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地方文化涵育路径摭析
——以滁州地方高校为例

2022-03-16 16:41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滁州价值观育人

刘 亮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教育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剖析了青年的价值取向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影响,突出强调了青年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大学生是青年群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个性特点较为鲜明、价值追求较为多元,受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受到巨大冲击,理想信念、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不同程度受到影响。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其脑入其心,从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国家的发展夯实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来源,地方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发挥自身优势,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地方文化的魅力,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效是高校必须认真探索、全力推进的重要事项。

1 地方文化阐释

1.1 地方文化的概念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地方文化是指特定地区经过历史积淀形成并传承至今的,当前仍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文化现象[2]。地方文化包含的内容较为丰富,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多个方面,它是与特定区域密切相关的文化。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民风民俗差异较为明显,导致人们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具有不同的表现,因此产生了具有不同特点和不同风格特色的文化。

1.2 地方文化的教育价值

地方文化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日本学者市川博认为,地方文化的教育价值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丰富人的体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促进人性的形成[3]。盛杨等人认为,地方文化可以增强师生文化自觉自信,实现文化育人目标,可以丰富职业教育文化内涵,完善文化建设,可以深化育人体制机制改革,增强改革内生动力[4]。

具体来看,地方文化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增强文化认同和情感归属、塑造学校办学特色、提高思想教育成效等方面。一是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和情感归属。地方文化传承着特定区域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其蕴含的很多元素鲜活生动、特点鲜明、直观亲切,生活于其间的人们很容易理解体验。作为大学生,其思想活跃,对文化有独特追求和探索欲望,更倾向于对本地文化追本溯源,从而产生较强的地方认同和情感归属。二是有助于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传承与发展地方文化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传承弘扬地方文化,加强地方文化研究,着力从地方文化中汲取营养,让地方文化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中发挥积极作用,对于克服高校办学的同质化倾向、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彰显办学特色具有重要作用。三是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地方文化独特性较强,其中蕴含的历史人物、风土人情、艺术手工等均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挖掘地方文化中的育人元素,使之同专业建设相契合,从而发挥课程的思政功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2 滁州地方文化体系概览

滁州位于安徽省东部,因滁河贯通境内而得名。作为皖东名城,滁州自公元589年建城以来,便荟聚了大量英雄人物、文人墨客,他们仕宦征战于此,或歌颂山水,或针砭时弊,他们的历史功绩、文化气息让滁州这片热土积累了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沉淀了独有的育人元素,人文底蕴十分厚重,教育价值非常独特。

2.1 明文化

滁州市下辖县凤阳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境内蕴含着丰富的明文化资源。明皇陵、龙兴寺、明中都皇故城遗址、鼓楼等历史遗迹生动记载着朱元璋的戎马生涯;凤阳花鼓、花鼓灯、花鼓戏作为地方特色文化,明末就在全国广泛传播,解放后更是在中南海表演;产生于明代的凤画,迄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创作风格多样、艺术价值较高,呈现着明代的民俗民风,体现出深厚的明文化底蕴。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创者,朱元璋推崇儒家学说,制定《大明集礼》《大明律》等礼法制度引领社会发展;朱元璋重视对社会民众的教育引导,重视移风易俗,高度强调教化的重要性,为此,明朝通过在全国设立申明亭、旌善亭奖优惩恶等做法协调了社会各阶层的关系,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加速了社会的稳定,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王阳明是明代中期的哲学家、思想家,在滁州时任南京太仆寺少卿一职,负责管理马政。王阳明工作之余大力教化民众,培养了很多心学弟子。虽然他只在滁州任职一年,但是他推崇的“致良知”思想影响深远,“致良知”简单来说就是丰富良知、培养良知,拓展良知,将良知理念充分地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王阳明用“致良知”的思想教化民众,使得民风淳正,滁州也逐渐成为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的商业重镇[5]。学史明理、学史增信,作为封建王朝,有明一代固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产生于当时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类文化遗产以及重视教化、重视民风等做法无疑对于社会发展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正面的引导效用。

2.2 亭文化

宋仁宗庆历五年,欧阳修经历了“庆历新政”的失败,四十岁的时候贬官到滁州。为政方面,欧阳修乐观豁达,体现出一般地方官身上少见的强烈的“主人翁”意识[6],为官之际尽心尽力,社会治理成效明显,社会风气向善向好。为政期间,欧阳修大力开发滁州的文旅产业,得以遍览滁州的大好风光,他用优美的笔触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两年中写下了大量的诗文,让滁州山水文化气息日渐浓厚,《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更是让滁州山水声名远播,令人神往,醉翁亭则是享誉中国四大名亭之首。滁州和欧阳修是互相成就的范例,滁州秀美的山水成为他心灵的慰藉,为他的创作增加了灵感和素材,欧阳修则为滁州文化形象的提升注入了活力,让滁州文化得以品牌化并发扬光大。综览欧阳修一生,其鲜明特点是政治宽简、不追时好,不慕荣利、关爱黎民,亭文化则是其善处逆境的豁达情怀,刚正不阿的政治操守之体现,寄寓着国泰民安、天地同和的美好愿望。

2.3 儒林文化

滁州市全椒县人吴敬梓创作了不朽巨著《儒林外史》,全书叙事广阔、思维缜密、思想深邃[7]55,作者以广阔的社会风貌为描写对象,笔触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写出了整个民间社会的衰乱与崩溃[7]55。书中,吴敬梓将历史与真实相融合,主张以礼为中心,培养并巩固宗法社会中士绅(乡绅)阶层的中坚力量,实现如三代之治的理想社会,建构他的理想国[7]59。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国,需要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拼搏奋斗,文中所批判的各类反面人物的典型代表,均表现出较强的虚伪虚荣、个人主义思潮泛滥等特点,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应该是胸怀国家、利国利民、公而忘私的。当代大学生特别需要学习吴敬梓先生心怀天下、追求理想人格的高尚情怀。

2.4 红色文化

滁州市是江淮大地上的一方红色沃土,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期间,滁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纷纷拿起武器,战日寇,反“扫荡”,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人物,他们为皖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巩固,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滁州儿女抗战中英勇献身的烈士达1800余人,可以说滁州的山山水水都浸润着先烈们的热血和汗水。滁州建立了很多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罗炳辉司令员开辟了津浦路东抗日游击根据地,在这里发生的半塔保卫战,艰难取胜,奠定了皖东抗日根据地的基础。刘少奇、张云逸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办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八分校位于千年古镇天长市龙岗镇,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政治人才,现已成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此外,定远县藕塘烈士陵园、王小庙无名烈士陵园、全椒县周岗烈士陵园、明光市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等都是宝贵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

2.5 其他类型的特色文化

滁州还有很多富含引领效用、资政育人的优秀文化资源,比如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树立行为标杆的“好人文化”。1978年,凤阳县小岗村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改革的创举彰显了滁州人民突破藩篱、谋求跨越的创新精神和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国的矢志不渝追求。近年来,滁州“好人文化”蔚然成风,以沈浩、高青旺等为代表的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不断涌现,在社会各界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对于提高广大师生的文明素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 地方高校运用地方文化的育人路径摭析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作为地方高等学校,积极运用地方文化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师生不断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了“五融入五强化”涵育路径,有效提升了育人成效。

3.1 将优秀地方文化融入办学理念,强化思想引领

学校以“修德立身,精技立业”为校训,该校训以立德树人理念为基础,高度强调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全方位的品德教育融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体现了大力培养德才兼备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学校以“文明勤奋、求实创新”为校风,以“尚德启智、敬业爱生”为教风,以“勤学明理、慎思笃行”为学风。校风中的“文明勤奋”体现了学校的精神风貌,历史上学校经过多次搬迁,虽历经坎坷,但全体师生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倾心倾力投入教书育人工作[8]。“求实创新”是学校办学的原则和努力的方向,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秉持“以师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立足实际、解放思想,破旧立新、守正创新,这一点同大包干表现的改革开放精神是一致的。“尚德启智、敬业爱生”是广大教师言行和工作理念的表现,也是教师的言行和工作理念的规范化标杆,同儒林文化中推崇的理想人格完全契合。学校的办学精神和理念,充分吸取了地方文化的积极元素,在引领广大师生向真、向善、向美方面发挥了显著的引领作用。

3.2 将优秀地方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强化环境育人

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汲取地方文化元素主要通过如下路径完成。一是在建筑、景观设计过程中融入地方元素。学校在图文中心二楼设立荣誉墙,该荣誉墙即是以醉翁亭标识为背景,该校新建多功能体育馆同样以醉翁亭造型为外观进行整体设计,有效提升了地方文化的承载量,塑造了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围。二是专门设置地方文化展示平台。学校在校园多处设置平台展示地方文化,比如,在校内艺术广场设立地方文化广场,进行凤阳花鼓、凤画等地方特色文化展示;在校园中心广场设立校史广场,全面展现学校的办学历史,沿湖长廊设置“好人长廊”,展示滁州各类“好人”的先进事迹;在主要道路两侧设置地方名人标示牌,展现地方名人风采,努力将地方优秀文化的因子在校园中予以直观呈现,强化熏陶。三是在文体活动中呈现地方元素。学校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国学经典讲座、人文大讲堂等文体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地方优秀文化动起来、活起来,日益走进师生生活,走进师生心灵,不断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3 将地方优秀文化融入教育科研,强化阵地育人

学校注重发挥地方文化在阵地育人体系中的作用。一是将地方文化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凤阳凤画、滁州历史文化、凤阳花鼓等课程内容,建成了凤画大师工作室、凤阳花鼓大师工作室、茶艺工作室。凤阳凤画是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也是学前教育、美术教育等诸多专业的必修课程,学生地方文化素养不断提升。二是加大对地方文化的研究。除利用课堂阵地传播地方文化外,学校在滁州市政府支持下成立了滁州市地方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致力于地方文化的研究,主持了“皖东民间绘画特色形成与传承研究”“皖东地区年俗文化研究”“汤和研究”等一系列国家级、省级重点课题,出版了《朱元璋大帝》《滁州文化——醉风情》《汤和研究》等一系列研究专著,发表了《汤和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传承》《新媒体时代汤和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展望》《皖东凤画和天官画的源起及色彩特征同异性》等一系列地方文化的研究成果,有力推动了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3.4 将优秀地方文化融入日常管理,强化行为养成

学校着力让广大教师和管理者成为地方文化学习的引路人。一是引导管理人员践行地方文化。在弘扬传承地方文化的过程中,学校的党政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是传播者、践行者,是主体、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在地方文化宣传普及的过程中,学校的党政管理人员和老师们适时、适量、适度将优秀地方传统文化融入管理、教学工作中,做到润物无声。二是定期强化管理人员地方文化素养。学校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前往小岗村党性教育基地,接受改革创新精神教育;定期前往红色教育基地,悼念先烈,强化革命意志品质;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积极借鉴地方优秀文化中的精神内核,培养广大师生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的使命情怀,为地方文化的认同与践行奠定基础、筑牢根基。

3.5 将地方优秀文化融入实践活动,强化知行合一

大学生对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必须来源于实践,只有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实际接触,才能真正了解它,感受它的魅力和价值。一是组织广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学校每年均组织学生前往滁州市博物馆、规划馆开展实践教育,丰富学生的认知与体会。每年均组织开展“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投身社会、接触社会、感悟社会、了解社会。学校高度重视“四史”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定期组织学生前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统文化研学基地接受教育,让学生走近先烈先贤,接受思想熏陶。二是大力培养地方文化宣讲人员。学校大力培养学生担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统文化研习基地的引导员、解说员,让学生主动承担起宣讲地方文化的重任。三是组织学生参与调查研究。学校在一定范围内开展地方文化调查研究工作,根据师生反馈,适当开展文化推广普及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地方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4 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滁州地方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契合性,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利用滁州地方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高校应该成为排头兵、先锋队,在内容挖掘、育人元素梳理、路径拓展、融合方式上下更多功夫,努力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利用地方文化育人格局,切实提高育人效果。

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固然义不容辞,但是仅仅依托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应当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地方文化涵育体系,加大对地方文化的继承和创新的引领力度,坚持守正创新,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努力让全社会乃对地方文化由情感认同上升到理性认同,进而身体力行,努力构建社会全员参与之格局,极尽地方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能事。

猜你喜欢
滁州价值观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滁州西涧》(草书)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我的价值观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陆黛灵书法作品
录唐·韦应物诗《滁州西涧》(草书)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