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慧
关键词:地方院校;师资国际化;国际合作交流;“请进来”;“走出去”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其中第三点提到通过选派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学术带头人等赴国外高水平机构访学交流,加快引进世界名校师资,完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推进外籍教师资格认证,加快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国际化是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有效途径,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国际视野的教师对高校国际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学术合作搭建校际合作的桥梁。高校中外籍教师、有留学经历的、外事较活跃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倾向于引入国外教育元素,营造跨文化学习氛围,注重启发学生的国际化思维。有留学、访学背景的教师,更热衷于赴国外参加国际会}义、访学交流、授课等外事活动。他们及时掌握世界学术圈的教学科研前沿信息,主动学习,积极更新自己专业领域知识,打破封闭的教学状态,向国际学术水平靠近,提高自我及团队的创新能力和学科水平,进而推动其所在学科的发展。
1师资队伍国际化的内涵及意义
师资国际化是指建设一支有跨文化教育背景的教师队伍,主要由三类人群构成:第一类人群是由学校派往国外访学研修后归国的各个学科中的优秀教师,第二类人群为拥有国际教育背景或在国外获得文凭的优秀人才,第三类人群则是来自不同国家的优秀外籍教师。这三类教师的共同点是有海外教育背景,具有全球化意识、国际视野、较强的外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能把握所在学科专业领域的国际现状和发展趋势,地方院校的国际化师资也应由以上三类人群构成。
美国学者Hares Van Ginkel认为,唯有师资可以达到国际前列水平,才能将大学引向国际化进程之中,师资的国际化能力对于教育乃至国家综合能力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功用。同时,他指出,通过引进或输出促进教师在国家之间进行相互交流与合作,促进本国教师国际化能力的提高,被称为师资的国际化,师资国际化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必要条件。我国学者陈学飞认为:“教师的国际交流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核心部分。具有国际知识和经验的教师可以直接推动教学、科研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一位有着广阔的国际视野、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国际前沿知识和信息、参与过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研究的高校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较好地讲解专业知识外,还可以向在校大学生传授当前最新的知识点及研究现状,不但能开拓他们的学术视野,而且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甚至开拓科研能力,提高我国大学生的素质。
地方院校承担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区域性经济国际化的逐步发展,要求地方院校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科研等方面都体现国际化,拥有一批优秀的具有国际化视野和高水准的教师,不仅能提升地方院校的竞争力,还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因此,地方院校师资国际化队伍的建设是高校发展必然选择。
2地方院校师资队伍国际化的现状
笔者所在学校——淮阴工学院,是一所地方院校,坐落于淮安,位于江苏省中北部,江苏省是科教大省,十分支持省内高校师资国际化队伍的建设,2016年江苏省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全省教学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苏办[ 2016] 27号),从外事管理层面进一步鼓励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支持和鼓励中青年教师赴境外访学研修,参与高水平国际合作,树立国际理念,開阔国际化视野,提升学科竞争力,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地方院校近年来也逐渐开始重视与国外教育机构的对外合作交流,通过大力引进外籍专家,重视外籍教师在国际化教学中的作用,鼓励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研修、参加培训,加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海外合作交流,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取得了一些具体、显著的效果。但同时,地方院校也面临着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资源有限、经费紧张、专任教师海外博士率低、对外籍专家吸引力低等种种困境,阻滞了地方院校师资队伍国际化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2.1积极“引智”,但外籍教师比例低,高层次海外人才不足
引进海外人才是提高地方院校师资队伍国际化的重要途径,地方院校积极聘请外国学者来校任教,外籍教师的比例也在逐年增长,但外籍教师总人数在全校教师总量的占比依然非常低,现有外籍教师主要来自亚洲国家,学校聘请外教来校任教的意愿明显,奈何地方院校在引进和留住外教来校工作的优势不足,如:地方城市的经济、人文环境,地方院校的岗位聘用、薪酬标准等与国际接轨的人事管理制度体系尚未健全,引进高层次人才受地方院校的学科平台等因素制约,如:地方院校硕士点少,没有博士点,实验室设备落后等因素远不能满足海外人才的科研需求,更不如省会城市及上海周边的高校及社会机构有吸引力,高层次外籍人才可遇而不可求,特别是语言类外教,更是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地方院校招聘外教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要想提升外教占比,学校面临着财政和人事改革双重挑战与压力。
2.2输入大于输出,“走出去”成效表现欠佳
本土师资国际化的路径主要以公派访学为主,且呈逐年增长趋势,但是本土专任教师赴海外访学进修监管制度和评价机制有待完善,每位专任教师海外访学的成效不同,有的教师访学回校可以发SCI论文1-2篇,有的教师回校后与海外教师联合开展共建课程,有的教师无实质性科研和教学成果。地方院校的国际交流活动每年都在持续开展,如:教师赴国外大学开展合作洽谈、参加国际会议、校际联合培养博士等项目紧锣密鼓进行中,都是持续得输入,输出得较少,双向深入持续的交流较少,交流层次较浅,且缺乏持续深层次的合作,国际双向交流机制尚未建立。部分合作交流项目“虎头蛇尾”,刚开始热火朝天,到最后不了了之。毕竟,地方院校的办学规模、资金、师资、设施生源质量等自身因素的局限性,自身层次不高,奈何国际交流合作也讲究“门当户对”,对方只青睐我国“985”等世界一流大学的专家学者,地方院校的教师队伍的对外竞争力有待提升。地方院校迫切需要寻找与自身实力匹配、有相同国际视野的院校开展合作交流项目,为本校有竞争力的教师开辟与拓展学科、科研、实验合作交流的途径,实施“走出去”战略。
3推进地方院校师资国际化的建议
3.1强化国际化发展理念和意识,建立自上而下的驱动模式,不断健全完善本校国际化发展体系
“国际化的意识是实施教育国际化的思想基础”,著名高等教育国际化学者简·奈特的国际化循环模式中的第一步中讲到,使全体教职员工意识到国际化的益处,然后建立国际化体系,将国际维度融入教学、培训、研究和服务功能过程并执行,即从制度上落实国际化工作。国际化执行者主要是大学高层领导人和教师,大学高层领导明确做出实施教育国际化的承诺是至关重要的步骤,其通过增拨资金、政策支持、对国际化行为的认可、奖励等方式予以体现,教师是参与者、支持者,师资国际化是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关键因素,二者缺一不可。
地方院校从上而下树立国际化意识后,并不断完善健全管理、资助体系,进一步营造开放、包容的国际化氛围,打开本校教师的国际化建设局面,推动本校师资国际化事业发展进程。地方院校的教师学术能力挺强,外语口语能力普遍偏弱,学校应支持和鼓励教师提升自身的外语培训能力,以提高他们在国际学术交流中的沟通能力和竞争力,为他们进一步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奠定基础。
3.2利用国际交流平台,发展国际合作伙伴,为师资国际化提供保障
地方院校须高度重视与国外大学建立紧密的国际合作关系,《国际化战略2015-2018》-书中提出,构建更深入、更广泛的伙伴关系至关重要。地方院校基于充分认识自身优势基础上,可以借助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交流平台,同时积极加入高校联盟及学术联合组织,寻求相同国际视野和相似价值取向的海外战略合作伙伴,建立一系列的大学层面友好合作关系,扩宽国际合作渠道,融合中外教育资源和科研资源,搭建国际平台,签订合作协议,并保持与大量海外大学建立超越学术交流性质的广泛的、互利的特殊关系,为本校师资国际化建设奠定基石。
地方院校也可以积极争取承办与校内专业匹配度较高的国际学术会议、邀请专家来校讲学、聘请境外一流专家担任名誉教授、顾问等途径,搭建与国际高水平专家开展合作的通道,让本校教师与国外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和深入、广泛的学术科研合作,打破封闭的教学状态,与国际学术水平接轨,强化教师的专业国际化成长,提高教师创新能力和学科整体水平,推动优势学科发展。
3.3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地方院校在自力更生的同时,坚持引进海外名师或高层次专家,拓宽地方院校的国际视野,提升师资科研创新能力,增强学科活力,夯实地方院校的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的研究方向,提升学科的竞争力。一方面通过加强高端引领,提升学校整体的教育实力和创新能力,惠及每位师生,特别是专任教师,提升他们的教学科研能力,使他们有底气有实力走出去与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才开展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合作,加强本校的薄弱学科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引进海外优质资源,有利于弥补本地资源和专业知识等资源紧缺的劣势。
同时,鼓励本校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进行访学研修、授课,鼓励他们参与重要国际研讨会,掌握当前国际研究热点和学术前沿信息,吸收国外先进科技研究成果,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或科研水平。通过提升教师整体水平的国际化以提高地方院校的高等教育的吸引力,实现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请进来”与“走出去”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地方院校打造出一支特色鲜明的学科创新团队,这样的培养既适合于中国国情,又能融入国际科研的人才队伍,促进地方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学科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更有利于取得特色科研成果。
3.4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借鉴和吸收国外高校师资国际化的优秀经验
地方院校的师资国际化之路是一个学习与借鉴并有所创新的漫长过程,积极取经,学习并借鉴世界名校先进管理经验其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式等方面成功的经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逐渐摸索出属于地方院校的国际化道路,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助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比如,美国的一些高校在提高师资国际化程度方面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如直接招聘具备国际化理念的教师和管理者,强化教师的专业国际化成长,丰富教师的国际经验。借鉴不是一味生搬照抄,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且保持清醒的头脑,师资国际化的过程中應充分保持我国高等教育的民族性和地方院校的本土化,扎根地方区域,不断提升教育创新能力,走出一条本土化的特色的师资国际化道路。
总而言之,地方院校的师资的国际化工作非常重要,但是任重而道远。“十四五”期间,地方院校应紧跟国家发展战略,一方面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与境外教育机构开展强强合作或强项合作,实现教育资源供给多样化,推动中外教育合作交流。地方院校坚定不移地实施“招进来”“走出去”战略,形成“教育输入与教育输出的双向国际化策略”,建设一批本土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师资队伍,助力地方院校办成高水平大学,提高教育对地方区域发展的支撑和服务能力,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事业国际化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