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志东
市 人大城建環保委员会对口的是直接、密切关系民生的领域,接地气、充满烟火气和人情味是我们委员会工作的自然禀赋。过去一年,城建环保委党支部在常委会党组、机关党组、委员会分党组的领导下,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薪火传承“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践行伟大建党精神,服务全市中心大局。下面三个小故事,展示了我们支部和党员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的风采。
“三部电梯”的故事
当前,加装电梯是本市市民口中的高频热词。这里的“电梯”有三部:一部是老楼加装的电梯,一部是地铁入口加装的下行电梯,第三部是人行天桥加装的垂直电梯。
这些年来,城建环保委始终关注“三部电梯”的推进工作,持续督办代表建议,“十年磨一剑”最终结了善果:2021年年初,老楼加装电梯被列入“民心工程”;2021年年底,地铁入口加装下行电梯有了更新改造计划。
第三部电梯的故事更加精彩。2021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把天桥加梯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点项目,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蒋卓庆牵头联系和负责,城建环保委具体推动落实。该项目源于代表建议办理的一件“不满意”件,涉及近10家政府部门,难度可想而知。党支部坚决贯彻常委会党组的要求,与政府职能处室的党支部结成对子,全体党员集体攻关,克服了一道一道“拦路虎”,推动天桥加梯列入市“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确定在2022年12月3日国际助残日前完成38座人行天桥、106部垂直电梯加装工作。2021年11月3日,全市首批14座天桥加梯工作集中启动。2022年1月17日,浦东东方路栖霞路天桥加梯率先竣工启用,使周边4个老旧小区、2万居民、355位残疾人获益。
从“一部法规”到“一座展馆”的故事
2021年9月1日,全国省级第一部城市更新条例正式出台。立法过程中,在分管领导高小玫、肖贵玉副主任的带领下,委员会和党员同志们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对市民关注的旧区改造、加装电梯、公共停车场和充电桩等问题作出专门规定,实实在在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
法规实施后,城市的新陈代谢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要城市焕发活力,需要有更新成果进行示范引领,需要更多地激发人民的首创精神,更多地吸纳来自群众的“金点子”。在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的部署下,城建环保委结合城市更新条例的落地落实,在杨浦滨江“人民城市”重要理念首提地协调推动城市更新成果展的策展工作,在3个月的紧张筹备中做了大量细致深入的指导督促工作。2021年12月31日上午,全国第一家城市更新主题展向公众开放,55个最佳案例浓缩了上海城市更新的精华,全面立体地展示了“人民城市”建设的上海样本。从“一部法”到“一个展”,是支部助力委员会履职,学党史、守初心、担使命的实践成果,要使“人民城市首提地”成为人民幸福感的重要体验地,人大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抓“固废”促“无废”的故事
从“屋里厢”到“垃圾箱”,上海市民群众的绿色文明新风尚正渐渐转化为城市文明发展的软实力。
垃圾分类、收运处置、资源利用、低碳发展,看似一桩桩小事,反映的是上海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一场场变革。过去一年,城建环保委开展了固废防治、长江保护、生活垃圾分类“两法一条例”的监督检查,以法治力量深入推动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支部严格落实党史学习教育要求,学史增信、学史力行,着力解决固废处置“十字绣”上的“漏针”之困,根据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的批示要求,支部党员反反复复地调查研究、核查取证,在蒋卓庆主任亲自把关指导下,找准短板弱项,夯实“两法一条例”监督调研专报的基础性工作,推动全市今年新增7座湿垃圾处置设施、49个污水处置和防汛补短板项目,助力打造安全韧性城市。
去年,为全力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来沪检查,支部党员在台风正面登陆上海的恶劣天气下,陪同暗访组赴浦东新区实地检查,迎着暴风骤雨深入海塘沿线数十公里查找违法问题数小时,从严落实法律规定。栗战书委员长对上海固废法实施情况给予了高度肯定,在全国人大执法检查报告中,将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提炼概括为“上海模式”向全国推广。从“固废”到“无废”还有更大的硬仗要打,推动湿垃圾资源化、形成建筑垃圾处理长效机制任重道远,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党员们有决心有信心有恒心。
一年来,党支部深入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困难越艰巨,党员同志们越担当,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拼搏精神。未来我们要将党史学习教育继续“升温”,向史而新,向上而行,发挥久久为功的韧劲、勇毅前行的拼劲,为上海这座光荣城市接续奋斗、再创奇迹贡献力量与智慧。
(作者系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党支部书记)
3803500316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