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梅
(宿迁市泗洪县人民路小学,江苏 宿迁 223800)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我国对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改变原来那种浅层次、教师“填鸭式”灌输以及学生单纯记忆与简单模仿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自主探索、互相交流合作,进而让学生能更加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
当基于深度学习的理念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还能让学生更加专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由此可见,将深度学习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纵观全国众多优秀的教学案例,可知深度教学能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加高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探索、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为他们后续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小学数学教学还没有深度学习的概念,小学数学教师由于一些原因,在进行深度学习的教学时会受到一些阻碍,课堂的教学效果不是特别好,小学生的接受程度也不是很高。这样的教学状态不仅会影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也会影响小学生的数学成绩,给小学生以及小学数学教学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还停留在单一的数学知识上,每一章、每一节的数学知识不能够很好地进行串联,因此,在小学生的认知中,数学知识没有相应的联系,只是一个片段的知识,这样的学习认知会给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带来一定的影响。小学数学教材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教材的模块化与片段化会给小学生的认知造成影响,这就导致小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时,经常学习一章就忘记上一章,记忆点不够深入。这样的学习状态,使得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小学生会觉得学习数学知识比较困难,很多数学知识都要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与学习状态不利于小学生的学习。
另外,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大多是固定的状态,数学教师教学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完全没有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与思考的步骤。在小学生看来,学习数学知识就是单纯地应付考试,没有其他的用处,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提不起对于学习知识学习的兴趣,也不会对数学知识产生更多的记忆点。并且,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虽然进行了一些变化,但是小学生的接受程度不是很好,其思维逻辑构建还处于比较单一的状态,且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不适用于每一个小学生,学生的学习压力还是会随着考试与分数变大,因此,就给小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思维逻辑造成了相应的困难,导致学生不能够很好地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数学成绩的提高也比较困难。
在学习方式上增加有关数学知识的关联能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增加数学知识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能更好地加深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思考,寻找其中的关联,加深数学知识的印象。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更适合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加深每一个数学知识的记忆点,减少数学知识的复杂性,通过数学知识的关联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
小学生这一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是为了以后在上初中或者是高中时,能够很好地进行更深度的数学知识学习,因此,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认知的理解,直接影响到了小学生今后的数学知识学习,所以,要在小学生的学习认知上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在进行一个数学知识的学习后,要进行归类,找到新的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形成小学生自己解题的新思路,提高小学生的解题成绩,帮助小学生建立更科学的数学思维逻辑。
小学生数学思维逻辑的建立影响着小学生的数学解决思路,因此,在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时,要在学习成效上制定科学的思维架构,让小学生可以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建立自己的数学思维逻辑,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也能更好地简化数学知识,降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养成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反思的习惯,每当小学生学习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时,都会进行相应的反思,找出数学知识中存在的思维逻辑和联系,并且举一反三,能够在小学生自己进行数学题目的解答时,更快且更准确。在学习成效上制定科学的思维架构,也能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积累数学知识,不至于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之后,遗忘前面学习的数学知识,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思维,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记住这些数学知识,也能更好地方便小学生在以后的数学知识学习时进行使用。
在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时,比较长时间的学习不一定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比长时间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更能提高小学生的专注度。小学生处于一个比较好奇的阶段,长时间的学习同一科目会造成小学生的逆反心理,小学生会消极地进行学习,不仅注意力不在学习上,还会让小学生厌烦有关数学知识的学习,因此,在小学数学知识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掌握好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时间。第一,要在备课时,尽量挑选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动画人物增加图片,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第二,在小学生全神贯注地学习数学知识时,增加与小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小学生能更好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第三,让小学生可以在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对此展开有效的讨论;第四,在小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实现了小学生对于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众所周知,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课堂中,教师通常会将教材当作教学的唯一参照,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相关知识,虽然这样教师的教学任务能顺利完成,但却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提升。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个明确认知,在此基础上转变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结合学生的个体需求实行差异化教学,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当然,不管怎样的教学模式,都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他们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保障小学数学教学的成效。
比如,在学习“找规律”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提问“1×1=?”,在学生回答后,再逐渐问出“11×11=?”“111×111=?”等问题,并借助多媒体设备依次将等式答案直观地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自己寻找其中的规律。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进行深度思考,还能在找规律的过程中加深与课堂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思维拓展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主要包括概念、定义、方法和公理等内容,而深度学习就需要学生自己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索,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极其重要,要尽可能找出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引导和辅助学生构建清晰、严密的知识网络,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网状图梳理课堂内容,并及时掌握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这样学生就能在完善网状图的同时,了解到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变化与联系,从而更好地建立知识体系,为学生后续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比较有限,基本都是抽象思维。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模型或实物实践,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进而将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落实到位,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
比如,在讲解“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进行学习,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常见的小木棒,并让学生用小木棒辅助计算,这样的实践操作能加深学生对计算过程与计算方式的理解和掌握,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开展深度学习,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实践是教学的方式之一,通过教学实践能更好地增加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可以把小学生带入到一定情境之中,在这个情境之中,小学生会更多地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内容,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也能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增加对于数学知识的记忆点。在特定的教学实践中,会围绕数学知识进行相应的问题制定,小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进行相应题目的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会自然地增加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解答的正确性会激发小学生的胜负欲,能更好地使小学生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当中。这样的学习氛围不仅会增加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更好地锻炼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也能让小学生牢记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并想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在数学实践中答对问题的小学生想继续进行数学知识的解答,在实践中没有答对问题的小学生会想要答对数学问题,这样良性的循环下,能加深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记忆点,也能帮助小学生合理化地理解数学知识,知道数学知识的用处,减少数学知识枯燥、乏味的学习状态,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接受程度。
学以致用才是教学的核心目标,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具备的生活化技能,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深度,则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是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由于学习本来就是迁移和应用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可以采取迁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有效增强他们实际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比如,在讲解“乘法口诀”时,教师就可以根据“5 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掌握“6 的乘法口诀”,这种迁移式的方法,能让学生更加快速、准确地掌握乘法口诀规律,进而增强他们的记忆效果。
其次,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方式是多元化的,教师可以发挥学生想象力,让学生总结归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数学元素。如在有关于基本图形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多元化图形,随后提出开放性问题:“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过哪些事物是这些图形?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图形是这样的如果换成其他图形可不可以?”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引导学生解析数学知识,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深度,还可以为学生构建自主实践活动如:“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将圆形的车轮换成正方形那么小汽车还能接着前进吗?”为学生准备小汽车玩具,随后真正将小汽车车轮换成正方形,让学生自主观察正方形下车轮的前进情况。学生将会很快意识到圆形的基本特征,从而加强对于圆形基本概念的认知与理解。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反思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通过反思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反思能让他们充分掌握自身学习情况,并在重现学习经历的基础上,明确学习中还存在的问题,然后从问题中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提供有力保障。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构建反思活动,从而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加强知识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反思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能使小学生拓展广度、探索深度、延伸学习长度。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现自主规划,在学习后进行自我评价。这样,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就可以通过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要培养小学生养成反思性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反思性能力。但是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大多处于浅表学习阶段。同时,小学数学教师仅仅把数学知识作为一个孤立的事实传授给小学生,小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不够深入,无法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所以,只有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才能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遵循深度学习的理念来进行教学,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