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2-03-14 21:37杨睿
民族文汇 2022年1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考实践

杨睿

摘 要:课程思政是帮助学生塑造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文章以《药物制剂技术》为例,分析了该课程的课程特点及目前常用的授课形式,例举了该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实践,并对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为《药物制剂技术》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药物制剂技术 课程思政 实践 思考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

正是由于课程思政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自这一教学理念提出以来,许多专业、许多课程就开始了不断地尝试和探索。而《药物制剂技术》这门课程,作为制药类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首当其冲就成为了思政融入专业课的研究对象。

一、《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特点及授课形式

《药物制剂技术》是药品生产技术、中药等药学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这是一门学习药物制剂生产基础理论、制剂技术以及规范的专业性课程,不仅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还有操作技能的训练。主要内容包括药物制剂工艺的基础理论、药物制剂处方构成及处方设计知识,常用制剂生产制备技术和工艺质量控制,以及常用制药设备的规范使用与维护等。

知识技能要求是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药物制剂的相关基本概念、掌握各类常见剂型的生产流程以及规范操作、并能按照操作规程对各剂型相关生产设备进行操作及维护,能在学习或各种实践活动中,分析自己的成功与不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采取正确的解决措施。而素质要求,则是由课程归属专业决定的。从专业角度划分来看,该课程既可划归为工学类专业课程,又可划归为药学类专业课程,因此它兼具了这两类课程所需的素质要求。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而药学类专业课程则要求,培养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的意识,尊重患者,善于沟通,并具备一定的药学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

由于《药物制剂技术》不仅有理论知识、还有实训技能,因此,该课程的授课形式通常都是理实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比较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形式。而实践内容则多以岗位、剂型为单位采用项目教学、计算机仿真模拟操作等方法。

二、《药物制剂技术》课程中进行的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在《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思政建设中,首先进行的是课程体系的梳理及思政元素的挖掘。通过对各章节的梳理,得出本课程可运用的思政元素主要有这样几类:一是制药行业职业道德相关内容,如药品质量、安全、诚信等等;二是爱国情怀相关内容,如药物有关的故事、中华医药的发展等等;三是价值观相关内容,如由浸出制剂引发的终生学习观念等等。四是法制相关的内容,如《中国药典》、《药品管理法》等制剂相关的法律法规;五是辩证唯物主义相关内容,如物料的选用、剂型的制备等。六是安全与劳动保护相关内容,如制剂相关设备的标准操作规程、粉尘爆炸防护等。

其次是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结合。一门课程可以和思政教育结合的点很多,因此,针对不同的内容就选取不同的案例进行融合。在《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散剂一章,可以选用“麻沸散”的案例,通过麻沸散的发明与使用,让学生感受中华医学的渊远流长与博大精深,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而在气雾剂一章中,则可以选用“云南白药”案例,通过曲焕章抗战期间捐献三万瓶百宝丹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新时代背景下应该如何爱国。

第三是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实施课程思政。在《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教学中,除了运用案例以外,还设计了小组讨论、演示实验或是视频观看等等。对于技能操作中的思政元素点,则主要使用了计算机仿真以及实训室实践操作的形式进行。

三、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的思考

在《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思政的实践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总体来说,主要可以归结为两大方面,一个是思政元素、另一个是学生。思政元素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间思政元素重复

以我校为例在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中,专业课除了《药物制剂技术》以外,还开设了《中药制药生产技术》、《药用辅料与包装材料》等多门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不同课程间思政元素重复的问题。例如《药物制剂技术》中讲到散剂,课程思政用了麻沸散的例子,结果《中药制药生产技术》也用了这个例子;《药物制剂技术》中讲到注射液,课程思政用了亮菌甲素注射液的例子,而《药用辅料与包装材料》在讲辅料安全性时也用了这个例子。学生在多次听到同一案例后,产生厌倦心理,从而导致学习兴趣降低。由此可见,各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开发应该是着眼于整个专业互有联系的所有课程,是一个团队合作大工程,而不是各自为政。每一门课程的老师互不沟通,导致了思政元素挖掘的重复,同一个案例反复讲解,导致学生产生怠惰思想,最终变成麻木无感。

2.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关联度低,强行拼接令学生难以接受

《药物制剂技术》中讲到片剂辅料时,课程思政曾用到瘦肉精的案例,但课后仔細思考,该案例用到此处还是牵强了一些,思政元素与课程的结合应该是对日常各种常见、可以利用的元素的延伸,而不是生搬硬套强行放到一起的两个内容。因此,思政元素的挖掘应多加推敲、尽可能与专业知识衔接自然、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反感;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多了解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从中发现与课程、与思政有关的内容。

3.课程思政形式单一,多以讲理说教为主

在现阶段,不论是理论型还是理实型抑或是实践型的专业课,在思政元素的运用方面,大多数还是采取以讲理说教为主,不管是案例的讲解还是观点的讨论,最终都少不了老师的总结,但这样的形式,恰恰是学生比较反感的。比起听老师说,学生更喜欢自己动手实践,因此,课程思政的形式应该多样化,不单单以说教为主,更多的应该是以启迪、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逐步形成习惯,也可以用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自己感悟、内化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体系。

4.实训内容的思政元素挖掘困难

课程中实训部分的课程思政设计,只能着眼于实训项目,而实训过程中能用到的更多的是追求真理、精益求精以及团结协作等方面的思政内容,这就会存在过于单一的问题,因此,需要更多的深入思考实训项目,针对性的设计思政内容,并根据实训情况及时调整。

5.思政目标及其评价方式需要明确

在《药物制剂技术》课程中,虽然对要达到的素质目标有明确的要求,而素质目标中也有一些与思政相重合的要求,但却不够全面,且对素质目标没有较有效的评价方式。而之所以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主要目的还在于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当该课程结束时,应该如何判断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后续的课程中课程思政的侧重点应该是什么?这就成为了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因此,在课程开设之初,就需要明确其预期的思政目标,并设计相对有效的考查方式,这样不仅有利于本课程思政建设的修改完善,也有利于后续课程的思政建设。

而学生方面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学生自身学习特点上。高职学生职业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群体,也是职业技能人才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我校而言,目前大多数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主要有这样一些表现:一是喜欢实际动手操作而对理论学习没有太多兴趣;二是具备一定的文献检索和自主学习能力,但自主学习的动力不足;三是有一定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遇到困难后就会停滞不前甚至萌生退意;四是对职业道德相关内容的学习只停留在表层,听过看过之后很快就忘了,缺乏深入的思考,更没有内化成自己的行为标准;五是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学习的必要性、尤其抗拒说教形式的教育。由此可见,课程思政的设计,还需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考虑,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结语

《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分为制剂基础理论、固体剂型、液体剂型以及其它剂型几大模块,其中又细分为各个剂型,而每个剂型又划分为若干课时,在思政元素融合到课程中时,要如何才能使教学效果最好?是应该每一个课时都要有思政元素的融入,还是每一个相对完整的内容、抑或是每一个剂型有思政元素融入即可,这是一个还没有得出结论的疑惑。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之路才刚刚起步,还有许多问题、许多新思路等待我们去探索发掘,未来可期。

参考文献:

[1]冯学珍,伍善广,陆苑.“三全育人”视域下的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观察,2020,9(09):96-98.

[2]王杨.“课程思政”视域下医药类专业金课教学模式探索——以“药物制剂岗位实训”为例[J].安徽化工,2021,47(04):141-145.

[3]崔娟娟,王照娟,李忠文.课程思政融入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才智,2021(05):73-74.

[4]刘兴艳,马舒伟,沃燕波,徐迪静.课程思政在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05):11-13.

[5]刘阳,徐华娥,张青,李瑞,辛洪亮,李玲玲.浅议《药剂学》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方法与路径[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03):91-93.

3961500338200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思考实践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