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劳动教育如何融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
——以汉语语言教学类课程为例

2022-03-14 10:18金沛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4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汉语劳动

金沛沛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1617)

1 研究背景

2020年3月我国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1],同年7月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称《纲要》)[2],两份文件均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的重点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对于高校而言,《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除开设专门的必修课程和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外,还要将专业教育有机地融入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内容。

2020年11月《新文科建设宣言》发布,国家对新文科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指出新文科建设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文科教育发展之路,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文科专业相融合,倡导专业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3]劳动教育在培养创新劳动、交叉融合发展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将之融入文科专业教育恰好就是在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文科发展之路。

如何基于新文科建设的要求,以及专业教育的实际现状,有效地将劳动教育融入渗透至专业教育,目前相关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将以天津中医药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例,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2 劳动教育融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目前已有370多所院校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虽然各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都是以汉语语言教学专业课为主体,旨在培养能够胜任汉语推广和中外文化交流、国际中文教育的跨文化型、复合型和实践型人才。从这一专业的培养目标不难发现,该专业应用性强,非常重视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除通识教育外,以汉语语言教学这些实践性强的专业课为主,这些专业课程具有“劳育”的元素,而新时代劳动教育倡导的是“结合专业特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变单一的体力劳动为具有思维含量的创造性劳动。”[4]这就为劳动教育融入该专业课程提供了可能。

目前,各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都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课程设置上注重教学技能的培养,但也容易忽略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教育,未将劳动的价值、观念、精神融入专业教育,使得一些学生缺乏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以每年国家汉语志愿者选拔为例,发达国家或条件优越的地区常常报名人数众多,但相对艰苦的地区报名人数相对较少。面对这一问题,专业课教师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融入课程教学,以课堂作为主阵地,广泛宣传专业领域内劳动榜样人物事迹,使之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

总之,劳动教育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相辅相成,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新文科倡导的育人目标。离开了劳动教育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育,学生仅有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的支撑,容易纸上谈兵,无法创新;而离开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育的劳动教育,将会变得针对性差,形式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职业需求。

3 劳动教育融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的具体措施

《纲要》[2]明确规定了高校劳动教育的培养目标,包括“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专业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积累职业经验,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下面我们就以天津中医药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主干课汉语语言教学类课程为例,探讨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措施。天津中医药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汉语语言教学类课程类型丰富,包括“汉语国际教育概论”“语言教学法”“第二语言课堂教学概论”“课堂观察与实践”“中医汉语教学与案例分析”。我们围绕《纲要》精神,从正确劳动价值观的树立、利用实践环节开展生产劳动训练和通过课外延展组织服务性劳动提出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具体措施。

3.1 榜样示范与理论知识主题研讨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课程不仅包括清洁校园环境、打扫教室宿舍等体力劳动,还应依据《纲要》精神,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2]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语言教学类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在于使学生通过教学理论、教学法的学习掌握国际中文教学的技能,使之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国际中文教师。除理论讲授和专业实践外,以案例分析法讲述优秀教师的故事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匠心精神”和培养高尚师德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以“语言教学法”为例,在讲到产出导向法时,教师应有意识地重点突出它是中国原创的教学法,并在讲解过程中通过一个个教学试验引导学生关注创始人文秋芳先生是如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学生在以该法为“中国制造”骄傲的同时更敬佩创始人和研发团队的伟大,加深对匠心精神的理解。以“汉语国际教育概论”为例,“国际中文教师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是这门课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教师依据国际中文教师标准讲授国家和行业对于国际中文教师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外,应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精心选择优秀国际中文教师的事迹供学生思考与讨论,采用这些典型的正能量案例增强学生对于这一职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课后要求学生阅读《赵元任传》《对外汉语教学名师访谈录》等图书资料,让学生真切感受这些教学名师在国际中文教育起步阶段不畏困难困苦的奉献精神。

总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不会因为知识灌输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借助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3.2 合作式学习和过程性评价引入实践教学,真正提高学生劳动本领

《纲要》[2]指出高校要加强生产劳动锻炼的重视程度,让学生积极参加实习实践、专业服务活动,并且在实践过程中重视新技术的运用,提高在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到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语言教学类课程,生产实践就体现为一些教学实践类作业。以“语言教学法”为例,李立辉[5]指出认知、合作、创新、职业是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成效评价的主要方向,故本课程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这四个关键词,并以此作为劳动教育成效的重要评价指标。理论讲授部分教师讲授了不同语言教学法的优缺点和教学步骤,借用讨论环节使学生逐渐形成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教学信念。有了这一“认知”基础之后,教师布置了教学实践作业,即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选用适当的教学法制作一个面向外国学生的中医文化微课。这一作业可将教学理论转化为直接教学经验,使学生在“合作”中激荡思维,收获劳动成果的真实体验,提高职业认同感。学生为了较好地完成这一作业,第一步就需要选择或创造出合适的教学法,这一步考察的是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结合新的劳动场景创新实践方法的能力。第二步是制作微课,由于是线上实践形式,学生们还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形式,有的小组绘制了一些中医药元素的漫画,或者拍摄了“药膳制作”“中药香囊制作”等短视频,学生在提高国际中文教学技能的同时,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第三步是分享教学成果,并在师生点评、外国学生学习反馈的基础上修改微课。这一步骤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对劳动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反思,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即个体必须要与他人、集体和社会保持协调与合作,并将这一劳动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后一步是进行根据“小组活动劳动教育评价表”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评价表依据五度量表从“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劳动精神”四个维度进行设计,学生在反思中加深了对未来从事职业的认知,树立了正确的职业观。

3.3 积极拓展课外劳动渠道,全面提升学生劳动能力

《纲要》[2]十分重视服务性劳动,鼓励学生自觉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在劳动中提升服务意识。

专业课程受限于场地、课时和教学计划,往往会忽视对课外劳动渠道的拓展。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例,每年学校的“汉语角”“留学生短视频大赛”“中医药文化走进国际学校”等活动通常需要本科生作为志愿者服务。我们认为这些活动与汉语语言教学类课程的培养目标有一定共通性,教师可以在保障主要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下适度灵活修订过程性成绩考评方式,将之纳为其中一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工作,在服务性劳动中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奉献精神,而这也可为其将来参加国家汉语志愿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承担汉语语言教学类专业课程的教师通常也会给外国学生上中文课,可以让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生轮流担任助教,一方面可以近距离感知国际中文教师角色,另一方面也可在教师潜移默化地影响下培养劳动品质和素养。

除服务性劳动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基于教学实践成果参加各类教学比赛(如学院的“对外汉语教学技能大赛”、语合中心的“汉教英雄会”等等)、“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及任课教师的科研项目,以赛促练,赛教融合,从课堂内实践延伸至课外创业及科学研究,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劳动能力。

4 劳动教育融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反思

《纲要》提出时间不长,劳动教育如何融入高校教育尚处于摸索期。但毫无疑问的是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劳动教育体现在掌握各种专业技术的劳动者身上,离开了专业教育,劳动教育将不会得到更好的深入开展。[4]

具体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劳动教育,结合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认为,劳动教育还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首先,依据《纲要》精神,结合新文科建设要求,优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一是将劳动教育纳入该专业培养目标,分阶段逐步提升学生劳动素养;二是构建有院校特色的劳动教育必修课,并深挖现有专业课和通识课的“劳育”元素;三是实践环节与劳育有机融合,第二课堂项目明细增设“劳动实践”模块,毕业实习增加“劳动感受”等内容。

其次,开展校企合作式劳动教育。一方面邀请国际中文教育行业劳动榜样走进校园开展讲座,以先进事迹分享或教学示范为主题,让学生聆听其职业生涯中的奋斗故事,抑或观摩其精湛的教学技艺,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并体悟他们的劳动精神。另一方面,聘请行业劳动榜样为校外实践导师,学生在这些劳动榜样的细心指导下,不仅会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也可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他们的匠心精神。

最后,抓紧时间培育“既懂专业又懂劳育”的师资力量。目前仍有部分高校教师对于劳动教育不够重视,认为它与专业课没有关系。今后应提高专业课教师专业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意识,将劳动教育培训纳入师德评价体系,培育科研改革项目。同时,在年终考核中给予开展劳动教育的教师一定奖励,提高他们的主动性。

5 结语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为“劳动是人类维持自我生存与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手段。”[6]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劳动教育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天津中医药大学为例,通过探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融入劳动教育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具体措施,形成“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五育并举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体验教学实践、匠心精神浸润心灵、正确劳动价值观引领的课堂学习环境中提升综合劳动能力,进而推进专业建设并符合新文科发展要求。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汉语劳动
学汉语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追剧宅女教汉语
热爱劳动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