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慧,吴治谚,孙晓燕
(1. 东莞市虎门中医院护理部;2. 东莞市虎门中医院中医科,广东东莞 523900)
乳乳腺囊性增生症属于乳房的良性疾病之一,目前临床对该疾病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增加[1]。其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清楚,可能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传统治疗主要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但均存在一定的不良作用,且容易复发[2]。中医将乳 腺增生归属“乳癖”范畴,认为其病因一为肝郁痰凝,二为冲任失调。若情志不畅,肝郁气滞,脾失健运,气血瘀滞,易肝郁痰凝瘀血阻于乳络,致乳房肿块;若冲任失调,易乳房痰浊凝结而发病[3]。随着中医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的不断发展,中医相关治疗已经取得重要进展。该疾病的中医治疗策略包括中药汤剂、按摩、针灸、刮痧等,均能够达到一定程度的理想效果。因此,本研究选择东莞市虎门中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肝郁痰凝型乳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实施刮痧联合穴位按摩,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东莞市虎门中医院 2018 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肝郁痰凝型乳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20例。研究组患者年龄20~47岁,平均年龄(35.32±5.14)岁;病程4个月~6年,平均病程(3.23±1.11)年。对照组患者年龄20~47岁,平均年龄(35.21±5.87)岁;病程4个月~6年,平均病程(3.76±1.01)年。两组上述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研究。本研究经东莞市虎门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相关标准;②经影像学检查确诊;③均为女性患者。排除标准:①合并乳腺癌及其他恶性肿瘤;②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③合并严重代谢疾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李氏铜砭刮痧治疗。①对肺经、心包经、心经、三焦经(化解肝脏血瘀、气郁)进行刮痧;②头颈部:肝、胆、三焦经自前而后刮至风府、风池、颈百劳、大椎、肩井;③开四穴:大椎、大杼、膏肓、神堂,督脉、膀胱经拉致长强,肝胆、脾胃、肾投影区加重手法刮;④针对胸部、乳腺、两腋下、肋下需要重点进行刮痧,乳腺增生处反复刮磨,使得皮肤温度升高,热则散,寒则凝;⑤膝关节以下:胃经、胆经;肝脾肾任何一经有问题三经统调,行揪痧手法。刮痧后4 h不宜洗澡,患者要避免受风。研究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之上加用穴位按摩,取仰卧位,选择乳根、屋翳、云门、鸠尾等穴位,点、按、揉为主;患者俯卧时,选择肝俞、肩井、天突,以点、按、揉及弹拨为主。按揉力度均匀,患者舒适为度。20~30 min/次,1次/d。以上治疗均于月经后3周开始治疗,7 d为一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乳房肿块及全身伴随症状变化情况。乳房肿块大小的测量及统计于月经干净后7 d 进行,以最大肿块直径计算;症状评分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关于乳腺增生症状的标准[5]评估,每项计3分,改善计2分,恢复正常计1分,由护士根据患者检查、自述手动记录评分。②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变化情况。疼痛评分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使用一条长约10cm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评分和疼痛程度呈正比。③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情况。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30)[7]对患者生活质量情况评估,由护士对患者进行量表内容询问,患者填写后统一收回记录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收录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例(%)] 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块大小、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肿块大小、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肿块大小、症状评分均小于治疗前,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肿块大小、症状评分(±s )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肿块大小(cm) 症状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3个月 治疗前 治疗3个月研究组 30 4.31±0.72 1.67±0.34* 3.73±0.76 1.56±0.43*对照组 30 4.34±0.76 3.11±0.44* 3.75±0.78 3.05±0.55*t值 -0.157 -14.184 -0.101 -11.690 P值 0.876 0.000 0.920 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s )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3个月研究组 30 8.42±1.03 1.01±0.22*对照组 30 8.65±1.02 2.65±0.36*t值 -0.869 -21.291 P值 0.388 0.000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3个月研究组 30 52.69±5.74 78.11±6.13*对照组 30 52.65±5.86 67.43±7.32*t值 0.027 6.127 P值 0.979 0.000
乳腺增生作为非炎症、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乳腺间质发生增生,会造成乳腺结构数量形态变化,伴随一定疼痛,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中医认为乳腺增生属于“乳癖”范畴,主要情志不畅、肝气瘀滞导致,中医分型中肝郁痰凝型乳癖 是较多的一种分型,而绝大多数的乳癖患者在疼痛症状出现后才选择就诊[8]。在中医乳腺类疾病中乳癖发病率较最高,随着社会压力不断增大,近年来发病人 群不断趋向年轻化。但随着近年二胎生育政策不断放开,高龄产妇也成为高发人群。乳癖患者通常在经期前或行经期间、较大的情绪波动后出现以乳房疼痛为主症,甚可触及乳房肿块的病症[9]。既往主要采取激素治疗,目的在于调整激素水平变化,缓解患者症状,调节内分泌功能,但不建议长期使用。中医治疗乳癖提倡疏肝解郁、调理气机治疗[10]。
本研究针对患者联合实施穴位按摩与刮痧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肿块大小、症状评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结果证实研究组患者联合治疗后,效果较为理想,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而且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刮痧疗法属于中医治疗中具有代表性的治疗,通过器具对人体体表刮拭[11]。刮痧作为中医传统治疗方案,操作简单且方便,成本较低,且实用性较高,并具有良好的保健治疗效果[12]。李氏铜砭刮痧优势在于以调气为首,调动人体的气血运动,所刮之处造气、调 气、催气,引邪出表,疾患由里走表,“气至而有效”,通过自身溶痧,调动自愈力[13]。操作简便,适应症广、疗效可靠,广大群众更容易接受。刮痧材质由黄铜所制,能与人体达到非常良好的共振频率,刮拭部位温度升高,入脉之气也随之加温,“寒则聚,热则散”[14],有利于化解脉里瘀结,疼痛感随之减轻。穴位按摩主要为手法刺激穴位,疏通气血后,能够调经止痛,使得患者经络舒畅,气血调和,有效消散消肿。对乳房穴位按摩后,直接作用于乳房局部,乳房血液循环改善,增生组织能够吸收消散。两者在联合治疗后,患者情况出现好转。黎金凤等[15]研究指出,按摩联合小金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肝郁痰凝证,临床疗效、症状、激素水平、精神状态均更加理想,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乳腺疼痛、乳腺结节大小、乳腺肿块 质地、全身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证实了按摩治疗的有效性,与本文结果具有一致性。本次研究中虽然对纳入对象筛查,排除部分不合适患者,但选取存在一定不足,需要进一步优化。其次本文样本数量较少,缺乏针对性,因此后续临床可加大样本数量,控制研究结果,减少试验误差。
综上所述,肝郁痰凝型乳癖采取穴位按摩联合李氏铜砭刮痧治疗后,相关症状有所改善,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情况,明显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治疗后整体治疗效果理想,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