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活化情境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探索

2022-03-16 08:27吴天秀
读写算(上) 2022年5期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知识情境

吴天秀

利用生活化情境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探索

吴天秀

(甘肃省永登县柳树镇黑城小学,甘肃永登730300)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情境教学改革要求开始流行于小学数学教学领域之中。小学数学学习注重有效性,数学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理论结合实际,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的可用性,并对最终推进数学课的教学效果加以辅助。本文将结合生活化情境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加以探究,大量汲取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和资源,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化的改进方案。

生活化情境;小学阶段;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其作用非常显著,地位极其重要,教师一定要对数学学习予以充分重视,要让学生们意识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才能够快速地理解世界,并改变世界。生活化情境能使学生更好地发现数学奥妙,不断提升数学思想水平及核心素养。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教材,在生活中学习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小学数学融入生活情境优势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包含很多的公式、复杂的图形、加减乘除等,这些内容较枯燥,这使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很难提起兴趣,加之小学阶段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于理论性内容的学习缺少积极性,甚至会产生抵触心理。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特点,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自己抵触的内容时,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也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主要原因,难以深入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情境,引入学生熟悉的内容,将生活与数学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开展。

(二)提高知识的直观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知识的直观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对数学内容有更直观的认识。数学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有一定的区别,数学知识较抽象,这使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陌生感,严重的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而为了改变学生这种情况,教师要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创设生活情境,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形象化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较薄弱,这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付出更多的努力,结合小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将抽象复杂的知识转变为易于学生理解的内容,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后,学生可以更高效地学习,从而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在实践教学中,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事物接受和理解能力不同,特别是对于复杂的数学知识,有些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有些学生学习起来却非常困难,这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融入生活情境,使教学内容更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二、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实施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均生活在课堂环境之内,为了能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数学概念和原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更加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采用不同形式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利用更加直观的生活案例让学生感同身受。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验不足”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在课堂上感受生活教学的重要意义。实用性不言而喻,为了进一步加大数学学科的实用性,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教师不应单向地灌输知识,而是应该把生活素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之内,采用更加新奇的方式唤醒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创设与数学息息相关的生活化课堂,才能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生活的空间之内。数学原理无处不在,教师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并探索新的数学事物,保持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这种新鲜的感受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势必难以忘记。教师将一些生活中的学习素材引入课堂之中,借助多媒体教材和电算化工具,引发了学生们对于生活素材的学习热潮,渴望利用心中所学、解答眼睛看到的疑惑。教师善于设计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则更容易让学生跃跃欲试,在讨论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借助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办法把生活素材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之中,以小见大,以新奇的形式引导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及其他知识学习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理。

比如,在学习“正确使用小括号解答一般二步应用题”环节时,教师首先进行新旧知识的沟通,建立联系,说出运算顺序,然后口算运算结果:8+2×3、45-(3+7)、(26-14)4÷6,列出以上算式说出各个部分的名称,口算出具体结果:350减去240,差是多少?270×3,积是多少?能够让学生正确地使用小括号解答一般二步应用题,首先应学会分析文字叙述题意,根据题意用混合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解答一般二步应用题。这样做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初步掌握文字题的结构特点,并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进一步加强对四则运算概念的理解,强化运算顺序及小括号的应用训练。以这样的计算方式能够让学生很快地带入到学习情境之中,在讨论和引入环节内学到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快速地加大了数学学科的实用性,用现阶段的数学知识感受与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生活化课堂,学生对于新知识将更好奇,而且也能够更加自信地找到所需知识,力争使小学数学学习过程精益求精。

很多社会的问题与学生的日常吃、喝、住、行息息相关,教师只要能够列举一些简单的案例就能立刻引发学生的共鸣。很多小学生对于吃和花钱都非常敏感,有的时候在家里也会听到家长说类似的问题,因此,教师只需要把这些问题稍微一引入,就能够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开动小脑筋,想到平时父母教育自己的办法和教师教的办法进行对比或联通,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能够达到学习过程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学生为主体,创设生活化情境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存在部分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使数学课堂毫无吸引力。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如果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则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反感,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低下,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在实践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教师讲学生听,课堂缺少师生活动,学生学习非常被动,这样的数学课堂使得学生思维受限,非常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以学生为主体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尤为重要,为学生创建一个生动的数学课堂,加强课堂中师生互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两位数相加减”内容时,由于学生之前学习了加减法内容,并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技巧,但是在新知识学习中,大部分学生还是感觉到有些吃力,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做到新旧知识间的连接,因此,教师需要创设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熟悉感。例如在一次春游活动中,班级有20位男同学、25位女同学,问班级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了春游?如果春游的公园每个游船只能坐五个人,问需要多少艘游船?在特定的情境中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数学课堂学生的接受能力会更高。

(三)挖掘生活细节,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数学知识的殿堂里面有很多具体的生活细节,教师和学生也借助生活细节,达成了共识。捕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现象,激发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良好欲望,从而能再现生活细节中的数学应用机会。在课堂之初,教师就与学生达成了共识,无论要应对的是多么复杂的局面,也更容易深入到相关知识的讨论环节之内。通过挖掘一个又一个的生活细节,给予相应的教学指导,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之内,深化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小学数学的知识,还能够把枯燥、死板的教学方法化身为更灵活的学习过程,改变了传统小学数学授课过程中学生注意力不足的问题。生活中处处都是细节,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达成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可以利用课堂语言,捕捉和关注身边的生活事例,让学生把具体的事例拿到身边讨论。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在课程教学中对于一些具体的事情进行探索,依据教材又高于教材,只有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教学,才是能够有效提升数学学习能力的教学。学生的眼光变得更加敏锐,能够利用灵活的学习方式,通过再现生活、自我控制,寻求生活案例中的数学学习元素,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并且改变了不正确的思维习惯,发掘学生的潜在思维,获得事半功倍的实际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24小时计时法》这一教学环节时,学生复习钟表的分针、时针等含义,在课下和家长进行了沟通,而教师在课堂上则专门专注于对于钟表的基本结构和进制进行讲解,同时又要学习电子钟表计时方式,学习24小时计时法的应用。借助生活素材讲解钟表的结构非常容易,教师借助生活素材进入课堂内的导入环节,首先询问学生们能不能看懂钟表上的时间,很多学生对于钟表时间一知半解,如果真正精细化地认定几分几秒,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把钟表放大,然后让学生根据分钟数开始数数,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找到钟表的基本概念,并学会转换为24小时计时概念,让学生们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问题的办法。有的学生发现了钟表和电子表之间的区别,并愿意和教师讨论不同钟表的分针和时针。虽然形状不同,但是总体来说只有两种不同的钟表形式,一种是传统钟表,一种是电子化钟表,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搞清楚分针和时针之间的关系了,即一小时等于60分钟、一分钟等于60秒的原理,就能很好地分析和判断钟表类问题的最终结果,这样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而且也愿意在课堂上对于该类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的结果也比较符合教师的教学目的,让教师觉得整体教学思路非常清晰。

教师挖掘生活中的细节,需要在平时特别仔细观察学生内心的心之所向,很多学生特别愿意在生活中发现各类问题,如果数学教师给予的指导到位,那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就可以从课上延伸到课外。很多学生愿意和教师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其中也不乏很多数学新知识。

(四)结合数学课外活动,加强应用知识意识

加强数学课外活动,教师采用多样化的生活化教学模式,面向学生的生活实践,在数学教学之中,通过组织生活化的教学,让学生更容易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进一步提升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教师组织的数学课外活动也深得学生之心。数学课外活动的内容比较丰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统一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更好地感受教育的实践意义,逐渐获得生活经验,加强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应用意识,并将这种应用创新意识作为主动学习数学的动力之一。很多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教育的过程中,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教师也深刻地意识到,仅仅依靠上课的有限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一系列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和生活化情境都融合在小学数学课堂之上,课堂上的教学和课后的课外活动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学生意识到了课外活动和理论知识之间的关系,教师也逐渐领悟到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生活化情境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比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课过程中,在课堂之上教师采用生活案例的方式教学,给学生创设了鲜活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在下课之后找到与分数相关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在下一节课再次阐述自己的认知。有的学生课后发现了分月饼就是非常有趣的分数认知案例,并且和自己的同桌积极讨论,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还画出相关图例,并在下一节课的时候,利用自己画出的小月饼分出1/2,1/4,1/6等等概念,不仅加深了理解,还带动了学生之间的创新认知。在课堂上引入更多的生活实践案例进行教学,提升了整体教学效率。教师也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领会到了生活化情境与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激发了学生对于数学的主动探究意识,尤其是这名同学选取的分月饼的案例非常有趣,在课后学生们还把分月饼、分蛋糕等等作为一系列同类问题,进行多人探讨,从而能够找到同类问题的统一解决方案,学会了举一反三,利用数学知识分析、理解实际问题。

数学课外活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一种现阶段提供的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法,利用数学学习打造一个另外的天地,数学天地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之中,指导了学生的外化生活,引领了学生的精神状态,从教材中挖掘生活化的学习材料,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学生团结奋进更好地学习,不断迈向新的学习领域,学业更上一层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教学是否能够落到实处,主要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到位,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非常有利,教师积极地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之上,能够让学生自行找到生活和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通过认知数学、认识数学,并理解数学实用性,将知识学活学通,真正学到内心之中,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将不断地提升。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学会改变应用教学方式,在生活实践中找到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1] 李启武.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J].学周刊,2021(16):17-18.

[2] 汪美琴.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J].名师在线,2021(13):76+84.

[3] 孙莉.“互联网+”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J].天津教育,2021(12):46-47.

[4] 韩瑞敏,张希芳.提高小学数学网络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探析[J].吉林教育,2021(12):64-65.

G622

A

1002-7661(2022)13-0088-03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数学知识情境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不同情境中的水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