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患者采取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对麻醉深度的调控作用探究

2022-03-17 09:45
大医生 2022年2期
关键词:插管例数全身

段 亮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佛山 528100)

全身麻醉是指麻醉药物通过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呼吸道吸入的方式进入体内,进而达到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接受麻醉者具体表现为骨骼肌松弛、反射抑制、遗忘、全身痛觉丧失、神志消失等[1]。由于麻醉医生专业能力、麻醉部位及麻醉药物的不同,会导致麻醉质量出现差异,例如术后苏醒时间延长、引发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因此,全身麻醉术中需要准确了解并掌握患者麻醉状态[2]。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可以准确地评估麻醉深度,指导麻醉医生调整麻醉药物[3]。基于此,为探究BIS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对11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展开临床研究,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0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62.59±8.01)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II级32例,III级23例;体质量指数(BMI) 21~27 kg/m2,平均BMI(23.62±1.01)kg/m2。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21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2.52±8.04)岁;ASA分 级:II级30例,III级25例;BMI 20~27 kg/m2,平 均BMI(23.52±1.04)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年龄>18周岁;②ASA分级为II~III级;③病历资料齐全、完整者;④术前血糖、血压均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排除标准:①局部皮肤溃烂或过敏导致无法粘连BIS电极;②合并脑血管后遗症;③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④脑电图异常或有癫痫病史;⑤存在药物滥用史、酒精依赖史;⑥合并重大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⑦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⑧合并凝血功能障碍。

1.2 麻醉调控方法麻醉诱导:术前8 h禁食,4 h禁水。入室后密切监测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心电图等,以75%的酒精脱脂消毒前额,黏贴BIS电极连接BIS监测仪,详细记录BIS值;建立静脉通道,予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静脉注射0.3 mg盐酸戊乙奎醚(成都力思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948,规格:1 mL∶1 mg/支),依次静脉推注0.08~0.10 mg/kg维库溴铵(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581,规格:4 mg)、0.3~0.5 g/kg枸橼酸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2,规格:按C22H30N2O2S计1 mL∶50 μg)、1~2 mg/kg丙 泊酚(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14,规格:50 mL∶0.5 g)。麻醉维持:气管插管后连接麻醉机,进行间歇正压通气,维持气道分压12~20 cmH2O(1 cmH2O=0.098 kPa)、二氧化碳分压35~40 mmHg(1 mmHg=0.133 kPa)、呼吸频率12~14 次/min、潮气量8~10 mL/kg;静脉推注100 mg/(kg·min)丙泊酚、3~5g/(kg·min)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99,规格:按C2OH28N2O5计2 mg),必要时吸入2%~3%七氟醚。调控麻醉深度:对照组患者结合血流动力学变化,调控丙泊酚输注速率,将SBP维持在90~140 mmHg,DBP维持在60~89 mmHg,每次调节5 g/(kg·min)。观察组患者结合BIS值的变化,调控丙泊酚输注速率,控制在(50±5)g/kg,每次调节5 g/(kg·min);术中进行机械通气,直至患者出现自主呼吸,意识清醒后可将气管导管拔除。导管拔除指征[4]:警觉/镇痛评分≤3分;无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平稳;吸空气3 min后SpO2>95%;咳嗽反射及吞咽反射恢复;潮气量>6 mL/kg;呼吸平稳;安静;神志清醒;全身状况良好。

1.3 观察指标 ①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前、插管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②苏醒指标。术后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睁眼、清醒、拔管及观察室停留时间。③并发症总发生率。并发症包括烦躁、呕吐、恶心、心律失常、支气管痉挛,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行校正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组间比较行成组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插管后,两组患者MAP、HR、SBP、DBP较插管前均升高,而观察组患者插管后MAP、HR、SBP、D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

表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

注:与插管前比较,*P<0.05。1 mmHg=0.133 kPa。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SBP:收缩压;DBP:舒张压。

组别 例数 MAP(mmHg) 心率(次/min)插管前 插管后 插管前 插管后观察组 55 73.62±6.26 84.26±4.16* 78.26±2.06 83.62±3.82*对照组 55 73.59±6.33 89.62±6.95* 78.33±2.01 88.92±4.48*t值 0.025 -4.908 -0.180 -6.676 P值 0.980 0.000 0.857 0.000组别 例数 SBP(mmHg) DBP(mmHg)插管前 插管后 插管前 插管后观察组 55 111.03±4.25 118.26±6.92* 71.26±3.62 75.26±4.52*对照组 55 111.06±4.36 125.82±10.46* 72.33±3.59 86.62±7.32*t值 -0.037 -4.470 -1.556 -9.793 P值 0.971 0.000 0.123 0.000

2.2 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指标比较 术后,观察组患者睁眼、清醒、拔管及观察室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指标比较(min, ±s )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指标比较(min, ±s )

组别 例数 睁眼时间 清醒时间 拔管时间 观察室停留时间观察组 55 7.26±1.52 10.25±2.41 13.26±3.62 30.26±4.05对照组 55 21.62±5.62 30.52±7.25 21.95±7.16 41.38±7.96 t值 -18.292 -19.676 -8.033 -9.234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1.82%)低于对照组(1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全身麻醉过程中如果麻醉深度不足,患者会出现术中知晓等情况,神经反射处于兴奋状态,增加手术危险性和患者心理负担。如果麻醉过深,则会过度抑制内分泌、神经、循环系统,术后容易发生心律不齐、低血压等并发症,影响术后机体康复[5]。有研究表明:术中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可有效降低烦躁等并发症发生率[6]。既往临床根据患者出汗、体动、呼吸、心率及血压等评估麻醉深度。但以上指标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用于评估麻醉深度特异性及敏感性的效能较低[7]。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监测麻醉深度过程中快速提取并分析自发脑信号、诱发电位信息成为可能。BIS是当前国际公认的用于评估麻醉深度的重要监测指标,可帮助麻醉医生评估全身麻醉患者术中麻醉深度[8]。

在没有BIS监测的情况下,麻醉医生根据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变化、既往临床经验等调整麻醉药物剂量,难以精准化地控制麻醉深度。且术中医生为了避免患者知晓,麻醉药物过量的使用会导致麻醉过深,增加术后谵妄等并发症发生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插管后MAP、HR、SBP、DBP均低于对照组,睁眼、清醒、拔管及观察室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一定程度肯定了BIS应用于全身麻醉监测的价值。BIS是第一个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的与镇静深度具有一定相关性的监测指标,利用脑电图的频率、功率,经过双频分析,将混合信息拟合成一个最佳数字,0~100可代表不同镇静水平,用于监测大脑抑制程度,辅助医生评估镇静深度,与丙泊酚产生的记忆、镇静功能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9]。目前,临床认为BIS在100以下,患者是清醒状态;BIS在60~80(包括80),患者是浅麻醉或者镇静状态;BIS在40~60(包括60),患者是麻醉状态;BIS在20~40(包括40),患者是麻醉过深,BIS在20以下(包括20),可能会出现爆发抑制状态。通过BIS的具体数值,可以较为客观地指导临床掌握麻醉药物剂量,确保手术顺利开展。通常情况,在全身麻醉的操作中,临床医生将BIS控制在40~60之间,这是外科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镇静深度,而通过BIS监测指导医生用药可以实现个体化的精准麻醉,避免由于仪器问题而导致麻醉药物外泄,同时减少了术中知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本研究结果与王芳茹等[10]研究结果相似,为BIS监测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提供了有力证据。

综上所述,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进行BIS监测,可辅助医生了解麻醉深度,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术后苏醒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安全性。

猜你喜欢
插管例数全身
气管插管体位的研究进展*
经支气管镜灌洗对提高耐药肺结核诊断阳性率的价值分析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冬日暖暖
可视喉镜辅助下气管插管在急诊的应用
久坐一族,放松有方
急诊抢救中光棒引导法与直接喉镜法气管插管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