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明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融合课程育人需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要围绕课程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课程思想内涵,充分利用时政媒体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道德认知,契合学科性质,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拓展空间体验式课程开发,必须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环境实际,着力于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体验式课程的开发,让学生在活动的体验中不断生成情感,形成认同。需要按照单元整合拓展空间的主题,按照主题的同类和活动类型的同类进行主题合并。七上第三单元围绕师生之情、亲情主题,课后拓展可以设计体验式课程,例如,利用“三行诗”表达对教师的感恩、利用“亲子厨房”促进亲子沟通、利用“背影”寻觅亲子沟通的感动瞬间,在活动中让学生产生对父母和教师的情感反思与认同。再如,道德与法治九年级拓展空间栏目,依据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主题设计“老家传统”的文化体验课程,学生通过探究广东的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的“老家节日习俗”、展示老家节日小器物等活动,在交流中感受广东文化的多样性,在碰撞中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以整合拓展空间课程素材,以整合的活动为体验方式,让学生在复合素材的体验中得到情感共鸣,在共鸣中增强学生对学科素养的情感认同,不断激发学生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使学生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具有很强综合性和生活性的学科,初中道德与法治拓展空间体验课程载体应与初中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相协调,借助学科体验式课程,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其他学科和领域的学习方式相结合,从而拓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领域和实施方式,以体现更丰富的课程价值。
首先,课程开发可以依托时政资源课程载体,通过丰富阅读的主题和方式,让学生锻炼分析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思维能力,明辨是非,学会理性参与,增强学生对学科素养的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的同时,实现更多课程价值内涵。“拓展空间”体验课程开发通过“时政阅读节”“模拟联合国大会”“模拟法庭”“学宪法”等体验课程载体,设计了“时政阅读心得”“时政阅读故事”“时政阅读书评”和“时政汇报会”等四个环节,重新系统梳理时政阅读成果,让学生针对时政新闻评论、新闻人物故事、党政报刊阅读摘录进行时政阅读和亲子阅读交流,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加深对时政新闻的认识和主流意识的认同,由道德与法治课组的教师进行阅读点评,让亲子在时政阅读中彼此影响,助力共同成长,促进生生、师生、家校间的情感认同,让学生逐步学会人际交往,学会健康生活。
其次,课程开发可以依托活动主题,系统设计活动课程,搭建亲子沟通平台,彼此反思过往,生成情感认同,认可彼此的价值。通过课程搭建亲子沟通的方式,培养学生沟通的能力。“拓展空间”体验课程开发围绕“认同”“反思”“能力”“价值”等课程主题,形成了“找寻父母一张感动你的背影”“亲子树洞”“亲子厨房”“一封家书”等四套不同主题的亲子沟通体验式课程。例如,“亲子树洞”亲子课程中,让学生和家长把自己在亲子沟通中的困难通过匿名的方式打印出来,然后由道德与法治教师收齐并放在“亲子树洞”收集箱,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抽取“树洞难题”,由孩子和父母共同帮助解决“树洞难题”,通过解决“树洞难题”、让学生和家长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找寻到解决自己“树洞难题”的路径。
最后,选择课程主题时,课程开发可以整合校本资源,从学校校本课程的特色出发,最大限度地挖掘校本资源载体,让学生在学校校园文化氛围中得到无痕教育。例如在七上第四单元围绕“对生命的思考”主题,“拓展空间”活动课程融合学校生命教育课程进行了系统设计,一是“榜样的力量”,让学生通过查阅先进人物的事迹感受生命的价值;二是“自救自护”,通过活动课程体验,使学生掌握实用性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拓展空间体验式课程评价制度需要学生认可才能够真正落实,学生不仅可以以主人的姿态参与制度的制定,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展现自我的能力,获得满足感和价值感。
首先,课程评价应注重个体与团队结合,以激发学生课程参与的动机。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到“过程性评价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的相互结合”,注重个体努力的价值,又体现个体在团队中努力付出的价值,在团队的带动和影响下,不断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动力,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有效开展,有效保证学生的课程参与效果。其次,以评价模块为抓手,引导学生自觉参与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拓展空间体验课程的评价以模块为抓手,把教学评价分为小组集体分和小组个人分两个评价模块,按照模块进行评价,让学生全程参与课程评价。在课程评价中,学生既通过小组讨论成果加分、发言次数加分、课程完成质量加分,又通过小组个人发言次数加分、课堂表现加分、科任加分、其他加分等,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依据特定情境和评价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评价解决方案,培养自己在课程实施中参与评价的能力,让学生全程参与课程评价。再次,课程以学生为落脚点,在教学评价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依靠学生选出的教学管理委员会实施课程评价,自主参与,担当责任,逐步让自己意识到自我的价值和团队的价值,从而获得更多满足感和价值感。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主体参与,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评价模块,注重评价的生成性、即时性、差异性、阶段性;通过评价的完善提升自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科学思维的生成;通过在评价中自主参与,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在评价中担当责任,努力成为有信念、敢担当的人。
教师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基于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整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拓展空间课程资源,基于立德树人的要求,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依托体验式课程设计,融合课程育人的要求,优化课程评价,把学生成长的问题变为学生成长的需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意义和自我价值的满足,让学生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发展成为有信念、敢担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