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差异教学的高中化学课程实施探索

2022-09-15 07:30张倩倩
读写算(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电解分层化学

张倩倩

基于差异教学的高中化学课程实施探索

张倩倩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江苏南京211100)

差异教学是基于“因材施教”原则和“以人为本”理念的有效教学模式。本文针对高中双语班学生的生源层次和个性化需求,将化学学科的教学工作进行分层教学,研究了具体实施策略和作业分层设计模式并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差异教学;化学教学;双语班

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较单一。为了克服死板的“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基于差异教学的思路,能更好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教师意识到差异化教学的积极作用,为了正确地将差异化教学的模式落到实处,需有效开展高中化学差异教学的积极探索。

一、背景分析

“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课堂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专业性和理论性很强,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广泛,不同学科交叉关联度高。笔者所在学校高中双语班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时感觉到一定的压力。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生源层次丰富。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大多数进入高中双语班学习的都是本市初三毕业生,有些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偏向于文科的学习,对理科没有太大兴趣,基础知识没有打扎实。有些理科思维活跃的学生语言基础薄弱,导致英文学习材料读不懂。

2.学习模式还没转变。高中的学习内容容量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大多数学生还停留在初三死记硬背、刷题提分的学习模式中,还没有养成自学的习惯和能力。

基于生源差异和学科特点,为了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教师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

二、分层授课的意义

在有效了解学生差异的基础上,教师可展开分层授课的探索,基于学生生源的差异,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自己所需的知识。在新课程改革的倡导下,高中化学的教学模式实施差异化的教学尝试,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采用分层授课的方法,有效地拓展高中化学课程的实施思路。

(一)紧贴教材内容,贴合学生最近发展区

由于每位高中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速度和学习潜力均有所不同,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时,既要依据教材内容,紧贴教材教学的关键点,同时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差异,兼顾学生的学习速度。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对学习成绩优异、学习潜能较大的学生,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拔高式”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贴合自身的最近发展区,能够在这一过程中真正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化学知识,接受更抽象的化学理论,并进行思考。教师的教学设计应紧贴教材内容展开,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学习启示,教师的教学目标要遵循“基础目标达成,向上延伸”的原则,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之下发掘教材中的学习潜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启示。

(二)采用差异化评价,获得及时反馈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差异化的评价,是兼顾学生学习层次的有效举措。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有所不同,差异化的评价既能鼓励学困生,又能激励学优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朝向更好的层次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有所不同,评价要求也有所差异,从而能够为学生营造更加和谐的学习氛围,将评价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当教师得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反馈后就能知道如何引导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乐。差异化的评价,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也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差异评价的评价客体和主体均有所不同,可以由教师评价,也可由学生评价,还可以进行自我评价,从而能够搭建丰富的评价体系,获得更好的评价效果。

(三)学好化学实验,用好化学知识

化学是一门依托实验和经验总结而来的实验学科,因此,学好化学实验对学生而言极其重要。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化学实验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化学实验的客观性、综合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布置层递式的学习任务,进行差异评价,有助于不同层次学生对化学实验能更好地掌握。教师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任务,为其布置差异化的作业,可使学生对化学实验更感兴趣,进而对化学学科的学习更有积极性。当不同层次学生都对化学学习很有兴趣的时候,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教学就会更有把握,而学生在每次进行化学实验尝试的时候就会带着特有的热情专注学习本身。

三、分层授课实施策略

根据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和化学学科基础能力摸底测试成绩将高一新生重新分班,教师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项目A层B层 学生情况学习有目标,有动力,有能力学习兴趣不浓厚,基础知识不扎实 授课方式90%英文授课,10%中文辅助,教学材料(教材、课件、习题和试卷)为全英文。从以中文授课为主慢慢过渡到以英文授课为主,教学材料(教材、课件、习题和试卷)为全英文。

具体实施项目词汇突破教师先利用1-2节课系统讲解常见的元素、分子、离子和化合物的英文命名原则和使用规律,让学生初步了解常见的化学物质。大多数学生经过系统学习和阅读教材可以掌握。词汇是难点。教师先不着急进行内容的讲解,重点放在词汇的学习上,课前5-10分钟梳理章节单词并讲解具体意思,下次课前默写这些重点词汇。每次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词汇默写小测验。这样反复学习才能将基础打牢,学生在将来自主阅读的时候障碍才越小。 难点突破学生预习教材,教师讲解重要概念或原理补充解释,给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在讨论中大胆质疑,发散思维,给学生搭建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课堂教学先不着急赶进度,尽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中入手,发现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思考和回忆,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带领学生对教材重点进行,透彻分析其基本原理,必要时要给学生分析句式或语法或词义。教师要有耐心,不光教学生专业知识,还要充当一名语言教师。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更自信。 习题处理大多数学生能自主完成课后练习,课堂上将易错点及时讲解即可。在每个单元授课完毕后,可以适当布置一些综合练习,帮助学生将细碎的知识点连接成网,搭建框架。选择基础的题目,题型多变,让学生能在课后通过看书复习就能解决。一开始不要选择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或者阅读量比较大的题目,以免造成学生因为专业术语障碍失去信心,学习状态起伏不定。 实验操作大多数学生细心严谨,可以按照教师的要求尽力完成实验,少数学生动手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细致指导,并且鼓励他们仔细观察和思考实验。学生对于实验有浓厚的兴趣,但在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上没有足够的专业支撑。教师首先要强调实验室安全规则和具体实验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尽可能分析到位,确保每一位学生听懂会做,在分组实验中尽量指导每一位学生规范操作。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有自己的想法,能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教师可以指导他们筛选一些贴近生活并有可行性的课题分组研究,做好任务分工(如文献查阅、调查问卷、实验方案拟定、实验用品购置、涉及实验地点的联系、实验过程及安全问题、数据记录和分析、实验报告的撰写等)需要教师提供一些供学生选择的课题,贴近生活实际,操作难度不大,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优先。教师可以展示以往学生的研究案例,让学生初步了解过程。指导学生分组合作,每一组都要有1-2名思维活跃并且动手能力较强的组长,避免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扎堆,最后出现合作不力的现象。教师要参与到小组工作中,作为其中一员观察学生的进度,在学生一筹莫展时适当给予指导,让学生能感受到自己的能力的提升。 复习指导专题复习为主,鼓励学生自己绘制章节思维导图,将知识点有机串联,在班级进行展示和交流。综合练习中将易错题进行专题梳理,突破难点和疑点,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以及考试中的答题规范。带领学生回归课本,重要的原理和概念重点复习,并选择有针对性的题目作为课堂例题详细讲解,大多数学生的难点在于英文单词和题意的不理解,这要求教师不厌其烦地解释和强调,帮助他们度过语言关。

教学效果对比以双语化学课程学习为例,经过一年的分层学习,A班的学习氛围浓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都得到提升,学业检测的效果很好;B班的部分学科基础较好但是英语底子薄弱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基本上可以自主预习教材,英文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升,解题能力增强,自信心也增强。在学业检测中发现有少部分学生的成绩已经达到A层中等学生的水平。这样充分证明分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使优秀者更优秀,更使得后进生的潜能被大大激发,真正达成“和而不同”的教学目标。

四、分层作业设计

以笔者所在学校自编双语化学教材中的第一单元第十章《电解》为例,根据教学目标分解课时作业,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分层作业。设计原则是将基础题和综合题按照比例放在一张作业纸上,在新授课阶段B层学生基础题必做,综合题选做;A层学生尽量将基础题和综合题都完成。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共价化合物不导点的原因。

2.理解离子化合物在熔融态或者溶于水时导电的原因。

3.知道阴阳离子的定义。

4.会描述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态化合物和电解质溶液的实验,并预测两极产物。

5.会书写两极的半反应并区分氧化和还原反应。

(二)基础题型

习题1:完成下列半反应并指出属于氧化还是还原反应

a.Mg2++ e-→Mg d. Al3++ e-→ Al

b.2Br-→ Br2+ e-e. O2-→ O2+ e-

c.OH-→ O2+ H2O f. H2O → O2+ H+

本题针对学习目标中的会书写常见的半反应方程式进行训练,并且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电子的得失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任务单一,针对性强,适合学生初学电解原理时的练习。

习题2:指出电解下列物质的两极产物

a.熔融溴化铅 d.熔融氯化锌

b.碘化钠溶液 e.氯化铜溶液

c.稀盐酸 f.硫酸镁溶液

本题对学生的要求高一点,首先学生要分析电解质中存在的阴阳离子,水溶液中的离子要进行放电顺序的比较;其次要知道阴阳离子分别向哪一种电极移动(阳极带正电,吸引带负电的阴离子;阴极带负电,吸引带正电的阳离子);最后要知道离子得失电子后被还原或被氧化的产物。

(三)综合题型

习题3:将少量碘化钾固体置于蒸发皿中,插入两个石墨电极,连接一个12V的直流电源和一个灯泡。加热碘化钾,当它熔化时,灯泡亮了,在阳极看到紫色烟雾,在阴极看到淡紫色的闪光。

1.解释碘化钾固体熔化时灯泡发亮的原因。

2.指出阳极的名称。

3.指出阳极紫色烟雾是什么,并写出其半反应。

4.阴极淡紫色的闪光是由于生成的金属钾引起,金属钾燃烧时发出淡紫色火焰。写出此电极的半反应。

5.假如换成电解熔融态溴化钠,两极的产物分别是什么?

6.写出电解熔融态溴化钠的两极半反应。

本题以一个具体的电解实验为情境,分别考查了电解质导电的条件、电极的辨认、实验现象的分析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要求学生能够整体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能够根据题意在头脑中建立模型,将知识点串联,对电解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习题4:下图是一个电解浓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装置图

1.写出检验氢气的方法;写出检验氯气的方法。

2.阳极发生如下反应:2Cl−→ Cl2+ 2e−

(1)解释为什么这是一个氧化反应。

(2)写出生成氢气的半反应。

(3)为什么这个实验要在通风橱进行。

(4)通过该实验收集到的氯气体积要小于氢气的体积,解释原因。

3.在化学工业中,氯气可以通过电解熔融的氯化钠获得,方程式如下:2NaCl(l) → 2Na(l) + Cl2(g)

(1)为什么氯化钠要熔化后电解才能发生。

(2)计算在室温下23.4吨熔融的氯化钠电解后产生氯气的体积。

本题是一套综合性很强的题目。从一个电解的实验综合了气体的检验、两极反应的现象和半反应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氯气的性质(有毒和溶于水)和电解产物的定量计算。要求学生不仅熟练应用电解原理,还要对其他章节内容融会贯通。

五、反思与总结

分层授课可以兼顾到学生的能力差异,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尽量避免班级学生学习力差异较大带来的两极分化现象,在实施过程中要想达到预期效果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师生的心理认同度。分层前对学生和家长进行调研,将分层的必要性和优势分析清楚,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同。对于授课教师做好培训工作,思想上明确A层和B层的培养目标,差异的存在需要改变教学方式,根据“最近发展区”原则给学生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案,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情,尽量避免学生的心理落差感。

(二)“教”和“学”的改变。相比较而言,A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很多时候可以“放手”让学生讨论,教师此时更是一个观察者、指导者和评价者,看似教师很轻松,实则要求教师研究更多的方向和课题。B层学生的基础弱,习惯不佳,要求授课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在“磨”和“提”,“磨”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教师首先要有一颗爱心,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增强学生的自信。

(三)评价制度的完善。不能仅凭每次笔试成绩给学生打分,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过程性发展,每日考勤、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等项目都要纳入评价中,让学生真正重视并参与到学习中。

总之,每个人生而不同,差异始终存在,教师用好差异教学的理念会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最终都能有收获,并感受到来自学校和教师的关注和关爱,逐步建立自信并且健康成长。

[1] 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4.

G632

A

1002-7661(2022)22-0070-03

猜你喜欢
电解分层化学
有趣的分层现象
轻轻松松学“电解”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复合进给电解加工机床的研制
奇妙的化学
热镀锌机组电解碱洗工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