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玉叶
小学语文教材中诚信课文的对比分析
钱玉叶
(江苏省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江苏昆山215300)
诚信教育是指一切有关诚信道德和诚信原则的教育活动,当前小学阶段的诚信教育主要包含三要素:诚实、守信、守则。本文通过对人教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含有诚信要素的课文进行对比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选文和课后、单元练习进行分类、统计、归纳,发现两版在“诚实守信”选文类型、形象的数量上都呈增长趋向,内容上都以榜样激励法突显“诚实”要素。同时,诚信教育在主题单元、选文的课后练习题中进一步得到了强化,但苏教版课文与单元练习的数量比例较人教版更均衡。
小学语文教材;诚信课文;对比分析
“诚实守信”是中华文化中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小学生成人之根本。教育部日前将“诚实守信”写入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将诚信教育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德育课程和文科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丰富诚信教育内容,寓诚信人物、事件等于课堂教学之中。由此可见,小学阶段的诚信教育是“诚实守信”传统美德传承中的重要一环,而教科书则是诚信教育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关小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愈发增多,但就小学语文教材谈诚信教育的研究却微乎其微。而笔者认为,语文教材在诚信文化的渗透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于是将人教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含有诚信要素的课文进行了简单的对比分析。综合前人研究及教育部指示,依据我国道德教育纲要、小学语文教科书教学建议,本研究中对诚信要素的分析,主要分为诚实、守信、守则三方面。根据内容的不同,将“诚实”要素细分为待人真诚、信任别人、做人老实(说实话、做实事),但其中也包括善意的谎言。“守信”要素具体为信守承诺;“守则”要素则是遵守规则。本文主要结合这三要素,从出示板块、选文特点、人物形象等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希望为语文教材在培植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内容编制、运用上提供一些多元化见解。
本研究统计单位是课文和课后、单元练习的数目,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对两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诚信要素进行频度分析和内容分析。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共12册,课文346篇,练习93次,诚信要素出现的频次共71次,其中课文65次,占课文总量18.8%,练习6次,占练习总量6.5%。苏教版语文教科书共12册,课文315篇,练习88次,诚信要素出现的频次共34次,其中课文27次,占课文总量8.6%;思考与练习7次,占练习总量8%。综合数据分析,发现苏教版、人教版教科书在“诚实守信”方面存在以下几点异同。
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材中设置凸显诚信要素课文主要是为了从思想层面培养小学生“诚实守信”的意识,而其在单元练习中多以口语交际的形式出现,最主要的设置目的是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衔接,着重训练小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诚实守信”这一道德标准。人教版比苏教版更倾向于用课文的形式呈现诚信要素,两版在课文总量上相差约10.2%。从课文总量上看,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似乎比苏教版更强调“诚实守信”。但苏教版教材通过练习呈现诚信要素的频率较高于人教版,两者之间的比例相差1.4%。
同时,无论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诚实守信”,通过课文呈现的概率都比练习高,但人教版课文与练习之间的比例相差将近12.3%,而苏教版在整体上较均衡。可见,苏教版在注重小学生“诚实守信”内涵提升的同时,也兼顾了诚信教育实践中的运用问题,因此通过课后练习加以巩固,实现均衡发展。而人教版在这方面却显得有点重“思想教育”,轻“实际操作”。
据以往的研究结果显示,不论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在选文上大多以伟人事件的记叙文为主,通过“不平凡”的革命领袖、科学家、战争年代的英雄、古代历史人物等形象,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这一崇高道德品质的灌输,造成教科书远离实际生活,忽视了平凡的人和事。而基于对最新版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统计,苏教版在选文的类型来源上又是较均衡的,而人教版语文教科书更是大多以平凡人发生的生活、事为主,占比41.5%。其次是伟人的事件,占比35.4%。最少的是童话故事,但所占比例也不低,达到了23.1%。由此可见,随着教科书的不断更新发展,两版在选文的类型上呈明显增长趋向。这说明追求生活化、科学化已经成为两版教材编写的一种普遍趋势,特别是依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尊重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帮助学生内化教材内容达到最优化。现今的语文教科书的编写以及使用,都逐渐从“学科为本”走向“学生为本”,着眼于教材的适用对象——学生,突出学生在教材使用中的主体地位。
正因如此,两版教科书在向学生进行“诚实守信”教育时也紧密联系低年级学情。与其他学段相比,低学段在童话故事类选文的数量分布上所占比重最大。但细分来看,苏教版在高学段童话故事类选文的数量分布位居第二,而人教版是中学段位居第二,在高学段则没有数量分布,说明其在各个学段的数量分布上有所欠衡。同时,从这类选文中的人物形象来看,除了儿童形象外,还多以动植物为主角。在人教版15篇童话故事类选文中,就有9篇涉及动植物的形象,占了60%;在苏教版9篇童话故事类选文中,竟有7篇涉及了动植物的形象,占了近77.8%。选文在赋予了动植物以人的性格特点的同时,还在讲述人与动植物以及动植物之间和谐相处中展示出来的诚信品质,从而调动学生探寻其背后的道德思想和价值体现,灵活生动地教育学生应“诚实守信”。
人教版在65篇诚信课文中,共有涉及伟人事件的选文23篇,占比35.4%;苏教版在“诚实守信”的27篇课文中,共有涉及伟人事件的选文9篇,占比33.3%。从数量比例来看,相差不大。但据统计,无论是哪个版本,在涉及伟人事件的选文上都是以榜样激励的形式呈现诚信要素。在涉及平凡人的选文上也是如此,唯有人教版《蓝色的树叶》一文中,注重从学生自身出发详细描写“道德两难”的选择过程,选取的事例也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读来尤为印象深刻。同时,借助学生的主动性和判断力对其进行诚信教育,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诚信的熏陶,在自主地思考中树立诚信理念,立志做诚信之人。
从总量上看,两版语文教材选文、单元练习中的诚信教育三要素:“诚实”“守信”“守则”要素在数量分配上都不够均衡,“诚实”要素所占比例总是高于“守信”和“守则”要素,特别是在中学段的选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可见,诚实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最受到教材选编者的重视。
具体来看,在诚信要素内涵的丰富性上也做得不够到位,较单一。即使是“诚实”要素的选文,大多也是以待人真诚为主。人教版53篇“诚信”要素的课文中,有49篇“待人真诚”的课文,占比92.5%;苏教版21篇选文中,有17篇“待人真诚”的课文,占比81%。而涉及较少的守则课文基本上都是以守时为核心,略显单薄。
另外,人教版65篇“诚实守信”课文中共出现4次,6篇单元练习中共出现1次;苏教版27篇“诚实守信”课文中共出现4次,7篇单元练习中共出现2次。相较正例而言,不论是哪个版本的课文、单元练习中有关诚信要素的反例,本身出现的次数不算多,但相比而言,苏教版反例数量的占比比人教版略高。并且从两版为数不多的反例来讲,就算出现也都全部集中在了“诚实”要素上,而其他要素的反面教材均有所缺失。
通过数据可知,两版教科书中都单独有一个与“诚实守信”相关的主题单元,人教版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以诚待人”,苏教版则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人文精神”,主要的设计意图是利用主题一致原则强化巩固诚信要素,集中性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另外,在“诚实守信”的选文上,两版有两篇内容相同课文,如人教版第9册《钓鱼的启示》和苏教版第6册《“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课后练习题分别为:“想一想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么做?”;“‘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虽然两版课后问题的提法有所不同,但都是侧重于让学生理解“守则”的价值,即使在没有人的情况下也要遵守约定,教育学生“守则”不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而是自我行为的约束。又如两版都有的《珍珠鸟》这一课,人教版的课后练习为“想想‘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结合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体会?”苏教版的课后问题设置与其如出一辙,为“默读课文,说说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在这一问题的设置上,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在课文情境中寻找到信赖的正确打开方式,明白信赖的价值。据以上分析,两版课后练习命题点都在课文“诚实守信”的核心要素上,诚信教育通过明确要素功效和联系生活实践的方式,在这类的课后练习中有着明显的直接渗透,其实质目的就是为了巩固加强对学生诚实守信品质的培养。
通过人教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对比分析,在初步获得了两者的一些异同点,同时获得了如下几条“诚信教育语文化”的教材编制、实施建议,以期望更快更好地实现诚信教育目标——培植小学生诚信品质。
基于新课程改革以来突出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现状,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强调“以学定教”,过渡到教科书编制的选文环节应为“以学定文”,应着眼于从学生实际水平和心理特点出发,以儿童的视角选编教材,从而逐步健全小学语文教材下诚信文化的结构框架。这样更易于学生体悟“诚实守信”的核心要素,使他们从内心深处真正愿意接受诚信教育,而两版教材在童话来源的选文上不低的占比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同时“诚实守信”是需要从身边的小事起,渗透于日常生活中,以此激发学生的知行转化。因此,在选材上,两版教材都应继续向关注学生现实迈进,让学生产生代入感,感悟具备诚实守信优良品质的重要。这样才能更好地关注学生个体的切身经验,摆脱纯“灌输式”的抽象诚实守信教育。
在选文呈现形式上,除了提供榜样示范外,还可以通过道德两难法、同辈激励法等。特别是应该让道德两难成为“诚实守信”类选文动力源的基础上,在文本中创设与现实生活同构的环境,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产生道德冲突,站在儿童自身角度以道德人思考“诚实守信”的课题,从而积极向文中赞扬的“诚实守信”的品质靠拢,自觉培养道德判断能力,培养诚信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最终将诚信理念内化为自己的道德需要并外化于道德行动之中。
诚信教育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其中有一条明确的共识是教科书的编写要体现诚信要素。教科书在选编诚信课文时应着力改变诚信要素单一、不均的现状,在选文的类型上,应该追求多元全面;在选文的数量上,应该追求平衡增长。根据已有研究发现,关于诚信要素的内涵各抒己见,莫衷一是。其实,“诚实”要素的内涵可以有很多,包含待人真诚、信任别人、做人老实(说实话、做实事),其中也包括善意的谎言等;“守信”要素也可以具体为信守承诺,主要有遵守约定、有信用、信誉等;“守则”要素则是遵守规则,还包括守时、守纪、守法等等。那么,教材编写者可以参考多家之言,在“诚实”“守信”“守则”各要素都有所涉及的基础上,拓宽各要素的数量范围,丰富各要素的精神内涵。将诚信要素多元、平衡地融入各个学段的教科书中,才能在引导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诚信观时,不仅仅对“诚实守信”有概念的把握,更对诚信品质有内涵的提升。
另外,在诚信要素反例的运用上,也不应只局限于“诚实”这一要素上。在各个要素上都加以合理地运用反例,才能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失去诚信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恪守诚信做人的原则。因此,利用正、反例不同的效果呈现更佳的课文内容,是教材编写应当考虑的选文标准之一。
诚信教育不只是为了培育诚信意识的教育方式,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习得良好的诚信行为采取的教育活动。虽然诚信教育的内容很广泛,可最基本的立足点就是从小处入手,体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诚信教育的小型实践活动,主要是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板块中的“口语交际”。在教材的编制环节,两版都要维持课后练习贯彻诚信教育的问题设计,但人教版还应向苏教版教材积极借鉴“口语交际”这部分的内容、数量安排,着重改变重“思想教育”,轻“实际操作”的诚信教育体式,致力于通过课后练习对课文诚信要素加以实践巩固,实现“诚信教育与诚信行为相互对接”的教材设计宗旨。
在教材的实施环节,教师需合理利用课后练习,借助诚信核心要素的价值,联系学生生活实践的诚信教育方式,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同时要注意的是,很多教师抓好了课后练习,但往往忽视了单元练习中“口语交际”的诚信实践价值。其实利用好这一部分有关“诚实守信”的内容,对学生的诚信行为的塑造具有莫大的帮助。教师可以通过同桌、小组合作练习,班级评比的形式,开展课后的口语交际环节。既不耽搁上课学习的时间,也能在课后恰如其分地将诚信要素贯穿小学生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中,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诚信体验,积累经验,为诚信道德的提升提供基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总之,诚信教育不仅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小学语文的一项基础工程。通过对比人教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诚信要素,进一步明确了诚信教育需培养学生从守时、守信、守则的诚信意识向诚信行为转变的价值。“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语文教材应主动承担起培养学生诚信品质的重任。在教材的编制过程中,注意树立儿童视角和设置道德两难问题,并促进诚信要素的多元、平衡。同时,教师要注重钻研语文教材,将其与学生特点结合起来,发现其中诚信的教育点,发挥课文以及课后、单元实践练习的主渠道,将语文教学与诚信教育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1] 蔡小川.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诚信教育的渗透[J].语文天地,2016(12).
G622
A
1002-7661(2022)01-017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