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育人的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的任务与设计

2022-03-16 08:40
读写算(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表现性育人学科

钱 程

基于学科育人的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的任务与设计

钱程

(上海戏剧学院闵行附属学校,上海201100)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建立起完善的课堂评价体系,需要教师在教学之中采用比较灵活的、具有开放性的评价方法。目前,表现性评价方法已经成为课堂评价体系中最受欢迎的一种评价方式。在小学教学之中,有很多评价方式,如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平时表现的评价方式,还有综合成绩的评价方式,但是这些评价方式中哪些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公正呢?基于此,本文着重介绍了表现性评价的基本概念,并且提出了几种应用表现性评价的措施,以及基于学科育人的教育观念对表现性评价的任务与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一些建议。

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任务;设计

近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教育难题,那就是如何让评价体系驱动数学课程与数学教学。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推广了很多年,并且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评价来说,仍然以书面考查为主要的评价方式。因此需要更好的评价方式。而表现性评价因为其评价的领域比较宽广,又比较重视学习结果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因此表现性评价成为教育改革重点发展对象,这也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

一、表现性评价的基本概念

表现性评价的任务被称为实做作业,和其他的评价任务都一样,都是为了检测小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完成目标情况而设计的一种任务。表现性评价的任务主要是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表现行为,从而将其收集作为评价学生在校园中学习情况的一种依据。

表现性评价的任务与设计,就是将教学之中的内容、目标、课程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基本因素进行整合和集中,从而设计出一种能够检测学生在特定环境中学习情况的评价情境,这就是表现性评价的任务与设计。该任务就是为了能够真实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某一特定的目标之中,首先结合学生本身就具备的知识,然后提出合理科学的教学情境以及各种评分的规则,最后收集学生在此模拟情景中的表现作为证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价。

二、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的任务与设计

首先,需要设计一些具有解释性的任务。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借助预先设计好的解释性任务对学生进行某个知识点是否已经掌握的评价。例如,数学教师在开展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程《识别图形》时就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出一张已经画好的图形,并且向学生提问:“这个图形如何进行表示?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看到这个图形能够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物体?”显然,如果学生想要正确地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仅要知道这个图形具有哪些特征,还要对图形的结构进行完全地把握,并且还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自己在实践中的经验相结合,找出在实践中与该图形相似的物体。这样设计出来的表现性评价,既可以让学生对图形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还能够体现出学生将课堂学习中的知识能否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的能力。

其次,教师需要运用一些具有设计性的任务。主要就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渐地引导,使学生能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个作品或者方案,从而对他们在实践中的操作能力进行评价。例如,在二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对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初步指导。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有长1.5米宽3米的木板,如何为小花猫做一个温暖的小窝?”这种具有设计性的任务会让学生无从下手。此时,教师可以给每一位学生一张卡纸,让学生设计好比例尺,通过卡纸对上述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的设计,从而顺利完成猫窝的制作。但是在执行这个任务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设计活动时做的猜想以及制定的计划。教师对每个过程都要有完全的了解,这样才能以此为依据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使学生的评价能够更加全面。

最后,数学教师要设计一些具有条件性的任务。这就需要教师设计的任务情景具有不完整性,需要学生将该项情景补充完整才能够解决问题。例如,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对时间、千米、米、分米有了初步的认识,此时教师就可以提出一道不太完整的题目,希望学生能够为这个题目设计出相关的问题。一辆汽车和一辆卡车处在同一地点,汽车先走了5分钟卡车才开始行走……处在不同水平线的学生就有了不同的问题。如,汽车和卡车谁最先到达终点?汽车在什么时候能超越卡车?卡车和汽车的速度为多少?这些问题中既有最基础的问题,也有深层次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很多小学生已经具备了创新的理念和能力。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表现性评价的根据,对学生做一个综合全面的评价。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科育人理念

(一)数学教材中渗透学科育人理念

为了能够在数学课堂中更好地将学科育人理念渗透进去,教师应该从数学教材中进行仔细分析,将课本中与学科育人理念有关的知识挑选出来,讲解给学生。教师通过仔细地分析数学教材,就会发现数学教材中蕴含着许多学科育人的内容。教师对这些内容进行充分的挖掘,设计比较好的教学情景进行学科育人。例如,在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章《时间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对时间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学过了时、分、秒等时间单位。此时数学教师就可以通过时钟指针的走向引导学生合理地规划时间。因为小学生对时间概念还没有完全掌握,此时教师就可以在数学课堂中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对“时间”这一概念进行深度的理解。这种方式反而可以更好地渗透学科育人理念。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结合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对时间进行理性的分析,并且还可以利用时钟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辨认时间。小学生对具体的时间单位还没有清晰的认知,教师就可以通过类比语言或者一些动作帮助学生对时间的长短进行理解。教师还可以举例来说明:“一分钟有多长”或者“一秒钟我们能做些什么?”让学生感受时间的短暂以及学会珍惜时间。教师还可以提出与时间有关的相关问题,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交流。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假如小明需要完成写作业和烧水这两件事,写作业的时间是30分钟,烧水需要8分钟,问学生可以在多长时间内完成这两件事?”学生通过讨论就会形成几个解题思路。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写作业和烧水具有先后的顺序,一共需要38分钟才能完成任务。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烧水的时间就可以包含在写作业的时间内,可以一边写作业,一边烧水,则完成任务一共需要30分钟。当学生回答了问题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两种思路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对这两种情况进行辨别,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安排时间。如此,在潜移默化中就将学科育人理念渗透在学生的思想之中。

(二)数学教学环节中融入学科育人理念

教师想要在课堂中更好地融入学科育人理念,就要学会润物细无声,在数学教学的环节中将学科育人理念逐渐地渗入进来,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养成良好的综合素养。例如,在沪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章《小数的认识与加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将此节课的重点内容简述给学生后,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练习时需要不断地告诉学生,在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时要需要将小数点对齐后才能进行加减。这样不断地提醒学生要注重细节,将细节做到极致,使学生明白,不仅在数学运算过程中,而且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都要注重细节。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学科育人理念,使学生逐渐地养成认真的学习态度,不至于粗心大意,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与生活。

(三)数学教学活动中融入学科育人理念

虽然每一个学生都会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育,但是通常在学习结束后,学生的脑海中只剩下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对教师的育人理念根本就没有半点印象。因此,不论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外活动中,教师都应该持续不断地向学生渗透学科育人的理念。数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主题活动,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将学科育人很好地渗入到学生的脑海之中。例如,当学生对图形和统计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后对一些已经发现的规律进行研究,使学生们明白以往的数学家是如何努力的。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白真理获得的过程,还能够让学生明白团体合作和共同努力的重要性。在沪教版的数学教材中,每一本书中都有一个单元是几何小实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这些几何知识进行实践,使学生明白实践的重要性,也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将自己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实践中。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学会了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教师也顺利地将学科育人理念渗透在学生的脑海中。

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学科育人表现性评价的具体措施

(一)运用学科育人表现性评价发展学生思维

基于学科育人的教育理念,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进行合理的评价,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教师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也起到推进作用。与其他的评价方法相比较,学科育人表现性评价方式更注重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力、掌握能力和在实践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更加注重学生思考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等综合发展的情况。该评价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并且教师在采取学科育人表现性评价方式进行评价时都采用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教学活动,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状况作为评价标准,具有综合性。

例如,在进行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课本中《用两位数乘除》课堂教学时,数学教师就可以根据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情况,如提问环节表现如何、是否认真听课、家庭作业的正确率等等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他们是否真实地将课堂知识进行了掌握、能否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应用。而不是用一张数学试卷测试学生是否学习,这样的做法是不全面的,有失公允的,严重时还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运用学科育人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有这样的一套教学观念,他认为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并且此体系中拥有不同的评价方式。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还有多数教师认为学生学习最后的结果就是为了能够考一个好的成绩,考出好成绩才能成为一个好学生,而学困生永远处在落后状态。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是非常落后的。倘若教师一直秉承这种观念,学科育人表现性评价方式就无法得到顺利地实施,只会成为一纸空文。因此,教师要转变这种陈旧的观念,在课堂教师要多多关注学生平时的表现,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及时地给予表扬,让学生充满自信心,从而对学习更加有兴趣,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公平教育。

例如,在沪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章《统计》的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时可以以现实生活为例让学生进行统计。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学校总共有500人,其中男生有300人,女生有150人,教师有50人,那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个前提制作出一个折线统计图。学生可以通过与其他人进行讨论后画出统计图,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会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课堂知识。教师运用这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会更加公正和客观。

(三)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表现性评价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学科育人表现性评价,主要是根据学生在平时的课堂表现和学习状态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这其中有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等。这种评价方式能够真实地评价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必不可少的,是他们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石。考试成绩只能证明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好,而不能成为他们发展和成长的支撑力。虽然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优秀,可以证明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非常努力,但是学生更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鼓励以及肯定。教师应该对平时努力奋进的学生给予鼓励和支持,而不应该以考试的失误否定学生的努力。

例如,在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课本《乘法、除法(一)》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抽出一些时间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堂练习,然后观察他们平时做习题的情况,提出问题考查他们的思维运算能力。在做乘法练习题和除法练习题时,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思维运算能力,就很容易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因此,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运用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平时的表现进行一个综合性的评价。

(四)利用学科育人表现性评价方式改进传统的评价方式

目前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评价方法大多都是传统的以成绩为主的评价方法,用期末考试的成绩衡量学生在这学期所有的表现。有些教师会认为考试成绩好,就证明这个学生在平时非常努力,是表现非常优异的学生;考试成绩较落后的学生平常肯定不好好听课,平常表现较差。这些都是传统评价方法存在的弊端,仅仅依靠考试成绩而断言学生这一学期的表现,忽视了学生在平常的努力。而学科育人表现性评价方式却恰好这个弊端,让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在日常中的努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科育人表现性评价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有必要的,该评价方式能够综合的评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具有公正性和直接性,对学生的自信心也具有鼓励作用。因此,小学教师应该更好地将学科育人表现性评价方式运用下去,从而促进小学生综合全面地发展,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石。

[1] 罗艳洁.浅谈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任务设计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1(16):77-78+118.

[2] 丛娣.浅析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任务的设计与实施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6):137-138.

F213.2

A

1002-7661(2022)22-0130-03

猜你喜欢
表现性育人学科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学科新书导览】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