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搭建支架·互学互改

2022-03-17 22:51吴娜娜
江苏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创设情境

吴娜娜

【关键词】习作教学;《那次玩得真高兴》;创设情境;搭建支架;互学互改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09-0065-04

小学中年段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学生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体验和感悟,导致其不会写、写不清楚、写不具体……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教师要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具身参与,将自己的身心融入语文学习和语文表达实践中去,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鲜活认知和感性语言,为习作表达奠定坚实基础。

一、创设情境,唤发情感体验

本次习作目标是让学生描写游戏时的欢乐场景,而一个人能够进行真实的情感表达,必然是基于其亲身经历以及蕴藏在经历中的情感痕迹。学生脑海中有画面感、内心有情感涌动,文字的表达才会喷薄而出。因此,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应通过创设真实情境,丰富学生的真实体验和感受,从而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课堂上来了一个新伙伴,他叫做小玩子,通过名字我们就知道他特别喜欢——

生:玩。

师:对。今天,他介绍了一个好玩的游戏给大家,叫做“拼词成句”,谁来读读游戏规则?

生:(1)拿出笔,在纸上写下一个词语:第一组同学写“什么人物”;第二组同学写“什么时间”;第三组同学写“什么地點”;第四组同学写“在干什么”。(2)四组同学分别将写好的词语放入相应的四个篮子中。(3)抽题人分别从四个篮子中抽取一张纸条,读纸条上的内容并拼成一句话。

师:很好!下面,我先为大家做一次示范。请大家仔细听纸条上的内容、仔细看我们的游戏过程。我抽到的是“同学们”“傍晚时分”“在游乐大厦”“给天空涂颜色”。我拼成的这句话是“同学们在游乐大厦给傍晚时分的天空涂颜色”。

师:现在,我们来玩第二次,谁来抽?

生:我来抽,我抽到的是“老师”“下午的大课间”“在饭店”“跳绳”。

师: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老师在下午的大课间在饭店里跳绳。

师生(全体):哈哈哈哈哈……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只有当作者情感奔腾涌动时,才能文思如泉。所以,在本教学环节,笔者选择了一个能够让全班学生真正“玩”起来的游戏,通过创设触及学生经验域和兴趣点的活动场景,激发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高兴”图式,为本次习作中新图式的建构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搭建支架,层层落实方法

中年段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生动词汇、句式和方法的认知程度还有所欠缺,因此,其写作内容常常出现空洞、宽泛、缺乏趣味的情况。此外,中年段学生还会出现顾此失彼、言之无序的状况,使得文章内容支离破碎。因此,教师在习作教学时,要为学生搭建有效的支架,层层推进,层层落实,让学生在原有习作水平的基础上获得提升。

1.回顾游戏过程,理清表达顺序。

师:谁来说说我们刚刚的游戏过程?

生:首先,在第一个篮子中抽取一张纸条并大声地读出来;然后,依次抽取第二、三、四个篮子里的一个词语并读出来;最后,将它们连成一个句子。

师:他有顺序地、完整地描绘游戏过程了吗?

生:我要给你一个提醒。抽第一个篮子时,抽到的是人物;抽第二个篮子的时候,抽到的是时间;抽第三个篮子的时候,抽到的是地点;抽第四个篮子的时候,抽到的是事件。

师:你看,有了他的补充,你就能说得更完整了!还有吗?

生:我还有一个提醒,就是我们要对抽到的词语进行合理安排,要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师:很好!在抽纸条之前,我们还做了什么?

生:按照要求写下相应的词语。

师:对,有了这个游戏前提,整个游戏过程就能更完整地呈现了!不过,第一位同学说得特别有顺序,你发现他的秘诀了吗?

生:他用了“首先”“然后”“最后”“依次”这几个词语。

师:所以,使用表示顺序的词语能帮助我们说得更清楚。谁再来说一下我们是如何进行“拼词成句”游戏的?

生:首先,我们要按照要求写下相应的词语,写好之后,依次放入第一、二、三、四个篮子里。第一个篮子里放的是人物;第二个篮子里放的是时间;第三个篮子里放的是地点;第四个篮子里放的是做什么事。随后,抽题人从一到四个篮子有顺序地将相应词语抽出,并将这四个词语连成一句通顺的话。

师:说得多好呀!请大家学着他的样子,试着对自己的同桌说一说吧!

想要写好游戏场景,学生首先要对游戏过程有清晰、完整的认知。所以,在游戏结束后,笔者引导学生回忆游戏的过程,并通过指名说、互相补充、同桌互说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叙说游戏过程。与此同时,学生脑海中有关游戏过程的描绘也愈加清晰、完整。

2.开展多维观察,提升思维能力。

师:在游戏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关注到周边同学的表现?他们在干什么呀?

生:在笑。

师:怎么笑的呢?

生:哈哈大笑。

师(板书“哈哈大笑”):说明他们内心特别高兴呢!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同学们都在哄堂大笑。

师(板书“哄堂大笑”):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发现大家都非常开心。有人关注到同学们“笑”时的动作了吗?

生:有的趴在桌上,边捶着桌子边笑,还有的仰着头笑。

师(板书“趴、仰、捶”):这么细致的动作都被你发现了!你真会观察!

生:还有的同学捂着嘴笑。

师(板书“捂”):可见他是一个害羞的同学,虽然很高兴,但是他在捂着嘴偷偷笑呢!

大多数学生仅仅沉浸在自己的游戏过程中,对整体游戏过程观察得不够深入、不得要领、不见成效。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表情、动作、声音等角度进行回忆,将学生的目光向细微处引领。

师:刚才我们玩得很开心,聊得也很开心!大家想不想看看我们刚才是怎么玩的?(播放视频)

师:在视频中,你们还观察到了谁的表现?

生:我看到戴子杰是龇着牙笑的。

师:你看,她多会观察呀!告诉你们一个小秘诀,如果能用上“有的……有的……”这种句式,就能把同学们不同的高兴形式表现出来了。谁来试一试?

生:有的同學趴在桌子上笑,有的同学看着对方嘿嘿地傻笑,还有的同学龇着牙笑……

笔者通过镜头的引入,使学生从游戏之中跳脱出来,以第三者的身份去客观地观察整个游戏过程,这有助于学生在情景再现中更加全面地、细致地观察到同学们高兴的表现,从而使细节描写变得触手可及,真正实现“观其行,习其法”。

师:说得多好呀!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不过,在这么多同学中,谁最吸引你的注意呀?

生:我觉得是戴子杰,因为他在屏幕正中央,而且他笑得最欢。

师:他是怎么笑的,你能具体说说吗?

生:他抱臂坐正,龇着牙哈哈大笑。

师:虽然身体坐得很端正,但是表情已经出卖了他内心高兴的心情。

生:我觉得王安欣很吸引我的注意,因为她非常想笑,但又不想笑出声,就趴在桌子上,捂着嘴偷偷笑。

师:那个害羞的表情也被你捕捉到了。在习作过程中,如果你既能关注到同学们的表现,又能写出同学当中最特别的那一个,你的文章就会更加吸引人!

作家李准曾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起着同样的作用。”选好聚焦点是此技法的关键。这个点应该是文本精神所在、文脉所归、意蕴所集之点,是文本的最光亮之点。由全班同学的宏观表现到特写镜头,笔者着力于让学生学习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着力于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引向纵深。

3.捕捉“我”的身影,凸现个性色彩。

师:你们是不是忽略了最重要、最熟悉的一个人?究竟是谁呢?

生:老师。

师:不是,是你们自己呀!你们刚才在干什么?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1:虽然我也感觉特别好笑,但是我不想笑得太大声,所以就一直闭着嘴巴笑。

生2:我刚开始是捂着嘴笑的,后来憋不住就干脆把手松开哈哈大笑了。

师:自己内心的开心也被你们发现了!如果大家能够在文章中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文章内容就会更加丰富了!“我”可不能丢哦!

缺少了“我”的加入,学生们的文章就很容易变得雷同、变得大同小异,文章也就变得索然无味了。因此,笔者在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回忆“我”的表现,引导学生探寻“我”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让文章变得更加活泼泼、暖盈盈,充满了自己的个性色彩。

有效的学习支架应是可操作的、可迁移的、可再生的,能够提供思维的路径、拓宽观察的角度。搭建拾级而上的阶梯,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体悟与理解。本环节中,笔者引导学生从梳理游戏过程,到观察全班学生表现、特别学生表现,再到发现习作时最容易忽略的“我”,一步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次迈进,引导学生的观察向更细微处探寻,让习作自然发生、真正发生。

三、互学互评,提升习作成效

“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习作的点评和修改一直以来都是习作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以往大多数的习作都是由教师自己批改、点评、反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该通过为生生互动搭建支架,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学互评。

师:我发现有两个同学写得特别好,我们请他们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生:终于要开始抽纸条了,同学们立刻把注意力放在了游戏上,等待着精彩句子的诞生:“老师在下午的大课间在饭店里跳绳。”顿时,原本宁静的教室变成了欢声笑语的海洋。同学们有的趴在桌子上笑,有的仰起头笑,还有的捂着嘴偷偷笑……就连我也哈哈大笑了起来呢!伴随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游戏也结束了。

师:你觉得他写出高兴的心情了吗?

生:他写出了高兴的心情。他不仅写了同学们的整体反应,还使用排比的手法写出了个别同学的具体表现。

师:他很会写,你也很会点评呢!还有想要点评的同学吗?

生:我觉得他有一处写得特别好,就是把教室比喻成欢声笑语的海洋,让人感受到了欢乐的氛围。

师:是啊,她通过对比同学们抽纸条前的安静和抽纸条后的欢乐笑声,更加凸显了欢乐的氛围。请第二位同学上来分享。

生:终于要开始抽纸条了,当唐刘蕊抽到“老师”“下午大课间”时,我就开始奇思妙想:这将是一个怎样的事情?有趣还是奇怪?当她把最后两个词也抽完后,我心里就已经流出一阵阵笑声,就更别提唐刘蕊把句子读出来时大家的心情啦!有的边笑边用手敲着桌子,有的先是用手捂着嘴笑,但是后来又忍不住,才开始开怀大笑。当老师宣布游戏结束时,真希望时间能再长一点呀!

师:她哪里写得特别好?

生1:她写出了自己的感想,比如她还想再多玩一会,希望时间过得慢一点。

生2:她写出了自己的奇思妙想。

师:是的,这位同学的奇思妙想和内心感受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了!

生:我觉得“流出一阵笑声”中的“流”字用得特别好。

师:笑声慢慢地流淌出来了,她很会写,你也很会观察。高兴的事得要跟大家进行分享,现在,请大家跟同桌分享一下自己的习作。

教学应该从学生中来,又回到学生中去,交流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在本环节中,笔者引导学生欣赏同伴习作中的闪光之处、反观自身习作中的待改进之处,从而使学生的习作能力在悄然间获得提升。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3971501908243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创设情境
善用微练笔 叩启习作之门
童心写童言,童真映童趣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如何将生活实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