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思,王佳音,陈龙菊
湖北民族大学医学部(湖北 恩施 445000)
周围神经损伤大多是由创伤引起,严重的神经损伤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主要表现为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1]。与中枢神经系统不同,周围神经损伤后具有一定的再生和修复能力。临床上多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和辅助疗法进行治疗。现代医学通常使用包括神经营养因子在内的辅助药物,由于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给药途径尚不确定而受到限制。中医药因其多靶点、副作用小等优势受到关注,国内外学者针对中医外治法治疗周围神经损伤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中医外治法有较好疗效。本文总结了针灸、推拿、理疗、中药熏洗、穴位注射等疗法在周围神经损伤治疗方面的进展,以期为中医外治法在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周围神经”和“周围神经损伤”在祖国医学中没有明确的描述,但周围神经的功能及其损伤后的病症表现在中医古籍中早有记载。在功能上,周围神经类似于经络系统中的“经筋”,根据其损伤后的病症表现,将之归于“伤筋”“痹证”“痿证”等范畴。周围神经损伤属于经络伤,其损伤早期以痹症为主,肢体疼痛,肌肤麻木,屈伸不利,发病机理为气滞血瘀,当以活血行气通络。而损伤中后期,肢体筋肉失于濡养,肌肉失神经支配,肢体痿废软弱无力,肌肉萎缩甚则瘫痪,当属于“痿证”范畴。气血不足、气虚血淤为其发病机理,当以益气活血、以补求通。综上,周围神经损伤其病机核心为气血功能失常,以气血虚为本,血瘀为标,本虚标实。因此,在本病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运用益气活血法都是切合病机的[2]。
2 中医外治法在周围神经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外治法疗效独特、见效快,具有简单、方便、价廉等优点。中医对于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除中药内治外,中医外治法也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广泛运用于多个学科,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针灸针灸起通经络,调气血,扶正祛邪之功,为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最为有效的外治疗法之一。尚艳杰等[3]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电针结合康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能显著提高疗效,改善患肢功能,促进神经再生。有研究指出[4]运用电针治疗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可以提高运动神经波幅及传导速度,改善神经电生理疗效,且双靶点取穴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的单靶点。而神经电生理检测是评价神经损伤程度的重要方式,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客观反映轴突和髓鞘的病理程度。在动物实验研究方面,李文新等[5]采用不同频率的电针干预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大鼠发现,电针可有效抑制神经元凋亡,且低频电针在延缓神经元凋亡和加速受损神经恢复的作用中明显优于高频组,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周围神经损伤的再生微环境有关。刘玲玲等[6]在对周围神经毒性患者予井荥合灸治疗中发现,艾灸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中医症候疗效与周围神经毒性分级,较对照组临床疗效明显。有研究证实[7],电针和艾灸均能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改善骨骼肌萎缩,其机制可能与雪旺细胞的增殖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的分泌有关。综上,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临床研究,都证实针灸在周围神经的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机制与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抑制神经元凋亡和改善再生微环境有关。
2.2推拿推拿为施术者通过运用推法、揉法、点法、拿法等多种手法于施术部位,起到舒通经络,运行气血之功,改善局部微循环,刺激受损神经的再次生长,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沈熠等[8]的实验结果显示,“三法三穴”推拿手法可有效促进神经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调节神经调节蛋白1与其受体ErbB的表达水平,改善神经损伤处髓鞘的形态,加速损伤后坐骨神经的恢复。郭汝宝等[9]通过探讨推拿对神经损伤及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的保护作用,发现推拿治疗后失神经支配动物的肌肉湿重比模型组明显升高,且推拿治疗后显著上调了NGF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提示推拿治疗可以改善周围神经受损后骨骼肌萎缩,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郭丽娜等[10]临床运用针刺联合推拿治疗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取得较好疗效,明显减轻了患者的肿胀疼痛感,改善了患肢前臂功能,促进患者康复。有研究[11]指出推拿可以通过自噬、突触可塑性、轴突和髓鞘再生等多种途径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恢复,最终达到恢复感觉和运动功能的目的。
2.3理疗理疗可以调节血液循环,改善神经状态,促进修复,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12]电刺激是周围神经损伤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可以促进受损神经的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何莲等[13]对坐骨神经卡压伤模型大鼠予以低频电刺激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大鼠的神经传导速度、肌肉重量及髓鞘再生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谭润[14]通过临床研究发现,经皮神经肌电刺激疗法不仅能改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能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并刺激神经生长,进而促进患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恢复。Park等[15]对坐骨神经挤压伤大鼠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发现,挤压伤后3周和5周,治疗组大鼠坐骨神经远端髓鞘的形成和髓鞘碱性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在步态功能恢复方面,治疗组大鼠患肢的印迹宽度和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这提示运用体外冲击波疗法能增强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髓鞘再生和步态功能。
2.4中药熏洗中药熏洗疗法操作简便,通过药效与热力的联合作用促进病灶部位的血循环,刺激神经和自身肌体的调节功能,起到调和经脉,通畅气血的作用。何先杰等[16]对化疗药物所致周围神经毒性损伤患者予以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的方药熏洗治疗,结果显示,中药熏洗可显著改善患者四肢疼痛麻木的临床症状。张薇薇[17]报道,中药熏洗的外治疗法可减轻周围神经毒性反应、减缓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损伤患者血清中NGF的下调。郑仲华等[18]临床采用益气温阳活血的中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施以熏洗治疗,从中医证候、神经病变程度评分及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结果显示,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运用硫辛酸针治疗。邓翠[19]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中药熏洗外治疗法可改善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肢体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周围神经功能。综上可知,中药熏洗外治疗法对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损伤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确切的疗效。
2.5穴位注射穴位注射疗法是以药物疗效和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通过针药对特定穴位的联合刺激,达到治疗目的。李军等[20]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对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予以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电生理功能,加速神经修复。吴昭利等[21]临床研究表明,采用通麻汤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化疗药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对血清中NGF水平、中医证候量表评分、神经毒性分级等方面的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穴位注射未见不良反应。刘颖等[22]得出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用消旋山莨菪碱于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积分,加快神经传导速度,且副作用小,操作简便。
2.6其他疗法目前应用于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外治疗法除上述5种外,还包括足浴疗法、穴位贴敷、中药封包疗法等,皆获得了较好疗效。丁青梅[23]将8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甲钴胺片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消渴痹症膏穴位贴敷结合活络通痹方足浴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3.81%)低于观察组(95.24%)(P<0.05)。证明消渴痹症膏穴位贴敷配合活络通痹方足浴较单纯运用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更好,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李明珠等[24]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封包联合蜡疗治疗奥沙利铂引起的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观察结果显示,经黄芪桂枝五物汤封包联合蜡疗治疗后,周围神经毒性分级、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神经传导速度升高,由此证实黄芪桂枝五物汤封包联合蜡疗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方面的疗效。
中医外治法在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中发挥着切实可靠的作用,通过穴位注射、针灸推拿、中药熏洗等协同治疗,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均取得较大进展。今后需要加强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规范并统一针灸推拿操作标准,深入探讨中医外治疗法的作用机制,为中医外治法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提供更有力的理论依据和临床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