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 孟亮 鲁玮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心内科 (辽宁 沈阳 110024)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研究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治疗中双腔起搏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46例为观察对象,并以随机抽签法平均分为两组,每组23例患者,按照实验习惯记录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应用闭环刺激双腔起搏器,对照组患者应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直立倾斜试验转阴率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未再出现突发性晕厥,但有晕厥前的不适感出现并逐渐减轻,至治疗后半年不适感消失,其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直立倾斜试验转阴率更高(P<0.05)。结论:双腔起搏器在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治疗中发挥了显著作用,能有效预防晕厥的反复发作,降低了重度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发生率,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晕厥的发生是较为突然的,患者短时突然丧失意识,且会在较短的时间内醒来,一般不会出现后遗症[1]。血管迷走晕厥属于一种由心血管代偿反应异常所导致的晕厥,这种晕厥类型以心脏抑制型较为常见,这种现象可能会促进患者体内的小血管扩张,从而导致患者正常的心脏频率受到影响,增加患者出现脑部供血不足事件的可能性。这种病情在临床上发作具有反复性,并且近年来研究资料显示这种病情所导致的晕厥占所有晕厥的40%以上,不仅会对患者的健康生活造成影响,同时突如其来的晕厥可能会导致患者处于危险的环境中,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影响。在以往的治疗中所选择的治疗方式较为简单,通常以倾斜训练为主,但整体治疗效果并不乐观,一方面不能改善患者的病情状况,另一方面对于降低患者的病情复发率来说,产生的效果也不理想[2,3]。随着近年来我国现代化医疗环境的不断转变和优化医疗器械也在不断更新发展,起搏器治疗法早已应用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中,但对其的使用和疗效仍有一定争议。双腔起搏器在临床晕厥的治疗中能够获得一定的效果,同时这种治疗方案还能够有效预防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情况发生。但目前来说,临床上对于这方面的内容研究还较少,医务人员需要了解这种治疗器械的特点并合理将其应用血管迷走晕厥的治疗中,借此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的病情复发率。本文对双腔起搏器在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中的效果进行观察研究,详细情况报告如下。
于2017年8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中,应用随机抽取法选取46例,并以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23例。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患者12例,女患者11例,患者年龄38~63岁,平均(50.12±2.43)岁;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患者13例,女患者10例,患者年龄40~64岁,平均(51.94±3.28)岁。参与研究的患者均有反复发作超过3次的晕厥史,入院治疗前半年内晕厥超过2次。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基本资料由医务人员进行统计,将其录入Excel表格,并确认患者资料可进行后续的对比(P>0.05)。
纳入标准:本次研究患者资料符合实验标准;患者知晓自身资料被调取可能性;患者符合血管迷走性晕厥诊断标准;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的TTT诊断结果呈阳性。排除标准:患者入院时存在严重原发性疾病或器质性疾病;患者基本资料不满足本次实验要求;患者由于主观因素可能无法进行后续的实验调查或参加后续随访。
观察组患者应用闭环刺激性双腔起搏器,均使用美敦力起搏器,设置为出厂默认参数即可,并结合使用倍他乐克缓释片(生产厂家: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50044)治疗,每日早间口服,1次/d,23.75mg/次,需根据患者病情适当调整药量。
对照组仅使用倍他乐克缓释片治疗,用量用法与观察组相同。
两组患者均进行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具体内容如下。患者首先进行基础测试,在进行测试前8h内禁止进食,测试试验为AM 9:00~11:00。患者于心内科实验室使用电动倾斜床进行血压和心电的监测。患者首先于安静状态下平躺0.5h,记录下血压和心率之后,将倾斜床角度调整为65˚左右,患者平卧40min,在此期间每3min记录一次血压和心率,直到患者出现阳性反应或40min后结束基础测试。
HUTT阳性:在测试过程中,患者有头晕发力、视线模糊、听力减退、面色苍白等晕厥前不适感出现,晕厥时心率过低但不低于40次/min,或者虽然低于40次/min但未持续超过10s,且心率降低前血压下降,此为混合型昏厥(1型);患者出现10s以上的心率低于40次/min,但未有心脏停搏情况,或新张停播时间不超过3s,且有血压下降情况,此为心脏抑制无心脏停搏型(2A型);若患者有超过3s的心脏停搏,且血压和心率同时下降则为心脏抑制伴随心脏停搏型(2B型);若患者晕厥时心率超过峰心率的10%则为血管抑制型(3型)。
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及半年分别进行直立倾斜试验复查,并记录患者晕厥测试情况、血压、心率和感受,比较两组患者HUTT转阴率;比较患者治疗效果,并将其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患者仅出现心悸、胸闷等晕厥前征兆,未出现晕厥情况;有效:患者有晕厥情况,但是将患者起搏器参数从出厂设置调整为60次/min以提前干预后,未再晕厥或者仅有晕厥前征兆;无效:患者情况没有得到改善,仍有超过3次以上晕厥。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
应用SPSS 22.0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形式校准,表述方式为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直立倾斜试验中两组患者均有心动过缓的情况出现,同时血压明显下降。
观察组有1例没有明显治疗效果为无效治疗,9例为有效治疗,13例为显效治疗,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有6例没有明显治疗效果为无效治疗,8例为有效治疗,9例为显效治疗,其治疗总有效率为73.91%。两组患者治疗效率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更佳,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125,P=0.0401)。
观察组患者21例复查转阴,转阴率为91.30%;对照组患者14例复查转阴,转阴率为60.87%,两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087,P=0.0058)。
血管迷走性晕厥包括血管抑制型、心脏抑制型及混合型,目前仍未找到明确的发病原因,普遍认为发病时由于Bezold-Jarisch反射[4]。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大多数发病年龄较小,以女性为主要的发病人群,虽然患者在发病时并不会出现器质性病变,但患者的病情发作时,可能伴随出现明显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严重时患者的心率甚至会低于50次/min,甚至会更低,在患者突发晕厥时,患者就有可能出现外伤或者残疾,甚至还有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尽管目前临床研究中对这一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还并不完全清晰,但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血管迷走性晕厥是由于患者的外周血管阻力,突然降低,导致患者的心室充盈压快速下降,此时患者的心室收缩过于强烈,引发患者出现较强的神经刺激,传输致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孤束核,患者的大脑误认为属于高血压状态,进而引发患者出现交感神经张力的矛盾性下降,引发患者出现外周血管扩张和心率减慢,血管的扩张可能会导致低血压,严重时则会引发患者出现脑灌注不足,导致患者出现意识丧失。人体在保持正常直立姿势的时候,会因为重力效应的原因导致下肢和低位脏器中淤积超过300mL的血液,这时心脏的回血量、心室充盈量降低,导致心肺压力、主动脉弓受到的刺激安静滴,从而导致脑干神经冲动降低,因此交感神经的兴奋度会提升,而迷走神经兴奋度则会降低,则心率升高、血管收缩增加,从而保证脑供血充足、血压平稳[5]。
在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中显示一年以内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复发率,大约在40%~50%,临床研究中发现,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与交感神经活性和压力感受器反射等诸多因素有极为密切的关联,一旦出现这种现象患者的回心血量可能会出现明显的降低,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体内的儿茶酚胺量,持续性的增高,心脏,肾上腺素的神经张力,在这样的病理变化影响下,患者的心率会有明显的减缓,导致患者血压降低,进而引发脑灌注不足,导致患者出现缺血缺氧的现象[6]。现今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主要方法为药物治疗、倾斜训练及起搏器[7]。临床上针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采用 受体阻滞剂、 受体激动剂以及抗胆碱类药物进行治疗。但应用这类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往往具有一定的经验性,所以在患者接受治疗后依旧具有一定的复发率,并且一部分患者在接受临床用药时无法耐受药物产生的副作用。临床研究中表明,倾斜训练有助于帮助患者适应直立倾斜体位,但由于会出现晕厥不适感、甚至晕厥的情况,不易坚持、容易放弃,难以取得较高的治疗效果。在进行患者治疗时所选择的倾斜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晕厥发生风险,通过在治疗时延长倾斜的训练时间,或者使患者保持直立体位,能够使患者心肺感受器的敏感性和血管顺应性得到减轻,使患者自主神经系统激活,通过这种方式减少站立位时下肢的蓄积血液量,通过这种方式避免患者的晕厥状况发生[8]。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发现大约有70%的患者并没有对这种疗法进行有效的坚持,患者往往在自身的病情有所改善后立即停止锻炼,患者在出院后训练依从性极差,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十分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与改善。近年来文献研究报道中称,在进行起搏器的应用时,患者的相对危险度可以降低80%以上[9]。双腔起搏器在应用过程中具有闭环刺激的功能,能够在患者的心动周期中通过感应心肌阻抗了解患者的心肌收缩力变化状况,通过这种方式使起搏器的频率得到调节,则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仅有一例患者出现治疗无效的情况,而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在治疗后被确认为治疗无效,观察组患者在结果中的治疗效果明显更佳。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双腔起搏器在应用时利用较高的频率进行起搏,能够使心输出量得到明显增加,有效避免心率以及血压的快速下降,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预防脑供血不足所导致的晕厥状况,同时双枪起搏器可以利用CLS功能在短期内监测患者的心肌阻抗变化,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增高起搏心率,借此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10]。
值得注意的是,应用起搏器针对血管迷走性晕厥进行治疗,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这一治疗方式价格昂贵,针对发作不频繁的患者是否需要植入起搏器进行治疗,需要医务人员慎重考虑。除此之外,起搏器主要应用于心脏抑制型和混合型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但许多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在发病时表现为血压下降或者患者的心率在下降前已经有血压下降,这种现象限制了起搏器的应用,或者导致起搏器在使用时存在反应迟钝的问题。相关研究人员在针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内容,以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双腔起搏器能够有效减少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生,尤其是有以心脏抑制晕厥为主、反复晕厥的患者,应考虑使用此法治疗。若以倾斜训练辅助起搏器治疗,则能得到更好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