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远峰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创新探析
陈远峰
(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思源实验学校,江西赣州341000)
信息技术是初中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标配课程之一,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不言自明。新课程教学改革大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尝试新颖的、高效的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发挥出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性,活跃课堂氛围,扩大教学产出效益,促进课堂教学的翻转。笔者结合教学工作经验,从教学方案设计、重视小组合作、培养自学能力三个角度,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教学创新
人类文明的进程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密切关联。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刀耕火种,广种薄收。先秦时代,人们千耦其耘,徂隰徂畛,生产力有一定的提升。自秦汉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权,铁器牛耕的广泛应用,生产力得以大幅上升。近代以来,以蒸汽机、内燃机、电力为代表的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商品经济的繁荣。至二十世纪中叶开始,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整个世界有机融为一体,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大爆炸时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模式,便捷了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新时代下,信息技术无疑是学生们理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而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优化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是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课题。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如何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展开讨论。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环节中,教师想要实现对教学模式的创新,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就必须要先做好对课堂教学创新关键点的了解。因为只有掌握了关键点,并采取与之对应的教学方法,才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实现教学工作创新的目标。
学生地位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的基础关键点。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被一再落实,教师想要实现教学质量的突破,实现教学工作的创新,就必须要先落实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可以得知,传统教学模式之所以效果欠佳,就是因为学生的存在感态度。在以教师为主的课堂上学生只是在被动地听和记,这对于以操作和实践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学科而言极其不利。所以,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落实学生的地位,更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信息水平、学习兴趣等信息素养,围绕这些内容进行与之对应的教学创新,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在课堂当中的学习体验,为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
学习模式的转变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的关键点之一。从课堂教学行为的角度来看,教师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学习模式,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课堂学习效果,所以教师想要追求教学行为的创新,就必须要将学习模式作为重点内容,因为只有学习模式实现了创新,课堂才是真正的创新。教师在反思以往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发现,无论是什么知识点,其教学模式都非常相似,教师讲解演示、学生模仿操作的学习方式,看上去非常有效,但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并不高,这让信息技术学科始终处在相对低效的状态之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要能够在落实学生地位的基础上,做好对学习模式的创新,围绕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行为能力进行学习模式的设计,才能够让课堂教学工作变得科学、有效。
在任何学科的学习中,课堂训练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这一点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表现中更突出。信息技术作为以实践操作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对其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绝大多数时间都来自课堂训练,因为课堂训练环节中他们可以完全自主操作,自己的一些想法也可以通过实践予以印证。然而,以往的初中信息技术当中,绝大多数的训练机会教师都是让学生在模仿自己正确的操作行为,通过按部就班的方式完成学生的训练。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强化记忆,但这种记忆更多是机械行为带来的,其在学生的脑海中并不深刻,持久性不长。所以,教师要改变训练的初衷,将按部就班的学习转变成为学生拥有自主性的学习机会,在按照教师教学内容进行操作的同时,也可以融入自己的想法,并通过探究的方式对其予以印证,从而明白教师教学的方式是最正确、高效的。当学生产生了这种学习体验之后,他们对于信息技术的记忆效果必然会得到提升,这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构建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教师想要通过对自身教育理念、教育行为的改变推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工作的创新,就必须要实现与传统教育的隔离,让知识内容能够以更新颖、有趣的方式予以呈现,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创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创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起点在于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案提纲挈领,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搭建了组织框架,明确了方向,并影响到具体教学方法的实施。不言而喻,每个教师在走上教室的讲台前,都会围绕教学主题做好准备工作,从而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地开展教学工作。但是,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不少教师在备课时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对教案的设计中,同时教师对于学生们的情况,如接受能力、个体差异、学习兴趣等则相对缺乏考量。简而言之,备教材而不备学生,导致了初中信息课堂上的“教”“学”信息不对称。日长月久,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难以被有效激发,学习热情直线下降,课堂上出现了教师“自说自话”,学生“置若罔闻”的消极现象,而这种消极现象对教师、对学生都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创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需从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切入。准备工作中,教师不仅要面向教材文本和教学大纲,更需要将学生们的情况考量进来,综合比对,删繁就简,去芜存菁,确保教学目标、节奏、内容和过程,与学生们的实际学习需求相互契合。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就教学目标而言,应细化分项,最好做到一节课对应一个教学目标。有的人认为,初中学生记忆力良好,反应敏捷,思维活跃,学生们学习潜力巨大。倘若一节课只要求学生们完成一个较小的学习任务,达成一个小小的目标,是否会影响到教学进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信息技术的学习,夯实基础十分关键。信息技术具有彼此交融、相互串接的学科属性,在学习中能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事实上,作为教师,完全不必担心学生们学得少,只要学生们能够对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学习的深度与宽度自然会水到渠成。相反,在教学中应切记贪多嚼不烂,大量的、无序的信息输出,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价值,不仅增大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也让学生们感到疲劳。布鲁纳认为:“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布鲁纳的观点映射于教学中,即是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习需要积极勤奋,需要主动出击,学生们在学习中表现出的“等、靠、要”惰性思想,是教学最大的障碍。优化教学方案,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少教多学”,设置悬念,提出要求,组织学生们开展探究性学习,而教师则需要学会适当地沉默与及时地后退,将课堂还给学生。
创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应重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合作学习的好处很多,如可以增强学生们之间的信息交互,学生们在分享、交流、互助中,集思广益,思维碰撞,有利于克服难点,增强学生们对信息技术学习的自信心。合作学习中,学生们可以观察、模仿、借鉴同伴身上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查缺补漏,提升自我。合作学习开展后,学生们之间围绕学习主题,难免存在分歧、误解等,而在反复地磨合下,学生们能尝试着调节个人情绪,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包容与理解,这显然有助于学生们身心健康的成长。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让学生们对自己、对学习、对他人、对团队负责,主人翁意识从而得以形成。从学科属性出发,如上文所述,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学生们开展探究性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落实探究性学习的重要路径。信息技术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具有科学、人文、美学、工具等多重属性。信息技术的学习,不单单需要脚踏实地的态度,还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和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柔韧性。毋庸置疑,不少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从最初的兴致昂扬,转变为兴味索然,只间隔了极短的时间,究其根源,是学生们缺乏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导致学习中的枯燥性替代了积极性,挫败感大于了成就感。因此,创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重视并引导学生们开展好合作学习势在必行。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们的合作学习包括小组组建、运行及反馈三个部分。其一,小组的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很大程度在于小组内部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而往往与小组的人数多少无关。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们自主权,鼓励学生们自行组建小组,自行推选出本小组的组长,并为自己的小组取名。取名的目的在于彰显个性,同时也利于增强学生们的集体归属感。需要注意,学生们在组建小组后,教师应有意识观察各小组的情况,避免小组之间的综合实力差距过大。如发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应耐心与学生们沟通,灵活加以调节。其二,小组的运行。如果以时间为节点加以划分,在一节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学开始后,教师为学生们引出本节课的目标及学习内容。接着,给各小组十分钟时间,让学生们思考学习主题,并采用各种方式走进学习主题。小组成员可以翻阅教材,找寻关键句、关键词,或者在阅读后自行归纳中心思想。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因为没有教师的直接“下定义”,新概念、新知识、新观点的融入,与固有的知识体系将发生“碰撞”,其结果会让学生们产生格格不入、不可思议、难以想象等主观体验。接下来,通过共享多媒体课件、询问学习网站、播放微课视频等方法,驱动小组内部展开讨论。讨论围绕学习主题展开,时间大致为15~20分钟,讨论实质是小组探究的过程,此时教师可随机参与到任一小组,观察学生们的学习状况,适时地为学生们指点迷津。其三,小组的反馈。这一阶段,也即是课堂的最后10分钟左右,以项目、任务的形式,检测各小组的学习成果,并就学生们提出的难点展开分析。由于学生们之前对难点问题已经进行了尝试和专研,因而在这一阶段能够做到一点即通,效果较理想。
学不可以已。学习永无止境,不会因为下课铃声响起而戛然而止。初中学生学习效率高,但学生们对学习有着狭隘的认知。有的学生在下课后,尽情游戏,将学习仍在一旁,从不理睬。当然,教师鼓励学生们学会放松,学会劳逸结合。但是,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尝试着继续学习、自主学习,未尝不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此外,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在生活中、游戏中、社会交际中丰富自我,增广见闻,这显然对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是强有力补充和拓展,意义重大。客观来说,在课堂上,教师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小组合作固然对学生帮助巨大,可也存在某些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也在客观上限制了学生们的学习。因此,无论是从学习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成长的角度分析,学生们都应该学会自主学习。思想决定行为,意识主导行动。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是引导学生们转变观念,在课后主动学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与环境大有关联,作为教师,应为学生们作出表率,坚持学习,并在班级中树立典型,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其次,学习方法的传授。有的学生看见同伴学习,也会主动学习,但遭遇困难后,逆反心理大盛,随即排斥学习。任何人在自主学习中都会遭遇各种困难,因而掌握战胜困难的方法十分关键。比如说,分解法。面对困难时,循序渐进,一点点前进,不急于一时解决。又如,印证法。当对理论知识在理解上存在障碍时,可将理论化为实践,在动手操作中寻找答案。反之,则可以从理论知识中破解上机操作的问题。
总而言之,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予以创新是推动学科良好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方法。在实际工作当中,教师想要进一步落实创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应循其本,优化教学方案,在保障教学信息对称的同时,削弱学生们的依赖心理和惰性思想。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探究式学习机会,重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探究性学习,为学生设计具有创新的训练模式,让学生们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感受信息技术知识的魅力,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将信息技术融入生活元素,让学生可以学有所得,实现学以致用。
[1] 傅绍恒.如何提升自己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J].科技风,2018(10):1.
[2] 朱春宇.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的对策研究[J].内江科技,2021(01).
[3] 郑银春.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乐园,2019(3):1.
[4] 张宇红.浅谈分层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高考版,2020(35):2.
[5] 曾朝坤.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9(4):128.
[6] 褚洪彦,丛巧花.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教师如何改进传统教学方法[J].新校园:上旬刊,2017(9):2.
[7] 张君.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总结报告[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03):1.
[8] 莫云根.翻转课堂模式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设计——以苏教版“研究报告美化”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21):3.
G632
A
1002-7661(2022)13-0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