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芳
(福建省邵武市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邵武 354000)
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格外重视道德和伦理。《左传》中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把君子的道德修养排在了第一位。在新时代的学校教育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几千年人类文明成果的精华,指的是人类通过接受学校教育,不断改善自身的价值观,进而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最终成长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才。
站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这个理念本质上就是教师将该理念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进而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这里可以看出,该语文课堂教学理念对于学生的语文进步和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因为“德”是学生的做人基本,更重要的是只有当学生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之后,才能为了该理想努力奋斗。如果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未能接受该教育,那么极有可能变成一个有才无德的学生,即使该学生有着再多的语文知识,也不可能成长为更加优秀的人才。
虽然说,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已经进行了创新和改革,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较大影响,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仍然错误地认为只需要向学生讲解更多的语文理论知识就可以,而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也只是被动地理解和记忆语文知识。这样的语文课堂氛围过于枯燥且无趣,学生难以提起较大的语文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也难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而得到较好的成长。
部分学生认为初中语文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枯燥,学习价值也不大,进而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提不起较大的兴趣。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也是保持一种被动的语文学习状态。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未能对这门课程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更别说从中有所收获,“立德树人”也难以发挥出重要的教学价值。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习惯于采用传统的口头讲述形式,并且运用这种单一的形式向学生渗透“立德树人”理念,不会主动探究和运用丰富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长此以往,学生更是难以体会到学习这门课程的乐趣。在这样的语文学习氛围中,学生逐渐就会对这门课程形成消极的学习态度,这也就阻碍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健康成长。
第一,有助于学生形成更加正确的世界观。针对初中语文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系统的整理之后,不难发现其中最明显的两个特点就是文笔优美、内容丰富。而学生经过来自教师的正确指导之后,主动阅读这些语文文本内容,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更加正确的价值观,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这些语文文本的感染下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
第二,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内容。部分初中学生往往不会对语文文本内容产生深入的理解,难以掌握到其中的内涵,阻碍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进步和成长。而“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合理渗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语文文本内容产生更加深入的语文领悟,而且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体验。这时候,对于学生来说,语文文本不再是难以理解的,而是可以独立思考和分析作者笔下的文字,做到真正理解语文文本。
第一,适度原则。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则必须坚持适度原则。初中语文教材中有部分课文内容带有一些政治思想,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只有坚持该原则,才能让学生在接受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能受到“立德树人”理念的感染,该理念也才能发挥出真正的价值。
物联网的技术架构分为3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如图1所示。其中,感知层实现物联网全面智能化感知,网络层将实现接入信息管理和由计算机网络及通信网络构成的承载网络,应用层实现应用支撑服务和用户应用服务。
第二,人性化原则。除了适度原则,初中语文教师还需要坚持人性化原则。该原则主要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更加轻松、更加活泼的语文学习环境,进而为该理念的渗透奠定基础,并且运用真诚的教学语言和动作,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每一篇语文课文。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给学生留出足够开放的语文探究空间,使学生敢于在语文课堂上发表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只有当教师可以坚持该原则,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这门课程的乐趣,学生也才能形成一种愉快的心态接受该理念的渗透和感染。
经过分析和研究初中语文教材之后,不难发现其中含有很多关于德育教育方面的内容,而这刚好是教师渗透该理念的重要素材。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且将其渗透到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开展的德育教育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否则将难以发挥出真正的教学价值。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得到更多有价值的语文收获,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得到更加健康的身心发展。
比如,在学习《陈太丘与友期》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文言文内容,等到学生掌握了相关内容之后,就可以将重点放在本篇文言文中的德育因素上。其次,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你们觉得陈太丘朋友的形象是什么样子的呢?”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到文中的“过中不至”,有的学生可能还会补充文中的“非人哉”等等。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使学生意识到前一个的意思就是说明该友人无信,后一个词语说明该友人无礼,使学生意识到做人应该做到诚实守信,讲礼貌。在这个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也就会感受到德育教育的作用,并且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形成更加良好的品质。此外,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的作用,向学生讲解《曾子杀猪》的故事,这篇并不是语文教材上的内容,但是同样有着做人的道理。而学生通过学习这两篇含有德育教育的文言文,自然也就会受到一定的感染,进而在德育教育的熏陶下形成良好品质。
身为一名初中生,不仅具备学生和孩子的身份,同样也是我国的一名公民,应该具备一定的爱国意识和精神。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向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以挑选出一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课文,引导学生进行仔细分析,使学生可以通过语文课文的学习而形成更加强烈的爱国情怀。这样不仅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应用,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成为一个更加健全的优秀人才。
比如,在《岳阳楼记》中描绘了洞庭湖“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气象万千”的广阔雄浑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南方水乡的柔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词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让人们感受到北国冰雪世界的洁美;还有《嫩勒歌》以雄浑气势描绘的阴山下美丽富饶、广阔无边的草原风光……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风景图片和视频,引领学生畅游祖国的大好河山,领略不同的地域风情,感悟每一座山峰、每一条河流带给我们的爱国情怀。其次,教师要注意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告诉孩子们:“世界上最美的画卷是我们的大好河山,世界上最动人的诗篇是歌颂祖国。祖国在我们心中永远是那么美丽动人。”
要想渗透“立德树人”理念,那么教师就需要在语文课堂上重点培养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和意识,让学生学会如何针对某一个语文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而语文教材是学生接触和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教师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载体。教师若是一味地向学生讲解,但是学生没有主动思考和探究,那么学生也就不会产生深刻的语文学习感悟,也就不会有什么较大的语文收获。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渗透该理念。根据语文教材的实际内容,教师可以合理设计出符合学生语文基础的问题,并且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进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语文水平提升。
比如,在学习《背影》的时候,因为这篇文章主要描写的就是父爱,所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着重探究其中描写父爱的句子或者词语。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阅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这段话,并且让学生思考,这句话中的哪几个词能够凸显出父爱,由此引发学生之间的热烈讨论。有的学生可能会说这句话看起来很平常,有的学生可能就会发现其中的“说定”这个词语等等。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个词语展开探究,让学生可以感受到父亲内心的矛盾心理。其次,教师可以再让学生探讨“熟识”这个词语,证明父亲嘱托的茶房是他很放心的人,而“再三嘱咐”这个词语更是体现了父亲对作者的关爱。而学生通过这个分析过程,也就感受到了其中的父爱小细节,对于父爱也就会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此外,教师就可以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回顾自己与父亲相处的过程以及细节,最终学生对自己的父亲产生了更加浓厚的情感。
初中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讲解和传授更多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渗透“立德树人”理念,让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而摆正自身的人生发展方向,进而形成更加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设计语文活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良好精神。根据语文教材的实际内容,教师可以设计出丰富的语文活动,如辩论会、演讲比赛等等,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同时,还能更好地将“立德树人”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比如,在学习《愚公移山》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设计出语文对答活动,学生可以向教师和其他学生提出问题。这时候,有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在我看来,主人公的这一行为确实很伟大,但是,这样的行为过于费时费力,还可以选择其他简单的方法,只需要主人公搬家即可,这样就可以省下很多力气,不是吗?”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所有学生思考这一问题,并且鼓励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可能会说主人公这样的做法能够造福后人,有的学生可能赞成该学生提出的方法等等。最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总结这篇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意识到这篇课文的主要观点就是为了凸显出人类改造自然,用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使学生可以学习主人公身上的这种精神。
小组合作这种形式同样也是教师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途径,那么教师就必须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语文问题。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成员集思广益,进而总结出答案。当小组成员答案不对的时候,教师不要及时指正,而是要引导小组成员,并且拿出正确的语文答案进行对比,使小组成员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在下次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就会做到更好。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和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语文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比如,在学习《黄河大合唱》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提前做好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研究本篇课文的内容,并且掌握其中的内涵。由于这篇课文中具有十分丰富的艺术形象,也含有很壮阔的历史场景,以此凸显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和坚强不屈的意志。这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小组开展探究,并不加以干涉,使学生可以自由探究和讨论。接着,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享探究成果。有的小组可能会说这篇课文中描述了革命者为了其他人民的幸福而选择牺牲自己,有的小组可能还会补充这篇课文中描述了革命者身上的信念等等。最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全体学生进行总结,使学生可以将这些人物形象作为自身的学习目标,并且在这些人物的影响下而树立更加远大的理想。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渗透已经变得尤为重要了。因此,初中语文教师更需要将其作为基础,设计和采用更加有效的应用策略,充分激发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最终促进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而形成更加良好品质以及更加高尚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