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洁,王亚峰
1.青海大学医学院(青海 西宁 810016)
2.青海省人民医院药学部(青海 西宁 810007)
心力衰竭(HF)是各种因素引发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使得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最终引起的一种复杂临床综合征。慢性HF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有呼吸困难、疲劳、咳嗽等,一般被称做心血管领域最终的战场[1]。全世界平均每年估计共有2 300万例HF患者[2],2006年美国共有510万例急性HF患者[3],随着近年来中国人口的老龄化,HF的发生率和患病率及其死亡率一直较高,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的统计结果显示[4]35~74岁人群急性HF患病率在0.9%左右,这已成为我国处理和减少其他各类心血管疾病面临的主要挑战。
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不同范围,可将心力衰竭分为射血分数降低(LVEF<40%)的HF和射血分数中等(LVEF 40%~49%)的HF,射血分数保留(LVEF≥50%)的HF[5],有效的治疗可以延缓HF的发作并延长寿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HF的治疗有着重大的改变,治疗重点从利尿、强心、扩张血管等方面改善短期血流动力学状态转变为通过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异常激活,进一步延缓心室重构,改善生存质量,使住院率和病死率等方面有所降低[6]。HF的常用治疗药物主要有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激活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7];洋地黄类药物地高辛、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如卡维地洛、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硝酸酯及肼屈嗪等[8]。尽管常用治疗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相关临床体征,但总体治疗效果不佳[9]。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是一类应用全新作用机制的慢性HF治疗药物,可以同时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和脑啡肽酶,然后起到抑制RAAS系统并升高内源性利钠肽的作用,可进一步对抗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导致的血管收缩、钠潴留和心肌重构等多种情况,研究发现治疗HF有较好的临床疗效[10]。但目前仍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验证该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只有缩小临床试验和实际使用的差距才能更好的促进该药被很好的使用。本研究将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6个月与>6个月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以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用药周期对慢性HF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从而对HF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帮助。
1.1一般资料通过医院信息系统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青海省人民医院诊治的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HF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标准:①入选的研究对象均符合《2018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和《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制定的HF诊断标准;②心功能在Ⅱ~Ⅳ级的患者,射血分数降低(LVEF≤40%)。排除标准:①已知肾小球滤过率≤30 mL/(min·1.73 m2);②患者有严重心律失常、高钾血症、感染、恶性肿瘤、胆汁性肝硬化、症状性低血压、胆汁淤积、左室流出道梗阻、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等疾病导致慢性HF加重的患者;③已知既往有严重肝肾肺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④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阿利吉仑者。选取的60例患者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43~82岁,平均(63.68±10.99)岁,心功能分级:其中心功能分级Ⅱ级患者14例,Ⅲ级患者29例,Ⅳ级患者17例。
1.2方法详细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血压、心率、心功能、血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给药剂量以及合并用药情况,根据治疗时间≤6个月和>6个月分为两组,比较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与上述观察指标的相关性和有效性。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71054;规格:100 mg×14片),所有患者均采用口服给药,原则上根据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的说明书给药,根据不同患者的基础疾病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具体的给药剂量实施个体化给药。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合并用药的其他常规口服药主要有:地高辛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片、氯化钾缓释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螺内酯片、呋塞米片等。
1.3观察指标①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血常规(血红蛋白量);②治疗前后彩超测定的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短轴缩短率。
2.1患者一般情况比较60例患者中25例用药随访时间>6个月,35例用药随访时间≤6个月。其中药物起始剂量为25、50、100、100、150、150、200 mg/bid,患者例数分别有1、20、15、13、1、3、7例;合并用药60例患者均使用了呋塞米、螺内酯、β受体激动剂,其中合并使用地高辛9例;合并使用药物阿司匹林或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的有20例;合并使用他汀类有25例;合并使用氯化钾缓释片的患者有22例;合并使用ACEI的有6例,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2.2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治疗≤6个月时,治疗前后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短轴缩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量和左心室后壁厚度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6个月时,治疗前后左心室后壁厚度与血红蛋白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高于治疗前、左心房内径低于治疗前(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不同治疗时间相关指标比较
HF是各种因素引发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使得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最终引起的一种复杂临床综合征。主要病因是心肌梗死、冠心病等造成的缺血性心肌病变[11]。HF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左心衰竭(59%)、心律失常(13%)、心脏猝死(13%)。慢性HF的发病率持续上涨,且逐渐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12]。目前临床上对该疾病主要以改善心脏功能,延缓心室重构为原则进行治疗,降低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主要方法[13]。研究发现沙库巴曲缬沙坦中含有的沙库巴曲成分在人体内代谢转化之后,通过阻断内源性利钠肽的降解过程,从而进一步扩张血管、减轻水潴留,使得心脏前后负荷减轻,逆转了心肌肥厚的进程,从而起到保护心脏的目的[1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后,≤6个月时,血压、心率、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量、左心室后壁厚度低于治疗前(P<0.05),由此可见,短时间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HF的治疗作用不显著,不能够在HF患者的血压、心率、射血分数以及左心房内径上有所影响,即短时间内对HF的治疗疗效不显著,但沙库巴曲缬沙坦在短时间内对血红蛋白量、左心室后壁厚度有降低作用。>6个月时,血红蛋白量、左心室后壁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比较仍然具有降低作用,治疗≤6个月前与>6个月血红蛋白量与左心室后壁厚度出现相反的结果,查阅文献暂无相关报道,可能是由于>6个月样本量较少,使得最终的效果不太显著,后期需要加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及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有所回升,基本达到40%以上,说明在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心功能有所恢复,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延缓病情发展,且极大程度促进了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本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HF,用药周期6个月以上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疗效。射血分数降低的HF患者需要长期坚持规律服药。
本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本院开始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时间晚,故收集的符合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少,而且在收集数据过程中有的患者检查项目不全,信息有所缺失,并且研究对象的基础疾病较多,用药情况复杂,这些均可能影响沙库巴曲缬沙坦在体内的代谢以及疗效,所以在随后的相关研究中,对于此方面仍需做进一步改进,尽量保证基础用药一致,才能得出相对准确的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