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需要“慢一点”

2022-03-17 22:45马新华
上海人大月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策划特色农村

马新华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然而在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人们注意到,无论是乡村的诗意、韵味还是烟火气都正逐渐消散。上海的新农村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运动式改造加速农村城市化、景区化倾向。例如,上海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河网密布,改造中常见将原来的自然河岸批量地改为木桩或砖石等人工驳岸,并加设景区装饰护栏。又如,在乡村的公共活动区直接套用中心城区的做法,铺装几何地砖等等。这种程式化设计和过多的人工干预,不仅失去了乡村自然风貌特色,也加大了建设和后期运营的成本。究其原因,往往由于实施周期短,而施工时间是刚性的,被压缩的只能是前期策划和设计的时间,很多项目来不及做深入调研和方案比优,就照搬照抄简单应对。

偏重形象打造令千村一面、缺乏内涵。大量的乡村改造手法过于雷同,热衷于墙绘或设立村标、村牌等较为直白的美化方式,文化脉络的延续止于简单化、表观化的一些形象塑造,缺乏深层次的发掘。改造中片面追求整齐划一而填河筑路,破坏了原有的自然地貌和空间肌理,失去了自然村落因势而建、错落有致的地域特色等。

单一模式改造使基础投入与个性需求脱节。目前的乡村振兴改造较依赖政府投资,政府投资又较偏重于市政设施和道路交通改造、环境整治、环境保护等基础性建设,统一的菜单式改造虽能兜底甚至补短板,但有限的投入在提升乡村文化建设品质、展现地方特色方面相对不足。

综上所述,其根本在于对新农村建设意义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充分。新农村建设既是实现农村全面发展、农村全面小康的主要举措,也是建设和弘扬中华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推进“五位一体”总体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改造中应更加注重原生态景观和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以适用的策略传承好文化根脉,提升文化特色,留住“乡愁”。

要根本性地改变目前农村改造存在的问题,概括来说就是重策划、强保障、显特色。尤其面对重建造、轻策划的不合理现象,需要在资金投入和时间周期上对前期调研策划和方案优化予以倾斜和保证,让不假思索的建设“慢一点”。在上海本土的成功案例中,比如奉贤区吴房村乡村振兴改造,采用适当“抽稀”“留白”打破原有规整格局形成特色,修旧如旧令江南水乡元素和海派民居特色融入整体风貌,利用乡土材料呈现出绿田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情。又比如在青浦区的乡村振兴规划中,注重产业振兴引领,结合资源特色,制订了区域性乡村旅游资源规划,指導区域内各个乡村振兴的实施。产业需要差异化,同时也需要规模化,在规划引领下的规模化效应既凝聚了特色又提升了效益。在以上这些农村改造的精品案例中,高水准的策划和设计创意团队的加入无疑是提升改造品质的重要保障。新时代的建筑方针虽然仍是“适用、安全、经济、美观”,但其内涵也在不断与时俱进,不应该仍以解决温饱的思维和方法来解决当今农村改造的需求,对于美的需求也应有一席之地。此前网上热议的“甘肃农村土房重建后变梦幻田园居”案例,观点虽见仁见智,但也为现实农村改造带来了非常积极的意义。目前越来越多的业内高水平设计师正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他们或创新、或传承的观点碰撞引发了对农村改造更深层次的思考。另外,加大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也可成为改造拓展方向。经过近几年持续的乡村振兴计划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已得到很大改善,下阶段应结合各乡村特色和产业发展规划,引入社会力量,多渠道、多模式、重点打造公共服务设施、文化设施等,进一步做好特色打造和品质提升。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绿色、低碳可持续、文化传承、艺术与美学等,都是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大课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在这个持续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和改进,把更新的理念、更适用的技术运用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传承与创新并重,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市建工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

3485501026560

猜你喜欢
策划特色农村
穿行城市中
许愿时间到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史上最强虐心考眼力
新农村 新一辈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因影像 更感同身受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