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氨蝶呤联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在儿童中重度特应性皮炎中的应用效果

2022-03-16 05:18宋秋荷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酸性

潘 莉 宋秋荷 朱 坤▲

1.江西省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江西九江 332000;2.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江西九江 332000

特应性皮炎为一种慢性皮肤炎性疾病,病情极易反复,且夜间发作频率更高,其临床多以皮肤瘙痒、干燥或湿疹为主要表现, 可对患者睡眠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其发病机制,考虑可能与机体自身免疫、 屏障功能异常及家族遗传病史存在一定联系,其中瘙痒和干燥是主要症状,但不同个体间的临床表现存在一定差异[1-2]。药物治疗为特应性皮炎的主要治疗措施,常用的药物主要有糖皮质激素、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等外用药以及免疫抑制剂等内服药[3]。 甲氨蝶呤是其较为常用的一种免疫抑制剂[4]。复方多粘菌素B 软膏是一种由多粘菌素B、硫酸新霉素、杆菌肽和盐酸利多卡因等多种药物共同制成的复方药物, 目前常被用于皮肤创面或细菌感染临床治疗,可对其疼痛不适等症状起到短暂缓解效果[5-6]。 本研究主要探讨甲氨蝶呤联合复方多粘菌素B 软膏对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儿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的90 例特应性皮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45)和对照组(n=45),各45 例。 对照组中,男22 例(48.89%),女23 例(51.11%);年龄3~8岁,平均(5.53±2.47)岁;病程1.5~4.5年,平 均(3.14±1.36)年;体 重8~15 kg,平 均(11.52±3.48)kg;25 例(55.56%)为中度皮炎,20 例(44.44%)为重度皮炎。试验组中,男21 例(46.67%),女24 例(53.33%);年龄2~9 岁,平均(5.49±3.51)岁;病程2~4年,平均(3.23±0.77)年;体 重9~13 kg,平 均(10.42±2.58)kg;26 例(57.78%)为中度皮炎,19 例(42.22%)为重度皮炎。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体重、病情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儿均自愿参与。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诊疗共识(2017 版)》[7]中的特应性皮炎临床诊断标准,经诊断其病情分级均为中、重度;②参与本研究前1 个月内未接受过其他相关治疗;③其家属均已知悉此次研究并已在相关同意书签字确认。 排除标准:①伴其他感染性疾病者;②伴其他皮肤疾病者;③已知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既往存在严重过敏史者;④依从性较差不愿配合者。

1.2 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先统一接受临床常规血液检查,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片(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200906,国药准字H22022674,规格:2.5 mg) 口服治疗, 每周用药剂量需控制在0.2~0.6 mg/kg,分首日早8 时、晚8 时和第2 天早8 时3次服用。 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复方多粘菌素B 软膏(浙江孚诺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200815,国药准字H20061269,规格:10 g)配合治疗,清洗干净患处,待皮肤干爽后取适量乳膏均匀涂抹,可通过揉搓促进药物吸收,2 次/d。 以上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2 个月后观察其疗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相关指标[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及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的变化情况、特应性皮炎症状评估量表(atopic dermatitis symptom assessment scale,SCORAD)及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index of eczema area and severity,EASI)改善情况、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儿童皮肤病学生活质量指数(pediatric dermatology quality of life index,CDLQI)评分变化情况。 ①血清相关指标:取所有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 作为检测样本,以速度3000 r/min 进行离心,分离出血清后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 所有检测设备及配套试剂盒均由美国Merck公司提供, 其中IL-4 参考值为0.45~1.11 ng/mL,IL-13 参考值为56.37~150.33 pg/mL, 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参考值为0.5%~5.0%。②SCORAD 评分[8]:SCORAD 为评估特应性皮炎患儿临床体征改善情况的常用量表,共包括6项临床特征,分值范围为0~18 分,分值越高表明其体征改善越差。 ③EASI 评分[9]:EASI 为评估特应性皮炎患儿症状严重程度的常用量表,主要包括头颈部、上肢、躯干、下肢等4 个部分,分值范围为0~72 分,得分越高表明其症状越严重。 ④CDLQI 评分[10]:CDLQI 为评估特应性皮炎患儿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常用量表, 共5 个条目,均采用0~3 分四分级法计分,分值越高表明其生活质量越差。 ⑤不良反应:本研究患儿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消化道反应、贫血、转氨酶水平异常等3种, 总发生率=(消化道反应+贫血+转氨酶水平异常)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及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IL-4、IL-13、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IL-4、IL-13、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治疗后的IL-4、IL-13、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及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的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及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的比较(±s)

注 IL-4:白细胞介素-4;IL-13:白细胞介素-13

组别 IL-4(ng/ml) IL-13(pg/ml) 嗜酸性粒细胞(%)试验组(n=45)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对照组(n=45)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2.42±1.35 0.41±0.25 9.821<0.001 192.33±15.42 121.32±10.15 25.803<0.001 7.66±1.36 3.65±0.51 18.520<0.001 t 两组治疗前比较值P 两组治疗前比较值t 两组治疗后比较值P 两组治疗后比较值2.33±1.41 0.83±0.76 6.282<0.001 0.309 0.758 3.522 0.001 193.41±15.11 145.46±10.74 17.351<0.001 0.336 0.738 10.958<0.001 7.52±1.48 4.73±0.72 11.372<0.001 0.467 0.642 8.211<0.001

甲氨蝶呤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免疫抑制剂,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血液疾病及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其是一种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可通过对二氢叶

2.2 两组治疗前后SCORAD、EASI、CDLQI 评分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SCORAD、EASI、CDLQ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SCORAD、EASI、CDLQI 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治疗后的SCORAD、EASI、CDL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CORAD、EASI、CDLQI 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CORAD、EASI、CDLQI 评分的比较(分,±s)

注 SCORAD:特应性皮炎症状评估量表;EASI: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CDLQI:儿童皮肤病学生活质量指数

组别 SCORAD 评分 EASI 评分 CDLQI 评分试验组(n=45)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对照组(n=45)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13.25±2.74 8.62±1.44 10.034<0.001 12.33±2.25 6.74±1.17 10.856<0.001 10.74±2.33 5.23±1.42 13.546<0.001 t 两组治疗前比较值P 两组治疗前比较值t 两组治疗后比较值P 两组治疗后比较值13.37±2.19 10.66±1.82 6.384<0.001 0.230 0.819 5.897<0.001 12.16±2.74 8.98±1.88 6.420<0.001 0.322 0.749 6.786<0.001 10.88±2.62 8.64±1.57 4.920<0.001 0.268 0.789 10.806<0.001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试验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5/45),与对照组的6.67%(3/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酸的还原反应进行抑制进而阻止其生成四氢叶酸,可有效阻滞嘌呤核苷酸及嘧啶脱氧核苷酸合成[11]。此外,也有研究显示,甲氨蝶呤在抑制部分炎症疾病方面也有着显著效果,可通过上述机制对T 细胞的繁殖产生阻滞效果,经活化的特异性T 细胞对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症状则有一定缓解作用[12]。 但需要注意的是,此药物或会引起患者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在采用此药治疗小儿特应性皮炎时需严格把控好用药剂量。复方多粘菌素B 软膏由多种药物制成,其中的多肽类抗生素对多数病菌均有着较强的抗菌效果,硫酸新霉素也可对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产生较强阻滞作用,进而实现灭菌效果[13];杆菌肽的作用机制在于阻滞细菌粘肽合成而促进其死亡, 对各种链球菌也有较强抗菌活性[14];而利多卡因则可对患处产生局部麻醉效果,一定程度地改善特应性皮炎患儿的临床症状[1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的血清炎症指标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均得到有效控制, 但相比之下,试验组的控制效果更佳,试验组治疗后的IL-4、IL-13、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多粘菌素B 软膏由多种药物复合制成, 用于特应性皮炎患儿可起到多靶点治疗效果[16]。 本研究中,试验组治疗后的SCORAD、EASI、CDLQ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种药物均会导致机体出现一些副作用,本研究中, 试验组患儿联合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与对照组的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所有患儿的不良反应均为可耐受,提示两者合用的有效性较高。 但小儿免疫机制较弱,为保证医疗安全,在对其进行联合用药时需严格把控好药物剂量。

综上所述, 甲氨蝶呤联合复方多黏菌素B 软膏可有效控制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儿的血清炎症指标及嗜酸性粒细胞水平, 且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 同时经两者联合用药治疗后患儿的生活质量可得到显著提升, 且并不会为患儿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高,建议在临床中可酌情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特应性皮炎酸性
斑秃合并特应性皮炎免疫学特性及治疗研究进展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野生木耳致植物日光性皮炎4例
空气污染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婴儿特应性皮炎严重度的相关性研究
益生菌在防治儿童特应性皮炎中的应用探究
论证NO3-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
烃的含氧衍生物知识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