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2022-03-16 11:47
读写算(上) 2022年6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实效性思维能力

沈 慧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沈慧

(扬州市育才小学,江苏扬州225002)

数学是小学教育教学系统中的关键部分,更是学生参加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石。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变被动接收为主动探索。作为学习的起始阶段,数学教学一方面要夯实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则是培养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实效性

数学是各个教育阶段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会对学生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不过,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程中,教师采用的方法大都以自己为中心,很少会顾及学生的感受,而课程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给学生授课,使得很多学生都无法获取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自己的思维也无法得到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在现代化的数学课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唤醒,并根据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在课程中得到全方位提升。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缺乏对学生的关注

一直以来,学生都是课程教学中的主体。特别是在数学课程中,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具备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但是,就以往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缺乏对学生的关注,还是沿用以往千篇一律的方法进行教学,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提升学生的能力。此外,不同的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教师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还是用统一的方式开展教学,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他们的一些开创性思维也被教师的想法掩盖。在这种背景下,教师教学固定,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有可能会引起他们的反抗意识,让他们抗拒学习数学。

(二)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学习能力上,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很大的区别。很多从小就受过良好教育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表现很积极,他们在学习时对数学知识有非常高的探索欲,不仅会积极发言,还会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但是,有部分数学教师还是习惯以往的教学方法,对这部分学生的诉求不予理睬,仍然坚持以数学教材为主开展教学,使得教学内容不够丰富。这样做会限制这些学生的发展,也会使他们的学习热情逐渐消失,对之后的教学是非常不利的。同时,由于以往数学课程中的限制,即便是一些教师想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他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多重限制使得数学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三)教学活动不够合理

教学是一项比较综合的过程,其中既包含了教师的“教”,也包含了学生的“学”,是“教”与“学”的结合体,也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从教学的意义不难看出,任何教学活动都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数学课程中的教学活动都不够合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紧密、地位不对等。而学生也不能在教学活动中自由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只能等待教师提问,然后按照问题进行回答。而且,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为了能够按时完成教学任务,防止学生调皮捣乱的行为,一般都是严禁学生在课程中交头接耳,使得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得不到发展,这不利于班级的团结。因此,在往后的教学中,数学教师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才能够使学生在数学课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四)教学重点出现偏差

在以往的数学课程中,教学的内容、方式,大部分都是按照教师的计划进行的。而数学教师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方面,重点在于给学生讲解知识,并让他们进行记忆。通过一遍遍的练习,最后达到掌握的目的。数学教学的重点本来应该是让学生在不断学习中理解知识,并学会应用知识。显然,数学教学重点出现了偏差。学生在这种背景下进行学习,自己的思维得不到发展,而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够深入,只是单纯地将知识用来解题,不仅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不利,也会降低数学教学效率。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

要想发展学生的思维,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在以往的数学课程中,教师总是习惯性忽略学生的想法,使得学生思维发展受到限制。而在现代化的数学课程中,教师要转变思维,对学生的感受予以充分尊重,鼓励学生在课程中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对学生的表述进行分析和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健康发展,这样会使数学课程变得更有活力。学生在数学的课程中各抒己见,也能够对知识有更全面的理解,对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例如,在教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给他们自由发挥的机会,使得课程变得更加活跃。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道:“我们通过学习已经掌握了几种运算方法,如果将这几种运算整合到一起,该如何进行计算呢?”讲完后,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学生有了抒发自己想法的机会,他们在课程中结合之前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推测,讲出自己的猜想,并与其他学生共同分析。经过不断讨论,学生很快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这样,通过在课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让他们可以自由发挥,增进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二)引入课外的教学资源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迫切想从各个渠道汲取知识。但是,在以往的数学课程中,教师只能够围绕数学教材给学生传授知识,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而在现代化的数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利用现代化设备,从互联网中收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中引入课外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对他们的思维产生一定的启发,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而在课外教学资源的启发下,学生可以对数学教材中的知识产生更深入的思考,能够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师要引入课外教学资源,丰富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更多启发。在数学课程中,教师先与学生共同探究这部分教材中的内容,指导他们对各个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完成学习之后,很多学生都显得意犹未尽,对此教师在课程中引入了课外教学资源,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知识进行了拓展延伸,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而学生结合课外资源重新审视教材中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见解。这样,通过在课程中引入课外教学资源,在满足学生求知欲的同时,还启发了他们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开展多样化思维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的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往固定的数学教学形式只会使得学生不敢创新和想象,使他们的思维很难得到发展。因此,在现代化的数学课程中,教师要搭建开放性课堂,在其中开展多样化的思维活动,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在思维活动中大胆进行思考,不断进行创新,促进自己的思维发展。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也能够在实际中发现自己思维的不足之处,并找到解决的方法,使得自己的思维更加完善。而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掌握数学知识,与被动接收相比,对这部分的知识会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时,教师要更新教学形式,开展多样化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大胆创新。在正式教学之前,教师先给学生展示几种图案,让他们寻找这些图案中的规律。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回答道:“这些图案都是由一个简单的图形简化而来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并让他们尝试自己绘制类似的图案。教师讲完后不再干预学生,学生有了广阔的发挥空间。他们先在自己的大脑中进行思考和创新,然后在实践活动中动手探究,绘制出了各种各样的图案。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他们掌握了这部分的知识。这样,通过在课堂中更新教学形式,开展多样化的社会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学生在活动中大胆创新,并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结合实践完善自己的思维,有效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四)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现代化的数学课堂中,数学教师不能再单纯将重点放在学生的成绩提升上,而是要从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数学教学实效性,数学教师就要从学生的思维发展出发,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活动方式,有针对性进行教学改革。这样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而在兴趣的引导下,能够唤醒学生的思维能力,对知识产生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在此期间中,数学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想法,使他们的思维在良好的氛围中健康发展,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运算律》时,教师要转移视点,重点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发展环境。在完成教学之后,引导学生分别用常规的计算方法和学习到的运算律计算习题,使得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仅推动了他们的思维快速发展,也让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灵活。

(五)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7-12岁的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段,贪玩意识与学习意识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教学课堂中很难保持长时间全神贯注,且易被周边环境影响。数学学习需要的是思维缜密、逻辑严谨,稍不留神就会跟不上教师脚步,从而出现偏差。因此,教师应根据这一现象进行方式上的创新,打破陈旧的上课模式,提倡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在亲身实践过程中不仅对知识点加深了理解,还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主解决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数学教材中关于《时、分、秒的认识》时,知识点深奥难懂,这就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首先在课前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表盘。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知道钟面上有三个针,又粗又短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是秒针,剩下的较长的是分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师提问或者同桌互动,让学生手拿表盘亲自体验时间概念,如分针指向5,向前走十小格,中间经过了几分钟?时针指向6走五大格是几时?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以鼓励的语气要求学生大胆尝试,不仅能够使学生充满自信,还激发了学生动手及思维能力。

又如,教学《圆的面积》过程中,教师提前准备若干圆形,让学生运用之前所学知识剪成学过的图形。此时教师可在旁边加以引导,可以将圆平均分为16等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等份越多越接近,从而推导出面积的计算公式S=πR²。随后教师借势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让学生利用其他图形的拼剪计算出圆的面积。有的学生将16等份转化为近似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把圆的16等份转化成近似梯形;有的学生把圆的16等份转化成近似三角形,学生们通过不同的拼、摆方式,构成的图形也各不相同,但无论怎么拼,得出的结论都是一样的。这一过程通过学生动手实践,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还激发学生大胆尝试、自主探究的能力,为开展探究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重视课堂引导提问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师要将教材中的内容借助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展示给学生,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还为感知隐藏的数学思想提供便利条件。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图片,然后进行引导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小白兔在分胡萝卜,分了三堆。”教师继续引导:“还能再具体点吗?”生:“每堆有五根胡萝卜。”教师:“你能将这幅图表达的大致意思完整地说出来吗?”生:“小白兔将胡萝卜分成了3堆,每堆有5根,一共有15根。”教师:“观察得非常仔细,表达得也很具体,那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问题吗?”生:“小白兔将胡萝卜分成了3堆,每堆有5根,一共有几根?”学生们一起将答案“15”说了出来。教师:“对,那大家能不能用粉笔代替胡萝卜,将这个过程摆出来呢?”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说:“将粉笔分成了三份,每份有5根,一共有多少根?”学生随即说出3×5=15(根)。随后,教师邀请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列举3×5=15还可以怎样表达?生甲:“妈妈把买来的苹果分成了3份,每份5个,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生乙:“每组有3名同学,5个组有多少人?”通过课堂引导及有效提问,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了生活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对学生感受数学的奥妙、启发思维、增强学生思维能力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结语

总之,在现代化的数学课程中,教师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唤醒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上,以多样的形式刺激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让他们对知识产生全面的理解,从而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

[1] 刘娜.新形势下增强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20):99-100.

[2] 原苑.分析原因找症结有的放矢增实效——浅谈提高小学数学作业批改实效性的策略[J].甘肃教育,2020(19):127.

[3] 王娟.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9):17.

[4] 朱玥.小学中高年级如何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实效性[J].试题与研究,2020(20):110-111.

G622.41

A

1002-7661(2022)16-0135-03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实效性思维能力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培养思维能力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培养思维能力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老少互动 提升关工委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