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良好导师培训机制的策略路径

2022-03-14 13:07彭明祥
科教导刊 2022年33期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培训

彭明祥,周 勇,龙 宇,李 阳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四川 成都 611731)

研究生教育担负着培养科研生力军和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任,关系国家科技和综合竞争能力。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对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起着关键作用。由于大多数研究生导师的指导方法和教育理念主要是受其教育经历、生活经历以及个人观念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我国研究生数量越来越多、异质性越来越强、所处环境越来越复杂的背景下,依靠导师自我摸索来提高其自身指导能力的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1]。这就必须构建良好的研究生导师培训机制,开展有组织的导师培训工作,对导师发展和成长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促进导师指导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1 研究生导师培训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一,建设高水平导师队伍的需要。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难以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2]。研究生导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师培训有助于导师更加了解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新要求和新政策,更加知悉学校研究生教育的目标任务和改革举措,更加清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从而激发其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指导能力,推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大幅提升。

第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需要。已有研究表明,导师队伍专业水平、指导态度和方式是影响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3]。导师培训有助于导师树立正确的指导意识和指导观念,明了自己在指导研究生方面的不足和误区,学习和借鉴其他导师好的指导方法和指导技巧,提升“导学”“导研”的意识和能力,做到对研究生实施因材施教,激发研究生努力学习、潜心研究、追求卓越,产生高水平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使导师的“导”真正行之有效。

第三,构建一流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需要。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是研究生培养体系中的关键要素,导师对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打造一流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必须要充分发挥导师的主体作用,激发导师的内生动力。导师培训有助于获取导师对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学校认识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

2 研究生导师培训的现状及问题

第一,重视度不够。大多数高校认为,经过严格选拔而被聘任的研究生导师已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丰富的科研经验和熟练的研究方法。因此,导师培训变成一项例行任务,缺乏中长期规划,培训方式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欠佳,没有真正认识到导师的培训与其自身的价值实现及发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推进研究生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进程休戚相关[4]。此外,导师培训主要对新聘任导师开展集体培训,而且培训时间较短,一般为半天或者1天[5],这种培训更多地体现出重形式、少内容、轻效果的不足。对在职导师的培训就更少了,有的导师工作多年都没有参加导师培训,对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政策、新动向、新趋势,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新制度、新举措等知之较少,难以适应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对导师提出的要求。

第二,培训内容和形式单一。研究生导师承担着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规范训练、创新能力培养等职责。研究生导师的培训应注重提升导师的“四导”能力,即导做人、导方向、导方法、导创新的能力[6]。目前大多数的导师培训内容主要为由研究生院介绍研究生培养的相关规章制度,优秀导师介绍研究生培养的经验和体会;对导师的师德师风教育、指导方式和技能,以及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疏导、就业引导等方面内容涉及较少。培训过程基本上是采取集中授课、讲授者单向传输的方式,讲授者和被授者之间、被授者和被授者之间均缺乏相互交流和互动,被授者真正关心的问题和疑惑可能并没有得到解决。

第三,培训考核缺失。培训是否有考核影响培训的效果,没有考核评估的培训往往无法保证培训的质量。大多高校在导师培训结束后,鲜有借助“课程作业”、心得体会、问卷调查等方式考察被培训导师学习效果,征询其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实质是缺失了对培训效果的反馈机制,导致导师对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培训作为促进导师自身发展的功能就会大受影响。

3 构建良好研究生导师培训机制的策略路径

长期以来,在某一学科领域有一定造诣的研究者被认为自然而然地具备良好的指导能力,然而好的研究者未必是好的指导教师[7]。近年来因少数导师指导研究生方式不当、指导能力不足,导致研究生导学关系疏离和异化,甚而引发的“舆情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此,提出如下四个方面的举措,促进构建良好研究生导师培训机制,助力导师指导能力和指导水平的提升,推动研究生培养质量全面提高。

3.1 健全分层分类的培训制度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不断改革创新,研究生培养的层次与类型更加丰富。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层次上分为硕士生教育和博士生教育;在培养类型上分为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而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就是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导师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研究生的发展目标和学习任务,采取差异化的指导方式。因此,对导师的培训应实行差异化,以适应导师在不同发展阶段对指导能力和水平提升的不同需求,建立健全针对各个培养层次和培养类型的分层分类培训制度是当然之选择。同时,还应完善校院两级培训制度,更加强化院级培训,形成校院两级导师培训工作常态化和规范化、差别化和特色化,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让导师培训成为导师发展成长过程中的助推器和加速器。

3.2 强化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决定着培训的成效。在一项对博士毕业生的调查中,大部分毕业生对导师的指导给出了非常正面的评价,但仍有五分之一的人认为提高导师的指导质量是博士生教育亟待改革的方面[8]。因此,在向参训导师介绍研究生培养的规章制度和导师的权责等普适性内容的基础上,应科学规划、合理设计,精心组织安排导师培训内容。

目前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导师培训:一是强化导师师德师风和指导行为规范教育,真正使导师落实立德树人职责,做研究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成为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是注重对导师指导观念的更新引导,现今我国研究生教育呈现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教育协同发展之态势,两类研究生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上有所不同,不能再笼统以“为学术而学术”的观念来指导两类研究生。三是强化指导方式和指导技能,导师注重如何有效地与研究生协商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如何与研究生保持有效的沟通交流方式和定期的学习反馈方式,如何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疏导和职业发展规划等。通过专家讲座、优秀导师经验分享等促使导师做到对研究生学业的严格要求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形成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避免出现“雇佣型”“威权型”“放养型”等不利于研究生培养的导师指导方式。

3.3 丰富互动性的培训形式

现有的导师培训,多是单向传输。讲授结束,大家就“各奔东西”,参训导师关注的问题、遇到的困难或困惑没得到有效解决。弱化单向传输的培训方式,加强专题研讨、主题工作坊、学术沙龙等交互式、探讨式的小组培训,邀请指导经验丰富的优秀导师参与,与参训导师共同就研究生培养中的某一难点问题或热点问题开展交流研讨,促使导师们在对话中思想相互碰撞、相互启发,从而产生新见解、新思路和新办法,促进导师不断提升指导研究生的专业技能,与研究生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为研究生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指导。

后疫情时代,在注重线下培训质量提升时,也应加强线上培训。通过设立网上讲座、讨论室、经验分享区等线上互动性栏目,可以更加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更便捷地利用校外资源,极大地丰富培训内容,扩大培训的广度和深度,有效减少培训时间和地点等因素的制约,给予参训导师更自主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的选择,实现与线下一样的互动式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这就形成课堂内与课堂外、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等有机结合的导师培训方式,为导师的学习和交流提供全时空的便利,这将极大地促进导师培训质量的提升。

3.4 注重培训的考核评估

培训结束最重要的是要考查导师对培训的满意度、是否有收获、指导技能是否提升等实质性结果,这就需要重视以下两个方面的考核评估。一是重视参训导师的反馈信息。培训结束后,通过对参训导师进行相应的“课程考试”、问题调查、心得体会等方式,了解导师的学习收获情况、对指导研究生实践的自我评价以及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等。二是加强对研究生的问卷调查。了解研究生对导师培训前后指导行为的评价,观测导师指导方式、指导技能和指导力度的变化。实施这样的跟踪评估反馈,有助于导师培训更具规划性、合理性和针对性,更好地满足导师的发展需求,形成更加完善的导师培训机制。

研究生导师是培养德才兼备的新人才的重要保障。导师培训作为提升导师专业指导技能的重要手段已得到广泛共识,只有不断完善导师培训机制,提高导师学术水平和指导水平,推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大幅提升,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要求。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培训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V eraW an g
导师榜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