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志乾
(合肥市庆平希望学校 安徽合肥 230011)
数学思维就是用数学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脑力活动,也被人们称作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核心场所。互动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交流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亏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充分思考,思考成熟后再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见解。学生分享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数学思维训练的过程。
作为教师,我们要适当的“加”,加强课堂有效性,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中自由思考、积极参与,学会自编自解、一题多解,举一还三,动手操作等。这种课堂模式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索,总结自己的发现,再运用自己的发现去解决一些问题,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从而对数学充满喜爱。这既锻炼了学生思维,又实现了学生成长。
教育手段信息化使课堂教学的进程加快,很多知识通过信息化技术直接就呈现出来。这虽然方便了教师对知识的呈现,但也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形成。如何让课堂“慢下来”,多让学生去探索、去交流?这个“慢下来”的过程就是学生数学思维形成的过程。
虽然教育手段日益更新,网络视频教学方式蓬勃发展,但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还是班级授课制,其具有不可替代性。当前,数学教师更应关注课堂有效性,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例如:教学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时,笔者首先出示情景图,让学生先自己看图,再问想提出什么问题,关注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根据情境图寻找信息,和小伙伴交流想法,然后让学生互动,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在过程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不过多干预学生自主学习。这个学习过程就是思维提升的过程。再如:苏教版五年级用字母表示数,小学前几年的教学中主要接触的都是整数、分数和小数,突然由数到字母,学生很不适应。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提前准备好学生乐于接受的素材,既要依据教材,又要高于教材。比如儿歌数青蛙,学生喜闻乐见,也比较熟悉。大家一起唱儿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教师追问学生n只青蛙怎么唱呢?你会吗?试着唱给同学听一听。这可能对部分学生有难度,教师要让学生自由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先不要过早进行点评,学会“煽风点火”,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这样学生参与度越高,其思维能力的提升效果就越好。最后教师稍加引导,总结一节课的核心内容,这样重难点很容易突破,学生数学思维得到提高。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引导学生自由思考,积极参与,不限制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让数学课堂“慢下来”,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积极地鼓励,给积极思考的学生精神上和物质上双重奖励。只有班级里的学生能积极思考,敢于及时讲述自己的想法,学生的数学思维才会进一步提升。一节课下来,老师不需要讲多少,学生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学生兴趣高,教师轻松引,教学效果也会变好。学生学习的压力减轻了,学习动力加强了,也符合国家的减负政策,增质增效。
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的数感和运算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中,计算准确性是教学的重难点。数字计算是比较枯燥的,无论是对数的感知,还是寻找发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都需要思维能力的参与。即使学生已经能算出正确的结果,教师还是要鼓励学生再次思考,提问学生是否可以从其他角度再次思考。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个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鼓励方法多样化不完全等同于一题多解,教学中不要过分强调学生一定按照程序化的方式去计算,要鼓励个性化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新海公园里有排球场地,长28米,宽15米,你能快速列式计算出它的占地面积吗?有的学生在计算时可能想到用乘法结合律,把其中一个数分成两个一位数。可能出现下面的算法:28×15=28×3×5=420,28×15=15×4×7=420,或者把15分成10加5用学过的乘法分配律计算。28×15=28×(10+5)=28×10+28×5=420,28×15=(30-2)×15=420,还有的学生可能会用竖式计算。课堂中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追问学生是怎么想到的,为什么这样想,等等,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热情。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交流,大胆辩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学会认真倾听同伴的解法,感受其他同学算法不一样的地方,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样的教学能发展每个学生的思维,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也轻松。不仅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训练,而且效果事半功倍。
“双减”背景下,作业减量,但教学效果不能减,这就无形中要求,课堂上教师要带领学生及时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和教师可以根据学过的知识,教学的重难点,提前命几道题,一般五道为宜,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及时巩固重难点。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做到精准备课,控制学生课后的作业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内容自己编题。学生要想编好题,必须先整理收集,可以用一个专门的本子记录自己编的题。每节数学课轮流抽几道学生编的题目,让全班学生去解决。然后让编题学生说说自己的编题意图。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老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和现有的情境去编题。比如: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主要是感性思维,教师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和能力去创设游戏情境。教学一年级连减运算,教师可以事先做好教具,找三个学生,每人随机出示自己的卡片数字,让学生现场编题,让其他学生口算抢答。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兴趣,锻炼了学生思维,从而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的。高年级要加强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现在的苏教版教材基本上都是图文并茂,几乎每一单元中都有这样的题目,给出一些信息,让学生把题编完整,然后再尝试解题。这样既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有这样的题目:钢笔8元一支,笔记本3.4元一本,讲义夹4.75元一个,水彩笔2.65元一支,小丽买了一个笔记本,小明买了一个讲义夹,小芳买了水彩笔,(1)小明和小丽一共要用多少元?(2)小明比小丽多多少元?(3)你还能提出什么不同问题?学生尝试自己编题,给同桌解决,同桌相互交流,互学互助,共同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整体出发,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点编题,同时鼓励能力强的学生联系生活情境,进行综合性编题。例如:教学四则运算时,让学生编一道算式,然后根据算式编出相应的能用这个算式解决的应用题,分层要求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收获成就感。
总之,课堂中让学生去编题并解决,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自然有兴趣去学好数学。尤其低年级教学,学生拥有积极性尤为重要,只有积极思考,才能训练数学思维。高年级教学要注重逻辑思维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要关注全体学生,多给学困生表达的机会,这样才能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
综合与实践课教学是训练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高级阶段。“双减”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活动课关于班级联欢会,提出问题,假如你是活动的组织者,你知道要做哪些准备吗?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需要制订方案、布置场地、准备节目、买吃的,等等。追问:这样杂乱无章的事情,我们该怎样做?提示可以制订问卷调查来统计,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调查表,集思广益。然后分组去购物,计算经费,计算怎么购物最划算,培养学生统筹意识,活动结束让学生反思活动收获。这样的课堂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思维活跃。另外寻找规律性问题,也需要学生积极动手操作,探究隐含的规律。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中的课题:钉子板上的多边形,可以事先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准备钉子板,把班级分成四组,一组围三角形,一组围四边形,一组围五边形,一组围六边形,教师可以把教学场所移到操场,在户外教学,方便小组合作。首先提要求,围成图形内有一枚钉子,观察边上钉子数和面积的关系,小组活动结束后交流经验,记录活动结论。教师追问:如果要使多边形内有2枚钉子,多边形的面积与它边上的钉子数又有什么关系?提醒学生这次要轮换学生操作,扩大学生的参与度。再次追问如果多边形内有3枚、4枚钉子……图形的面积与围成图形边上的钉子数的关系有没有变化?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动手围一围、用笔算一算,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多边形中找到它们的相同特点,并且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发现的规律。学生认真观察,反复验证,乐在其中。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其数学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对学生的各种活动要及时给予评价。数学课堂上的评价不在于语言的精彩,而是恰到好处地点拨。教师评价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提升的过程。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准确到位。准确性是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评价语要力求准确,不能模棱两可。例如:针对出题学生的评价:你编的题用词准确,设问合理,有梯度有价值。这样准确评价,学生能得到认同,激发数学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课堂评价要做到因人而异,班级的学生层次各不相同,老师要提前做到心中有数,这样课堂上才有针对性评价。做到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评价语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的评价要多元化,比如可以是精神鼓励,也可以是适当的物质鼓励,也可以制订定量评价记录本,让每个学生自己积累老师对他的评价。一个月或者一学期给学生集体讲评,给予适当奖励。只有教师关注,用心去体会,用爱去浇灌,学生才能对数学学习有兴趣,才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课堂氛围好,而且学生数学思维也得到了锻炼,教学才更加高效。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只有充分挖掘课堂,关注课堂,有效利用课堂,采取有效的策略,数学课堂才有趣,有新意,学生的数学思维才能更有效地提升。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课前要充分准备,收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和实例,这样,课堂不仅会严谨有序,学生也会积极思考,学生思考的过程也是数学思维提升的过程。我们要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摒弃课后大量的做题训练来提高成绩的做法,教师应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采取合理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