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巧妙融合德育

2022-03-16 05:19雷鸣亚
关键词:体育训练体育教师德育

雷鸣亚

高中体育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强健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职责。同时,在夯实基础体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生个人的综合发展也离不开思想道德品质的不断提升。因此,体育教学除了基本的学科教学目标与学科教学任务之外,也要强调体育教学中德育的融合,通过体育教学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并进行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环节既要意识到学科教学与德育相融合的必要性,也要把握德育特征、把握德育特点,从学生个性出发、从学校教育背景出发,利用体育课堂独特的设计模式、课堂组织形式,在体育训练与德育的融合中持续在高中教育环境下进行德育渗透,通过专业学科中德育的有效渗透推动学生道德品质的不断提高。

一、德育在高中体育中融合的必要性

高中生参加体育训练能锻炼其体魄,也能为其提供放松解压的时间。高中生面临着沉重的高考压力,而体育提供了身体活动、心灵放松的空间,对于高中生劳逸结合、科学开展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体育学科教学立足于人才强身健体的培养目标,在实践环节也有着综合性的特征。体育训练除了简单的体能练习之外,也有着精神意志的培养,以及智慧的渗透、道德内容的融合。

高中生对社会的认知不断加深,对社会的参与能力不断提高。高中体育立足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运动优势,运动过程中涉及的运动品质、体育品质,则可以通过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来提升,在学生体能强健的基础上,对高中生的社会认知、社会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体育教师要在认知体育、理解体育、掌握体育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道德意识。

体育训练强调长期持续,而学校的体育教学则有着时间固定、方式固定的局限,德育在高中体育中的融合可以通过对体育精神的讲解,帮助学生把握体育运动项目的核心内涵,在学生树立正确体育意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更加规范、更加有效、更加规律的体育习惯。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能使学生正确理解体育,在体育课堂学习基本的体育技能,并在生活实践中持续开展体育锻炼。

高中生在紧张的学习状态下,会产生较大的学习压力,个人的良好学习状态也会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有效组织高中体育教学,德育与体育教学相融合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绪与情感,让学生在相对激昂的运动状态下保持积极的情绪。体育课能有效缓解学习的高压,在健康运动中保持积极的情绪,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得到压力的释放,也得到情绪的宣泄。

德育与高中体育的结合,除了对学生个人全面发展和良好学习状态的保持方面有着积极意义之外,德育与高中体育教学的融合也能推动体育教育的持续创新。相较而言,高中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并不像学科教学那样受到教育者和学习者的重视,而高中体育教学在不受重视的教学环境下也存在着教学滞后、教学方式落后等具体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接受习惯、运动习惯存在差异,进一步影响了中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德育与高中体育教学相融合的理念下,高中体育教师要积极创新课堂教学,调整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个人需求为方向的持续性教育改革能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推动高中体育教育实践的创新发展。

二、高中体育教学与德育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虽然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面对体育活动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差异,德育对体育的渗透效果仍然较为有限,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首先,有的教师虽然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德育,但却忽视了在体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的教师将体育训练与课堂体育教学割裂开来,体育训练中只是单一地强调从体育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体能的训练,片面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强调课堂的趣味性与生动性。这种不全面、不科学的体育教学方式影响了体育教学价值的发挥,也不利于彰显德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意义。

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多种能力综合训练非常必要,德育与体育活动之间人才培养目标上的一致性指导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个别体育教师尚未充分意识到融合德育渗透与体育训练必要性的情况,在设置教学目标和组织教学活动时所思考的人才培养方向较为片面,体育训练中德育渗透的不足也影响了长期持续体育教育的开展。

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学习背景、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差异性关系着课堂设计的难易,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把握分层原则、把握学生的差异性特点,既强调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也强调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设计学生可以有效探索的课堂。而当前的体育教学并未充分认知学生的多元化特征,德育渗透强调单一固定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机械地进行德育知识的融合,并不利于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活学活用,教师只强调德育渗透的形式,忽视了从更深层次出发把握德育对学生个人发展的积极意义,导致了人才培养工作的片面性,以单一的方式训练单一的能力,并不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也不利于体育课堂教学工作的进一步优化。

三、高中体育教学与德育融合实践策略

高中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是较为先进和科学的教育理念,教师在落实环节要立足学校的体育教学背景,立足学生的德育情况、运动素质情况,在分析学生、了解学校,把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行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教育实践中,德育与体育课堂的融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具体的策略:

(一)利用体育课程资源进行德育渗透

高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质量依赖于教师教学活动设计的科学性,有的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有着较为片面的理解,虽然有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识,但对德育的基本内涵、德育的核心理论缺乏深入的了解,在体育学科与德育的融合渗透上存在着片面的理念,没有掌握德育与体育相关的核心要素,在选择渗透方法、融合方式时也带有一定的机械性。

因此高中体育与德育的融合要从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出发,在掌握体育课程实施必要条件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开发资源,创新体育课程,立足课堂的教育环境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体育教学涉及教材设计、器械设计、体育教师三个主要方面,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首先要从体育教材出发,根据当前的体育教育现状不断创新课堂实践方式。体育与德育的融合强调教育形式的拓宽,当前体育课堂所采用的相对单一的体能训练模式,对学生兴趣的激发、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有着一定的限制作用,因此体育教师要结合体育教材,分析国家的体育发展目标,明确地方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学校课程组织和体育活动设计的基础上,立足德育与体育相融合的教育理念,持续完善体育课程,积极挖掘体育教材中涉及的德育元素,并在课堂上、在体育运动中展示德育内容。

为了尽可能地开阔教师的德育渗透视野,学校可以从案例教学培训出发,使体育教师意识到德育渗透的必要性,通过观摩学习、跨专业了解德育知识、学习德育理论等方式,不断加深教师的个人德育理念认知,保障德育渗透效果。

(二)创设德育渗透的体育活动

学校开展体育运动,其核心的目的在于进行人才培养,而体育学科中的德育渗透要从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实践出发,分析课堂中适合渗透德育的环节与德育的内容。面对当前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强调体能训练,忽视体育精神掌握、道德素质提高的教育实践方式,教师要从体育活动的设计、体育课堂的创新出发,有效组织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开展自我教育,进行自我反思。在德育渗透贯穿体育教学过程始终的基础上,使学生在多种类型的体育活动中发扬竞技精神,提升体育品质。

学校的体育活动设计往往存在着形式单一、学生机械模仿的问题,针对德育与体育教学融合的要求,体育教师要主动为学生创设相对真实的体育活动场景。以“跑步、跳跃”等基础体育学习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体育竞赛的方式,在规则的约束下要求学生开展体育训练,通过参与课堂的“体育竞赛”使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拼搏精神、清楚体育竞赛公平竞争的基础原则。

在学生了解体育规则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规则这一具体的德育内容进行拓宽,从“体育规则”延伸到“社会规则”,在学生了解和遵守体育规则的基础上,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也能理解并遵守社会规则。教师在指导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不同体育竞技结果。学生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挫折,在社会实践中也会涉及各种情感体验。在体育融合德育渗透的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地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培养良好的体育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艰苦比赛之后的成功或失败,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败观、体育观,使学生既能从成功中汲取经验,也能从失败中总结教训,在艰苦的体育竞技中,培养学生勇于开拓的精神。

面对当前强调核心素养的人才培养要求,体育教师要把握体育的学科特点,立足体育课堂,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训练。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德育的融合能丰富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也能推动体育教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利用课堂渗透德育,推动德育与体育相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体育课程资源、教学方法、体育训练多个角度出发,强调体能训练环节的德育渗透,让学生感知与理解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认知与思想品质。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体育教师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营养健康与体育训练结合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青少年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