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霞
(无锡市图书馆,江苏 无锡 214021)
当前,长三角地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针对单个公共图书馆的文旅融合实践研究。例如,周红雁分析了安徽省公共图书馆目前在地方旅游文化宣传等方面的文旅融合实践[1];廖鑫欣介绍了浙江省公共图书馆的合作融合、改造融合等文旅融合方式[2];施丽分析了上海浦东地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现状、难点,并进行了相关探索[3]。二是地方文献资源在文旅融合中的利用情况研究。例如,顾美雯以上海市嘉定区图书馆为例,从服务地方政府决策等方面探索利用地方文献资源推进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新路径[4];赵文萱从情境建构理论着手,介绍了金陵图书馆利用地方文献推出的“诗游南京”主题系列活动[5]。三是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研究。例如,郭芹以“安图文化研学一日营”活动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为公共图书馆优化研学旅行提供借鉴[6]。针对长三角地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的综合性研究相对较少,笔者尝试对长三角地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实践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探索和完善长三角地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策略。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将更加丰富,吸引读者和游客到馆学习、交流以及休闲娱乐。公共图书馆需充分挖掘建筑空间的景观价值,打造城市旅游新地标,让图书馆成为市民休闲学习的好去处。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新馆建设不断为图书馆文旅融合推进助力,新馆建设充分发挥图书馆建筑空间的景观价值,成为网红图书馆,吸引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打卡参观,如:苏州第二图书馆建设了我国首个大型智能化书库,应用3D等技术打造了儿童特色阅读空间、设计图书馆、数字技术体验馆等,吸引了众多公众前来参观。
主题图书馆通过收集和强化某一主题的专业文献,为用户提供主题鲜明的知识服务,体现差异化服务的理念[7]。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主题图书馆的建设更加注重空间构建、专业文献资源供给及馆员服务能力提升,主题图书馆建设不仅拓展了阅读空间,还增强了优质阅读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阅读融入生活,有助于提升公众对公共图书馆的获得感和满意度。长三角地区公共图书馆结合本地旅游资源构建主题图书馆,成为文旅融合的新趋势,典型实践有上海图书馆的生命科学主题馆、苏州市吴中区图书馆的运河图书馆、宁波图书馆的人文地理馆,以及上海浦东图书馆的傅雷图书馆等。长三角地区的主题图书馆建设集阅读、交流、活动体验等为一体,让读者和游客在新时代图书馆中感受新体验。
长三角地区公共图书馆不断在融合实践中创新,结合当地特色旅游景点,通过“行走+阅读”的形式为读者提供集寻访、品读、听讲、互动等多重体验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例如,无锡市图书馆整合旅游景点、博物馆、名人故居等多方资源,围绕“游学锡城名胜”“吴水潆洄”“经典不停步永远跟党走”等主题,策划举办系列文化走读活动,推出了“走·读蠡园”“荣氏百年不衰的精神密码”等专场活动;金陵图书馆策划了“诗游南京 文览金陵”主题系列活动,将流传千古的诗篇与二十四节气相结合,让读者在行走中对南京的文化古迹有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长三角地区公共图书馆还与文化旅游部门联手开展文化走读系列活动,结合传统文化教育、科普教育以及社会实践探索跨界融合创新路径。例如,2021年常州市图书馆联合常州市公园管理中心、常州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在东坡公园举办“寻访东坡先生”公益诗词游园活动。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走读活动是一种互动性更强,更具个性化、体验式的阅读推广新模式。
公共图书馆对本地区的文献信息进行搜集、整理、编辑、加工后发布旅游文化专题资源,是弘扬地方特色文化的新探索。长三角地区公共图书馆结合地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风光等旅游资源,加强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与整合利用,逐步推进各类专题旅游资源库建设,探索旅游文化资源宣传及旅游信息服务和管理。例如,上海图书馆不仅在网站设置旅游主题资源展示模块,还利用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微阅读·行走”的相关活动内容,并通过短视频、文字、图片等形式介绍上海的景点、名人等文化旅游资源;浙江图书馆建设了“风景浙江”“浙江省名山古寺旅游资源图库”等特色资源数据库,内容涵盖各市、县(区)旅游景点、名优特产推介等,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定期宣传浙江地区的旅游文化资源。公共图书馆发挥其在信息资源采集、加工、整合、揭示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建设发布旅游文化专题资源,有助于推动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公共图书馆尝试与旅游景区合作共建阅读空间,让游客在旅途中享受图书馆的优质阅读资源与服务,提升旅游体验的文化内涵。例如,宁波图书馆与多家旅游景点的酒店开展合作,在酒店大堂、休闲区域等场合打造不同风格的主题图书馆[8];丽水市图书馆依托总分馆建设与多家民宿合作,以“图书馆+民宿”模式为游客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依托旅游景点,推进资源和服务向基层地区延伸,让服务惠及更多民众。
文化创意产品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使其具有一定的收藏意义与纪念意义,能够激发游客的购买意愿,是区域旅游体验的一项增值服务。2018年,在河北廊坊举办的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上,多家图书馆展示了500多种文创产品[9-10]。公共图书馆依托馆藏特色资源或地域文化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能够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如:南京图书馆精心打造了本馆IP形象“南小茉”,研发与“南小茉”相关的文创产品,拉近读者与南京图书馆的距离;安徽省图书馆开发书房文创系列产品,包括布包、钢笔、笔记本以及书房摆件等,并设置“安图文创”展区对外销售。公共图书馆通过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满足读者和游客的文化需求,能够进一步推动阅读推广,增强旅游体验。
当前,长三角地区省级公共图书馆积极贯彻落实文旅融合政策,有序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文旅融合典型实践较多,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紧跟其后,也取得了不错的实践成果。但是,长三角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文游融合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文旅融合政策的学习及宣传不够深入,实践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二是优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的不多,资源共享、经验匹配等方面受到限制,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少。三是利用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文旅融合新技术平台的实践案例少,基于新技术的文旅融合服务内容和形式不够丰富;四是针对文旅融合服务人员的培养力度不足,参与文旅融合工作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有待提升。
长三角地区公共图书馆要树立文旅融合新理念,不断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模式和路径,推进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系统学习文旅融合相关政策和文件,充分认识参与文旅融合是新时代赋予公共图书馆的新内涵、新任务。同时,公共图书馆要在树立文旅融合新理念基础上弘扬和传承优秀地方文化,进一步推动地方文献的创造性转化,实现地域文化创新性发展,如:上海图书馆依据丰富的馆藏地方文献资源开发了“从武康路出发”导览应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武康路上的建筑历史、人文介绍等内容信息置于生活场景当中,市民、游客在游览时通过手机就能随时随地获得相关信息[11],提升旅游体验。
目前,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示范项目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民宿图书馆,如佛山市图书馆着力打造的“旅途晓读夜宿”品牌,建成并开放了10余家不同主题的民宿图书馆。二是研学旅行,如江西省图书馆的“赣图悦读研学营”项目,内容涉及红色教育、绿色教育、科技教育、国情教育等。三是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如湖南图书馆依托馆藏资源打造“难得湖图”IP,开发了一系列文创产品。四是主题分馆、城市书房建设,如东莞图书馆建设漫画图书馆,助力东莞动漫产业发展。长三角地区的公共图书馆要想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亟须拓展与其他社会力量的合作范围,如博物馆,博物馆丰富的展览资源和开阔的展览空间能够吸引更多的读者和游客,公共图书馆与博物馆合作共同创办旅游刊物或专题数据库,既能为游客提供便利,拓宽服务范围,又能促进图书馆旅游文献的开发和利用。
公共图书馆要积极应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构建文旅融合新技术平台,提升文旅融合的智能化、信息化程度,创新“图书馆+旅游”服务内涵与方式,推动图书馆服务效能和地方旅游文化魅力的双提升,如:陕西省图书馆探索开展“智能文化云地标”试点项目,在旅游景区设置“云地标”二维码,引导用户自主获取与景点有关的信息[12],有效助力陕西省全域旅游服务。长三角地区公共图书馆要应用智慧化技术和手段不断丰富文旅融合服务新体验,加强对新技术、新平台的开发和应用,可借助全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在长三角地区建立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综合性服务平台,提供多元化数字文旅服务,实现文化和旅游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助力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
文旅融合的深入发展需要一批具有开拓意识、跨专业知识积累的复合型人才。长三角地区公共图书馆要完善文旅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引进机制及使用机制,吸引更多人参与文化旅游服务,可以成立专门的文旅融合服务部门,一方面要制订系统性培训学习计划,加强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国家文化和旅游新政策、地方历史文化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学习,帮助优秀人才快速成长;另一方面要为馆员参加文旅融合研讨会等活动创造机会,鼓励他们“走出去”学习同行的创新举措和优秀做法,推动文旅融合深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