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治斌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究
陆治斌
(甘肃省玉门市第三中学,甘肃玉门735200)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应紧跟时事,符合政治化的发展要求,结合理论变化和学生主体特点,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引导青少年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在重构课堂的生活化教育体系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本文将就此加以探讨,从而能够应用生活化教学,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
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主见和自我意识,他们的思维非常灵活,敢于接受挑战,喜欢新鲜事物,在课堂上,初中生常常会有一些不同的想法,学生喜欢独立思考是好事,但是如果脱离实际则没有意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教育指导,把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结合在一起,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背景均能联系生活实际情况,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在初中课堂上,道德与法治观念非常重要,为了能够使学生进步和教师的教学目标相一致,能够同步学习相关知识,初中教师煞费苦心,寻求了很多具体的教学方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政治时事息息相关,这是因为道德与法治本身源于社会机制和法治,是能够帮助人民群众切实解决问题的知识。为了能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又能让学生理解政治性和道德观念的意义,使学生能够从社会生活中感受到温暖,从人情中感受到秩序,应该让学生切实了解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团结一致的思想和政治性原则高于一切的观念。
由于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化的工作,它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不太注重对教育内容的更新,运用的个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与现实生活相分离,对学生的领悟不利。因此,教师应在“生活”的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共鸣”与“领悟”的能力,并将其应用到最新的实际生活情境中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时效性原则,并可以指导学生对以往的生活经历和现代的生活经验进行探讨,总结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及自身的价值,不断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意识,加深对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理解,提高道德与法制教育品质。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其强大的功能和丰富的表现形式,让初中生能够看到更广阔的天地,让他们能够接触到教科书中没有的东西。因此,教师要利用各种不同的媒介,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人生,了解更多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和具体实例,通过多媒体演示形式,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能够树立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从而能使初中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时,不会感觉晦涩难懂,而是能够有效地利用生活化的尝试,加深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比如,在学习《揭开情绪的面纱》这节课的时候,由于情绪本身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虽然很多初中生理解情绪的意义,但是如果想要真正把情绪的话题说清楚,还是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演示。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分别播放了两个动画,一个动画是非常会调节情绪、情商很高的妈妈在辅导孩子作业时的场景;另一个动画则是妈妈被孩子气得焦头烂额,骂孩子斥责孩子的场景。情绪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同样爱着孩子,情绪却能够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这个问题困扰着学生,也让学生展开了一系列的思考。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这两个问题指出情绪到底是什么,从而能够为后来学习《做情绪的主人》打下基础,品评情感和生活中的真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生活观念和生活内涵紧密联系。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他们通过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认识人生,提高自己的人生品质,教师要真正掌握好道德与法治课程,首先要掌握有关的道德和法治理念,并充分认识到“知识与生活”的关系。所以,在设计具体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掘生活中的材料,把它们和课本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思考,让他们挑选自己熟知的生活类问题,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道德与法治。在课堂上,教师要把生活问题带入教室,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并为课堂的改进打下基础。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育单一,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时刻考虑生活化的教育创新性,采用教育资源和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青春飞扬》这节课的时候就是以具体的生活化案例为引导,让学生们想一想青春代表着什么?青春有什么具体的含义?教师给学生们讲授了两个故事,两个同样是青春年少的学生,一个好好学习,每天往大脑里疯狂地攫取知识。另一个则沉迷于打游戏,喜欢玩电子产品,有的时候上课也在考虑游戏的内容,或者就是昏昏欲睡,对知识的了解和把握并不是非常关心。长此以往,两个学生的学习分化非常明显,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另一个学生则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学习的状态不佳。教师在讲完这个例子的时候引发了初中生的深思,很多学生在几分钟之内都沉浸于这种场景带来的震撼的感觉之中,也有的学生在积极思考自己应该做哪种类型的学生,是应该积极主动地进取还是要贪玩,浪费光阴,答案呼之欲出。
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教师要主动顺应新教材的要求,认真安排好自己的课程,回归到真实的生活,从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启发。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要运用生活的力量创造问题的情景,使其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学习反思,从而提高其思维水平。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选取一些开放式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在思维上有更大的扩展,并且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更重要的是,利用生活化的材料创设学生的自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也感受到生活化教育材料的便利性。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完善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进程,并能够把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和生活化的教育材料渗透在教育课堂之上,生活化教育不再是空谈,而是与学生的自学习惯相匹配的教育辅助内容,在有效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之下,教师的教学将更加有针对性,也更加言之有物。
比如,在学习《生活需要法律》这节课的时候,学生们对这个观点深信不疑,表示理解,但是究竟为什么要以法律约束生活?在有限的生活场景之内,怎样把道德与法治的观念应用其中,以法律约束人们的生活习惯是目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解答的一些主要的问题。利用生活中具体的材料和案例,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情境,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学习情境的模拟,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对新教育改革提出的新的要求,并且能够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原始素材,搭建学生愿意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在新教育环境之下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的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缺少了生活的成分,显得有些枯燥、枯燥。所以,在课堂中,要充分运用生活的要素进行灵活运用,并在课堂上创造有趣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在教学上进行创造性的改革,让初中生真正体会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并非一门无聊乏味的课程,它更贴近日常的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小组讨论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带来浓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利用道德与法治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仅能够对自己的人生有所了解,而且还对社会秩序和法律有更深的理解。营造浓厚的生活化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感受到把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应用到生活中的效果。学生的理解将会变得更加轻松,而且也能够在社会现实的引导之下,加入更多生活化的材料和内容,使生活氛围和情境教学都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比如,在学习《集体生活成就我》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干脆以小组合作和讨论的形式展开教学,让学生们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了集体生活对个人情感及生活内容的影响。集体生活使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教师也能为学生提出一系列在集体生活中如何与他人配合、如何获得自我学习体验的问题。在生活情境的营造过程中,教师打造了不一样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使学生能够在社会中成长,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能够与其他学生一起遵守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集体交往规则。生活化的场景使学生们感受到了生活与道德与法治相结合的亲切感,也明白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生活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这种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愿意放飞自己的思想,能够与其他学生展开头脑风暴,就道德与法治观念展开探讨,使讨论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内容也有助于对日常生活的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内容与集体生活有很密切的关系,学生每天生活在集体生活之中,借助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互动,对集体生活有了更完善的理解,更能够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引导之下与他人和谐相处,提升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并且能够实现知识和理念的互换分享。
初中生的好奇心一般都很重,对身边的一切都很有兴趣,对一切都很好奇,很有激情。所以,要想调动初中生的积极性,就要从多方面入手,把生活中的事例不断地加以运用,必须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让课堂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课堂氛围。但是,很多初中生的规则意识和纪律意识并不太规范,由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有很多知识是理论性的,如果脱离日常生活缺乏实际引导,不仅课堂缺乏互动性,而且学生也觉得课堂枯燥无味。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不能仅仅使用一些花哨的例子和教育形式,反而使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变得非常空虚,没有实际内容,因此教师应对此加以改善,使道德与法治课堂能够言之有物。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不再认为道德与法治是枯燥的理论学习,而是愿意开动脑筋把生活中的具体内容和道德与法治相结合,并能够与其他同学相互动,这种互动和交流是生活化探索的前提,也是学生愿意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前提。
比如,在学习《以礼待人》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引用孔子和孟子等,孔孟之道使礼貌和礼仪之邦的概念变得异常清晰,然后就是通过对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为什么要以礼待人?以礼待人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以礼待人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学生们就此展开探讨,并且也提出了礼貌对待他人的具体方法。还有的学生给大家分享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小故事,比如,父母是怎么教自己以礼待人的,到目前是怎么样督促自己以礼待人的,体现出了良好的家风和家教。于是教师鼓励学生都讲一讲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与他人相交流和接触的故事,课堂气氛非常热烈,这种对于生活化教育内容的探索使课堂上的互动性变得非常明显,教师愿意和学生交流,学生也愿意与教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所得。这种围绕生活化的互动往往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鼓舞了学生,也使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有信心。
在新时期,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专业的课程,其内容越来越难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因此,在对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更新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案例教育。为了能够把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内容真正渗透到学生的心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业余生活,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有利于促进初中生健康、积极的心态发展。学生可以在开展课余时间内,与同学进行互动,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交际技能,还可以极大地提高他们的正面情感。课后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并不限于单纯的游戏,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他们适当地走出书本,获得更多的信息,还可以组织一些校园内的辩论、角色扮演等课程活动,让他们体验到各种各样的快乐,从而把道德与法治的教育理念融入课堂中,对学生的健康心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道德与法治课堂需要学生积极地互动,这种教育活动和教育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师也愿意与学生共同分享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心得。
比如,在学习《做守法的公民》这个单元的时候,其中涉及了法不可违、预防犯罪、善用法律,这三节课的内容,教师围绕本单元的内容进行了主题课外活动,设计一系列与法律相关的知识点和案例,让学生们以不同的法庭角色出现,有的担任法官,有的担任陪审员,有的担任旁听者。教师让学生们根据不同的案例分析,了解为什么这种情况是违法行为?为什么法律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在预防法律犯罪的过程中,初中生应该做什么?善用法律但是又不过度使用法律,过度防卫是什么意思?学生在多种多样的社会活动中了解了法律的概念,并且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学生也有了社会主义自豪感,意识到了社会主义国家法治秩序和机制的先进性。因此,每个学生都立志要成为守法好公民,课堂上的“陪审员们”也能够就法律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提升了个人的表达能力,使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更能够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阐述这一观点均能成立。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考虑到学生对道德品质发展的疑惑,教师要在重塑其行为和观点的同时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重点关注学生的课内外思想变化。教师还可以加入更多的教育,体验和点评内容,使课外实践活动也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1] 韩金宝.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问题及对策[J].初中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12):47-48.
[2] 羊琳.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1(50):20.
[3] 刘雪.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研究[J].学苑教育,2021(34):89-91.
G632
A
1002-7661(2022)13-00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