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志刚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浩志刚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钟楼小学,甘肃陇南746000)
伴随着新课改要求的不断改革,要求教师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目前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立德树人”工程的迫切需要。然而,目前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相对陈旧,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的注意力还在学生的成绩方面,而忽略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培养,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鉴赏与创新能力都得不到提升,使学生的发展受教学模式的限制。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强化核心素养时,应将其贯穿于教学的每个阶段中。基于小学学生的年龄限制,其认知与理解能力都没有良好地形成。教师应在教学时帮助学生不断累积文化底蕴,整合学生思维逻辑,并培养学生的民主归属感,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学
在小学启蒙阶段,语文作为主科教学之一,其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其他科目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语文教学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学生思维的同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内心感受通过语文知识更直观地表达,从而实现创新能力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在现阶段,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还在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整体语文核心素养不足,教学效率差。鉴于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积极选用合适的教材内容,利用教材构建核心素养课堂,通过核心素养的方式进行渗透教学,并在此基础上满足新课改与素质教育要求,转变教学思路,深入发掘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特色,优化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评价等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新课改政策的快速发展下,教师应构建更趣味性、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只有教学内容的优化,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与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积极构建相对完善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受传统观念影响,教学手段单一,让学生彻底放弃思考,这让我国教育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困难。在新时代的发展下,教师应不断强化自身职业素养,为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培养能够自主思考的复合型人才,坚持“先学后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多样化的课堂提问方式,通过构建情境创设提问,使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能够通过兴趣最大程度提升教学质量,这也有助于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都是小学生应当具备的语文能力,以此才能实现更加深入的教学目标。所以更加系统性、全面性的语文教学体系,不仅需要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累积,更应当关注到学生语文能力的稳步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和提升提供帮助,促使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提升。这才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教学的主体要求,也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基础支撑。
在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会导致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不足,致使学生本身的学习视野难以拓展,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现象发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丰富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应当侧重于学生思考问题的教学方式,逐渐养成学生自主动脑的习惯。只有当学生学习主动性体现、将自身的想法灵活展示出来,学生自身学习能力才会提升。尤其是在教师提出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时,学生开展深度和广度的思考,自身的思维能力不仅得到了充足的训练,还能在语文思考维度上得到扩展。
学生审美能力体现在语文知识的探索中,是以审美意识作为基础条件,在正确的观念引导下逐步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为此,学生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不仅需要从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魅力,还应当就自身的观点进行延伸,以此领悟更加深刻的语文知识内容。通过教师逐渐拓宽语文教学的领域,学生学习和掌握的语文知识不断提升,对于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水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安排,都应当着重于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传承,并在自身文化素养很好地展现,有助于学生思想境界的升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民族归属感,以及思想文化品质的提升。针对学生文化传承意识的稳固,学生在充分掌握了本土文化时还应进一步理解国际文化,使学生客观公正地学习和理解文化知识,有助于整体文化学习和传承能力的提升。
教师应在课堂的伊始阶段精心设计新颖有趣的导入环节,利用多样且具有趣味性的开场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课堂的学习内容与知识产生强烈与浓厚的求知欲望与兴致热情,迸发出对语文知识的新鲜与好奇心理,调动积极的学习动机与行动力,激活学生头脑思维,实现先声夺人的效果。课堂的伊始好比歌曲的前奏,只有动听、悠扬的旋律才会吸引听众。同理,只有做好导入环节的工作才能顺利展开教学活动,提升本节课的教学质量水平。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设新颖且具有趣味性的多元化、多样化课堂导入环节,以新方式方法为教学内容的切入点,从而吸引学生的各个感官更好地进入课堂学习活动中。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找春天》的课堂教学讲解为例,教师可以应用现代化技术多媒体教学设备,以音频动画的形式播放《春天在哪里》的音乐内容,教师带领学生哼唱,提高学生兴趣,并提问:“学生春姑娘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我们应该用什么美丽的词汇描绘它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参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实效。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为学生积极构建与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与成长环境,使学生的学习紧张情绪与压力都能够得到缓解,从而激发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创造潜力。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积极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营造轻松的氛围促进学生学习,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能够在宽松、和谐、快乐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中汲取知识养分,茁壮成长。教师赋予了语文课堂一定的生命活力,变革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用幽默的话语将严肃的真理与知识表述出来,易于学生理解与接受。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具有幽默性质的语言与故事创新教学手段,构建轻松、平等的课堂学习平台,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富有生机与活动。比如,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雷锋叔叔的照片,利用故事化的教学手段配以《学习雷锋好榜样》的音乐,达到渲染课堂气氛的目的,并介绍雷锋事迹,深化学生对“爱”与无私奉献的理解,引导学生讲解自己已知道的雷锋事迹,与同学在课上分享。在系统地学习完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帮助环卫工人打扫街道卫生、在校园内除草捡垃圾、到养老院讲故事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领悟到助人为乐的快乐,产生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不断丰富语文的知识素养,提高教与学的实效。
小学语文教师受传统应试教学观念的影响,过分强调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学生只能凭借死记硬背的方式接受语文知识,极端处理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在小学语文新课标的指引下走出了传统教学的误区,使教学本位得到了质的改变,以生为本,从尊重学生在课堂的情感体验与主体地位入手,布置学生自行收集学习材料的作业,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材料的整合能力,从创新的角度入手为学生寻求发展的路径,秉承科学的教学态度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比如,在开展《中国美食》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的视频,并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在课堂上分配合作小组。学生通过讨论选取最佳的成果,再委派小组代表进行成果汇报,并介绍自己家乡的美食。学生的课堂体验感增强,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有效提高了学习的成效。
相对于传统教学的“师本”理念,现代教学理念更注重“生本”概念。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构建多样化课堂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任务法能够帮助学生实施“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通过有效加强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忆读书》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次划分,并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辩论形式,问学生“何为好书”。其次,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并探讨书该怎么读,让学生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下理解文章深意,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效率。
语文的核心素养的主要核心之一就是审美鉴赏与创新。对于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师应通过创设相关情境,尝试通过情境的直观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提升鉴赏能力,从而提升人格修养。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建设生活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明白语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到生活之美。以《乡村大道》一课为例,此篇课文主要内容是一段令人怦然心动的小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热爱之情。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在合适的时间切身体会阳光下的小路,促进学生能够对文章内容进行想象,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理解作者在文章中写作情感。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动态的教学模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通过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同时,课堂将被赋予强大的生命力,将语文知识生动、逼真地演示出来,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度,让课堂气氛持续高涨。教师合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设备,收集互联网的语文教育资源,以视频的方式讲解语文知识点,使教学手段多样性,教学方式多元化,并能将古诗、文言文等知识点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借助信息技术设备生动形象地演示出来,不断优化教学方案,让原本复杂的知识内容变得轻松有趣,降低了语文知识的难度,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学习重点。比如,教师在进行《少年王冕》一课的教学时,首先结合该文章的创作背景再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让学生能够对课件中动态的视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课文内容。教师通过讲解作者母亲性格特点、爱好等信息,让人物主体变得更鲜活,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抒发了对母亲的敬爱之心,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难报养育之恩的愧疚之情的情感表达,全面强化学生文化素养。
在以往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中,教师多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自身的学习方式长期处于单一固定的状态下,就会导致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无法提升,也就造成了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受到限制。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就必须增加课堂预设,更加注重课堂教学的整体生成效果,才能够真正改变固定单调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也会打破过去一味依靠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助于学生自身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运用在语文课堂中,紧紧围绕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的要求积极开展语文课堂的教学,并在优化语文教学方法时能够促进学生自身学习发展,才是切实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目标。通过这种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设计,对教师教学方法进行了革新,对学生学习方式也相应进行了变革,实现教与学的协调发展,是语文课堂活力激发的重要基础。
例如,在教学《小马过河》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深入阅读文章内容,就文章内容中的重点问题进行探索,有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时,促使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体验进行整合归纳。不仅形成了一定的总结反思能力,还能让学生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分析课文中对于不同人物的说话意境,可以发现都是站在自身的角度告诫小马,而小马自身在选择的时候发生了意志不坚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犹豫。而透过对这些深入浅出的问题探究可以发现,学生通过文章可以了解到从多角度处理事物的重要意义,进而养成了学生深度思维的良好习惯,从而推动了学生语文核心素质的提升。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涉及层面较广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材选择方面严格审查,在教学内容方面积极渗透语文文化素养,并与生活中的实践内容与教学相联系,在课中归还学生的主体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观能动性,实现语文课堂三维教学目标。总而言之,学生语文文化素养是现实教学的必要要求,也是教育工作开展的最终目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从语言构建、教学内容规划、创设情境活动等多方面开展教学,进而为我国输送综合型人才,全面强化我国小学语文学子的语文文化素养。
[1] 陈洁.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J].教学反思,2017(01).
[2] 姚克芝.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学苑教育,2017(07).
[2] 罗小平.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8(02).
[3] 周淑红.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学周刊,2018(12).
H09
A
1002-7661(2022)22-0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