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林
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合作学习的实施途径
马海林
(甘肃省武山县榆盘初级中学,甘肃武山741300)
合作学习模式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一项新的教学方法,相对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讲是一项巨大的创新与突破。它不仅实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等诸多教学模式的整合,同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方面展现出了潜在的优势。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进行合作学习模式内涵及教育意义的深刻认识,并通过科学的流程以及多元化的策略实现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实施,以此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初中历史;合作学习模式;教育意义;实施途径
历史是初中阶段基础教育课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显示出了其独特的学科教学特点以及“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应通过对学生进行历史基础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对我国及人类的发展历史进行深刻的认知,同时更应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思维模式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知古鉴今中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更好地促进自身健全人格的塑造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然而面对新的教学要求,以往的教学模式出现了显著的不足与滞后,这就需要教师应在新的教育形势下,积极地进行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施。而合作学习模式作为近几十年来最具创意的教学模式之一,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教学优势。教师就应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实施,进一步地促进历史课程改革进程的推动。
合作学习模式即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是在新课程改革深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综合性教学模式,主要是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教师有计划学习任务的提出以及教学指导的发挥,使学生在各自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的相互帮助与合作讨论,共同实现学习目标的完成。由此可见,合作学习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一方面,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具有整合意义的教学模式,兼具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特点和教学优势,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发挥。另一方面,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需要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教师既应对学习小组进行科学的划分,同时还应对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合理规划,通过学习任务的布置以及教学指导的实施促进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
历史教学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讲解、学生自主感知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等多种学习形式的共同作用,才能实现学生历史思维模式以及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而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完全满足了当前历史教学的需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教育意义。
首先,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作为重要的内在因素,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意义重大。而通过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每个学生都能以学习主体的地位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在与其他组员进行分享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感受,从而实现了“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实现了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的极大激发。
其次,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关键性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是历史课程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而通过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学生能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的提升,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实现自身合作意识以及协作能力的培养;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的拓展以及科学探究精神的形成。这样,学生就在合作学习活动中获得了更加全面的发展,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
最后,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实施与教师指导作用发挥不可分割,而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需要其具备更加完备的专业素养才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科学的设计,也才能及时巧妙地应对课堂中的紧急情况。因此,这就使教师具有了专业发展的需求与意识。同时,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互动学习模式,教师在与学生的合作交流以及集思广益中也会受到学生思维火花以及独到见解的启发,从而有助于教学相长的实现。
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合作学习模式实施过程中,学生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合作学习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中实现了学习任务的完成。由此可见,对班级内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科学划分和合理分工是合作学习模式有效实施中最关键、基础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着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应在班级内进行科学分组。学习小组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教师应对合作小组的规模以及划分标准进行科学把握。一方面,教师应将学习小组的人数控制在4~6人之间,人太少会影响组员之间的学习观点的汇总与交流,人太多会影响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充分调动。另一方面,教师应对学习小组的划分标准进行科学的把握。学习小组的划分应依据合作学习的目标灵活地进行,如,简单的学习监督,就可以进行同桌之间的分组。而在合作学习模式实施的过程中,最常见的则是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为指导下的小组划分形式。在这种小组的划分过程中,教师应对班级内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性别、性格特点等方面合理配置,组成优势互补的学习小组,以便于今后合作学习中的互帮互助和相互促进。
其次,教师应在学习小组内进行合理分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工的有效指导,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学习优势的发挥,促进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地进行小组长的指派与培训。小组长是合作学习小组的领导人、组织者,教师一般会指定小组内学习成绩较好、组织能力较强、具有较强责任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的学生担任。同时教师还应对小组长进行一定的培训指导,使其能对合作学习的任务进行合理的分配,对合作学习的进度及纪律进行有效的掌控。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对学习小组内的其他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既要做到每个成员都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又要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以此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
在初中历史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合作学习目标是其中重要的教学因素。因此,为实现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实施,教师就应结合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进行引导问题的设计以及合作任务的布置,使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开展具有实效性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首先,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问题的设计。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往往运用到教学重难点的讲解环节。因此,教师就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合作探究问题的提出,使学生在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的同时也实现了重难点知识的突破。如,在教学《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一节时,教师就可以针对性地提出“夏商西周三代的灭亡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这一具有开放性的引导问题。学生就会围绕这一问题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资料的搜集,在各抒己见中进行了这一问题的深入分析,实现了这一节教学重难点的有效解决。
其次,教师应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学习特征进行引导问题的提出。合作学习是一项具有人本性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任务设计与布置时,就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进行难度适宜、具有趣味性教学任务的布置,以此实现学生合作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提升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维护。如,在教学《青铜器与甲骨文》一节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多种青铜器,并引导学生结合青铜器的器型,进行这些青铜器分别用于哪种场合的探究。这样学生就在合作探究中深入地了解了关于古代青铜器知识的掌握,激发了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氛围是一种有效的外部环境因素,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行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为实现初中历史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实施,教师就应注重班级内合作、互动学习氛围的营造,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合作意识,实现合作学习模式实施有效性的提升。
首先,教师应注重班级文化中物质环境的优化。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教室环境的布置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进行合作学习模式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教室内创建“合作角”,进行每个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照片的张贴以及各个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情况的展示。这样学生就会在这种具有浓厚合作氛围教学环境的影响下,产生集体荣誉感,进而更加积极、有效地投入到合作学习活动之中。
其次,教师应注重和谐、互动师生关系的构建。在初中历史合作学习模式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主体地位,在建立良好、和谐师生关系的同时,与学生开展平等、有效的互动与交流。这样教师既可以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引导,同时也不会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过多的干扰,提升了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是一个具有系统性的学习过程,包含着诸多学习环节和教学途径。为实现初中历史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实施,教师就应积极地进行合作学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有效设计,使学生能通过多方面的合作途径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以此增强初中历史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整体性提升。
首先,应积极地进行学习资源的合作收集。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史论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原则,很多历史结论都是从大量原始材料的分析中进行探究获得的。因此,在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资源的搜集、整理与利用是不可或缺的。学生就可以在这一环节进行积极的合作,以此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其次,应积极地进行探究学习的合作实施。在初中历史的合作学习活动中,合作探究是其最核心的环节,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环节中进行合作学习,以此实现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如,在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评判”这一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时,学生就可以从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并在学生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发现,这一历史人物不能进行单方面的评判,应从更加全面、辩证的角度进行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与理解。
最后,应积极地进行教学活动的合作参与。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丰富多彩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可或缺,教师在对学生组织教学活动时,就可以考虑其协作性,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如,在教学《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习小组利用课下时间制作这一课的教学案例。这样小组成员就可以在自己合作任务的完成中,共同参与到这一教学活动之中,实现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在初中历史的合作学习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占据着合作学习的主体地位,而教师也不是“旁观者”,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组织者、参与者以及指导者的作用。因此,为实现初中历史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实施,教师就应注重自身多种教育功能的发挥,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在教师有效的辅助下顺利地开展。如,教师作为合作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应通过学习小组的划分、合作学习任务的布置、学生合作学习技能的培养以及合作学习纪律的维护等工作实现其引导者功能的发挥。
在学习的过程中,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需要经历计划——实施——评价的过程,而评价环节作为学习活动的关键环节,发挥着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而在初中历史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应通过评价环节功能的发挥以及科学合作评价机制的建立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提升。如,教师应对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量化考核标准的制定,对各个成员的合作表现进行积分的评定,这样就对合作学习实现了量化评价的管理。另外,在对学生合作学习表现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还应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等合作评价方式的实施,使小组成员之间、合作小组之间通过反思与对比,对自己的合作学习效果进行全方面地评价,以此实现初中历史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提升。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实施,不仅是历史课程顺应时代发展的必要需求,同时也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教学目标的必然途径。因此,教师就应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学习小组的科学划分、合作学习任务的合理布置、合作学习途径的多元化设计以及教学引导作用的有效发挥,从更加全面的角度采用更加有效的策略实现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以此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1] 黄忠良.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家长,2019(31):2.
[2] 薛军.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与教学设计[J].新课程导学(下旬刊),2018(1):1.
[3] 蒋升阳.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才智,2020(01).
G632
A
1002-7661(2022)04-008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