/L,餐后 2 h 血糖从(16.85±2.03)mmol/L 降低至(7.05±1.54)mmol/L,糖化血红蛋白从(9.96±1.22)%降低至(7.14±0.28)%,可见该种治疗方式有利于平稳控糖。并且,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治疗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更短,胰岛素用量更少[13-15],且治疗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3.08%, 可见该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 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血糖值胰岛素泵低血糖
CGMS产品显示值与指尖血糖值测定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运动及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值的影响
测血糖到底用哪滴血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血糖值尖峰诱发多种可怕疾病
内分泌科实施科外带胰岛素泵应用的管理体会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探讨
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