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绿氢”发展 不“谈氢色变”

2022-03-17 22:45周瑜
上海人大月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氢能能源转型

周瑜

节假日想看烟花也只能驱车前往迪士尼,这样新的“年俗”似乎已经维持多年了。除了“禁燃令”,上海亦在绿色生态发展和环境治理中取得不少突出成绩。由于高度重视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上海在本市“十四五”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了大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要求,提出制定全市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着力推动电力、钢铁、化工等重点领域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

但仍存在“产业转型升级”“能源优化调整”“交通结构完善”等多重复杂交织问题的上海正处于绿色转型攻坚期,在低碳发展上还存在不少短板:煤炭在全市一次能源中占比达30%;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占比与顶级全球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道路交通“三高”(机动车数量高速增长、高强度使用、高密度聚集)问题突出,特别是重型货车保有量显著高于其他城市;汽柴油车车均燃料消耗量显著高于美国、英国、西欧等地水平。

电力是未来能源供给的主要方式,上海是典型的受端电网,市外受电量接近城市总用电的50%,受到输电通道饱和、市外可再生电力需求紧俏等因素影响,市外来电的增量争取越发困难;加之上海本身可再生能源稟赋有限,电力的低碳转型任重道远。

有一种能源,它的能量转化率高、排放低、能量和功率密度高,甚至被认为是适应未来能源和环境要求的理想动力源之一。它就是氢能,由于燃烧产物是水,无环境污染,因此一曰为“世界上最清洁的能源”。基于氢的优点与潜能,在应对气候变化、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国际上普遍认为氢能在全球能源转型及提高能源系统灵活性方面将发挥关键作用,亦不失为本市可开发能源利用的一项好选择。

绿色能源发展,首先要加快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大力发展光伏、氢能等可再生能源,争取加大市外低碳能源消纳,降低上海电网平均排放因子。鼓励各类建筑住宅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加强可再生电力的系统集成,将充电网链接电动汽车形成储能网,应对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性,确保维持电力供应安全。在工业、建筑、交通加快实现电能替代,有效减少碳排放水平。在新城建设、城市更新、工业园区开发中建立“源网荷储”能源系统,充分利用余热、废热,进一步加大资源的循环利用。积极推进虚拟电厂技术应用,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提高分布式能源使用效率。结合韧性城市建设在能源管理上的应用,科学谋划促进煤电有序减少。通过合理布局气电,降低能源排放源的排放强度和提升城市能源供应安全水平。

其次,要尽快率先将氢能源领域纳入管理体制中。现阶段,由于市场用氢需求较小,我国目前在管理体制上还未把氢纳入为能源领域,传统炼化行业仍把氢作为工业原料使用。实际上,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正在促使现有供应体系向绿色经济高效的氢能供应体系转变,如今在上海街头能看到越来越多行驶着的氢能源大巴、公交车、重型长途运输车等;在嘉定已建成的加氢站中,充3分钟的氢气车能跑300公里,而世界上先进的氢燃料电池体积更小、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充3分钟氢气可连续跑600公里。如果我国针对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的研究开发走在世界前沿,将促进中国向绿色经济高效的氢能供应体系转变。

再次,大型城市中氢能安全管理、储存及使用要跟上。近些年,全球资本、技术、舆论等因素正共同催生本轮氢能热潮。但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还是处于“谈氢色变”的尴尬状态中。由于“易燃易爆炸”是公众对氢能的第一印象,氢气和液氢被列在危险化学品目录中,储氢、运氢和加氢方面有严格限制。只要在涉及加氢工艺等的项目实施中,确定重点监控的工艺参数,装备和完善自动控制系统,根据国家规范和标准设施控制方案、装备紧急停车系统,确保应急管理智能安全一体化所接收的数据达到一定技术标准要求,并合理合规设计和实施,建好“安全档案”,氢能的运用是能做到安全运行的。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教授级正高级工程师,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市九三学社市委委员)

3477501026581

猜你喜欢
氢能能源转型
国际能源署氢能技术合作计划对我国氢能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启示
氢能“竞速”
氢未来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常州钟楼:“老字号”的转型奋进路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丰富的能源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氢能到底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