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圆利针法结合循经取穴推拿手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2-03-17 09:45潘毅聪潘秋红罗广文刘俊波
大医生 2022年2期
关键词:针法炎性腰椎间盘

潘毅聪,潘秋红,罗广文,刘俊波

(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康复科,广东佛山 528237)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骨科疾病,患者通常表现为腰腿疼痛、麻木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表明,20~50岁青壮年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风险较高,该疾病病程长,具有较高复发率,且随着病情进展,可引起大小便失禁、肢体瘫痪等并发症,危害严重[1]。临床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通常采取西医保守治疗,虽然能够缓解临床症状,但容易复发,难以达到预期。而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历史悠久,且经验丰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其中,圆利针法、循经取穴推拿手法均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患者疼痛,并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应用于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中可以取得不错的疗效[2]。本研究通过分析患者的炎性因子、疼痛情况及生活质量,旨在分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圆利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推拿手法治疗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11月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1~58岁,平均年龄(43.28±9.17)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30~59岁,平均年龄(43.43±9.2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中的诊断标准;②经MRI、CT、X线等影像学检查确诊;③具有腰腿疼痛、麻木等症状;④1周内未用其他药物及方法治疗;⑤认知功能正常者。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者;②患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③合并有结核疾病者;④椎体压缩性骨折者;⑤合并有骨肿瘤者;⑥合并有强直性脊柱炎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①牵引。协助患者调整为仰卧位,屈髋屈膝;使用牵引床,于腋下肋部固定上牵引带,于盆骨固定下牵引带,以体质量的30%为首次牵引质量,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牵引时间25 min,1次/d,治疗20 d。②药物。给予患者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国药集团致君(深圳)坪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209,规格:0.1 g/片]治疗,0.1 g/次,1次/d,治疗20 d。③功能锻炼。采取五点支撑法行背部肌肉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踢腿、单侧下肢直腿抬高,同时屈伸踝关节和等长收缩股四头肌,治疗20 d。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圆利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推拿手法治疗:①圆利针法。取腰阳关穴、大椎穴、患侧环跳穴为主穴,配穴根据经络情况选择;调整患者体位,使患者保持俯卧状态,于患者腹下放置薄枕,定位督脉大椎穴,于其循行方向逆向循按,询问患者是否感到不适,进而确定敏感点与痛点;选中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阳胆经,循按,确定敏感点与痛点,并标记,消毒各穴位,进针时辅助手撑开皮肤,针尖先横向放置于皮肤表面,当将针尖竖起进针时,进针速度要快,要借助身体的力量将针刺入皮下;进针后皮下会有落空感,有落空感时将针缓缓向上提至皮下,再垂直用力将针向下刺进;当指下有抵抗感后又会出现第二次落空感,此时可以再次把针体提至皮下,然后出针;出针后,使用棉签按压针孔部位,并贴上医用创可贴,叮嘱患者卧床休息30 min,1次/d,治疗20 d。②循经取穴推拿手法。调整患者体位,使患者保持仰卧状态,通过食指与拇指点压解溪穴、太溪穴,每穴按压1 min;操作医师将双手拇指重叠,点压患者足三里穴,逐渐增加下压力度,随后上挑,再用中指、食指、拇指提拉患者的股四头肌的联合腱,掌压冲门穴,30 min后缓慢放开;协助患者调整体位,使患者保持侧卧状态,肘压患者环跳穴,以纵向及横向位弾拨患者的痉挛部位、臀大肌结节,力度逐渐增加,以患者耐受为宜;再次协助患者调整体位,使患者保持俯卧状态,指压患者承山穴、委中穴,30 min后缓慢放开,弾拨委中穴的结节组织,对患者环跳穴进行掌压,以纵向及横向位对梨状肌进行弾拨,随后弾拨患者骶骨边缘部位结节;结合推拿、掌揉法、滚法等方式按摩患者的臀部、腰骶部、下肢肌肉组织,使其放松,在对患者推拿时,避免点压腰部疼痛部位的敏感点,1次/d,治疗20 d。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比较。使用VAS评分[4]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总分10分,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明显疼痛且影响睡眠:4~6分;疼痛难忍:7~10分。使用JOA评分[5]评估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该评分包括:膀胱功能、日常生活动作、临床检查、自觉症状等4项,总分29分,分数越高,则表明患者症状改善越显著。②两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比较。SF-36评分[6]包括情感功能、肌体疼痛、活力、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心理卫生8项,各项总分10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生活质量越好。③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比较。炎性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取3 mL空腹静脉血,以3 000 r/min离心5min,分离并得到血清,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上述3种炎性因子。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JO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JOA评分比较(分, ±s )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JOA评分比较(分, ±s )

注:与治疗前比,*P<0.05。VAS:视觉模拟评分法;JOA:日本骨科协会。

组别 例数 VAS JOA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30 6.19±0.75 1.85±0.24* 10.53±1.67 24.14±2.25*对照组 30 6.12±0.74 2.67±0.29* 10.82±1.64 19.26±2.01*t值 0.364 11.931 0.679 8.859 P值 0.717 0.000 0.500 0.000

2.2 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分 , ±s)

表2 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分 ,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SF-36:健康调查简表。

组别 例数 情感功能 肌体疼痛 活力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30 58.42±4.68 75.59±3.80* 52.05±4.12 71.21±3.95* 62.35±4.57 78.27±3.74*对照组 30 58.61±4.73 70.33±3.57* 52.82±4.37 62.26±3.38* 62.65±4.98 72.85±3.93*t值 0.094 6.877 0.702 9.429 0.243 5.472 P值 0.926 0.001 0.485 0.001 0.809 0.001组别 例数 生理功能 总体健康 生理职能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30 64.23±4.11 79.52±3.44* 60.25±4.71 77.64±3.46* 55.38±4.72 74.26±3.84*对照组 30 64.83±4.28 72.02±3.68* 60.14±4.38 71.38±3.59* 55.43±4.68 67.45±3.54*t值 0.554 8.155 0.094 6.877 0.041 7.142 P值 0.582 0.001 0.926 0.001 0.967 0.001组别 例数 社会功能 心理卫生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30 57.52±4.63 72.23±3.71* 61.33±4.68 79.26±3.04*对照组 30 57.40±4.37 65.28±3.49* 61.02±4.22 73.59±3.67*t值 0.103 7.474 0.269 6.517 P值 0.918 0.001 0.789 0.001

2.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IL-1、TNF-α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显著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IL-6:白细胞介素-6;IL-1:白细胞介素-1;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

分组 例数 IL-6(μg/L) IL-1(pg/mL) TNF-α(μ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30 137.26±11.28 119.52±9.81* 76.56±9.27 26.82±4.26* 1.92±0.39 1.13±0.24*对照组 30 137.02±11.06 127.32±9.93* 76.21±9.33 37.25±4.71* 1.96±0.38 1.48±0.31*t值 0.083 3.061 0.146 8.995 0.402 4.890 P值 0.934 0.003 0.885 0.000 0.689 0.000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在临床较为常见。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于青壮年群体,且男性体力劳动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影响较为严重。临床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通常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腰椎牵引、功能锻炼等,这些治疗手段虽然能够缓解临床症状,但也具有一定的不足。采取药物治疗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且具有较高复发率,而手术治疗创伤较大,药物与手术治疗均有明显缺点[7]。因此,需要找到一种科学规范的治疗措施,以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中医学理论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痛”“痹症”的范畴,主要是由外伤跌倒、用力不当而导致的腰腿经络闭塞、气血不畅,从而引起正气匮乏、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中医学理论认为,对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旨在理气活血、补肾益肝、疏通经络[8]。圆利针法具有活血通络、缓解痉挛的作用,循经取穴推拿手法具有活血行气、振奋阳气的效果,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圆利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推拿手法治疗,发挥两种方法的协同作用,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IL-1、TNF-α水平均降低,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圆利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能够有效调节炎性因子,抑制炎症反应。其中TNF-α能够刺激炎性介质、炎性因子释放,还可作用于下肢神经组织,加重疼痛。IL-1则能够降低椎间盘基质水平,影响软骨基质的新陈代谢,进而对患者椎间盘组织造成损伤,引发疼痛。IL-6同样参与到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变中,其水平越高,患者的病情越严重。在圆利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推拿手法治疗中,两种治疗方式均能够松懈患处粘连组织,能够对炎性物质的刺激进行控制,进而减轻炎性反应,降低IL-6、IL-1、TNF-α水平;通过缓解炎性反应,能够促进受损组织修复,并显著缓解疼痛。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圆利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推拿手法治疗能够更有效的减轻患者疼痛。治疗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SF-36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圆利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推拿手法治疗能够促进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张琪等[9]研究结果与本研究一致。在圆利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推拿手法治疗中,需选择合适的主穴,其中针刺腰阳关穴、环跳穴,具有调节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针刺大椎穴,不仅能够调节气血,还能够通调督脉阳气。针刺主穴后,再选择合适的配穴,能够松懈粘连,进一步调节经络气血,并减轻疼痛。而循经取穴推拿手法则具有麻醉、镇定局部神经的效果,不仅能够松懈粘连,还能够防止神经压迫,促进受损组织修复。在循经取穴推拿手法中,不仅能够缓解疼痛、松懈粘连,还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突出物的回纳[10]。通过圆利针法、循经取穴推拿手法联合治疗,取长补短,发挥协同作用,不仅能够解除肌肉痉挛,还能够使肌肉组织放松,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减轻神经根的压迫,进而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温肾补阳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圆利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推拿手法治疗,能够缓解患者疼痛,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腰椎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针法炎性腰椎间盘
综述:肠道微生物与炎性肠病间的关系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腰椎间盘的“害怕清单”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帽子莫乱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