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先华
(肥西上派学区中心校 安徽合肥 231200)
一直以来,德育都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人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高度评价中,我们不难看出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教学也在不断地发展、改革,这更加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点点滴滴的德育,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于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会对他们的人格和品德修养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而不是一种外在的附加任务……”由此可见,德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去渗透、落实德育呢?
语文教材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表达感情、进行交流的重要载体,它可以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传达当今的社会价值观,具有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深钻教材,找准教材中的德育闪光点,引导学生去学习,去观察,去感悟,促进学生德智全面发展。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小学语文教材中德育素材更是俯拾皆是。如《司马光砸缸》中所蕴含的德育素材:司马光身上那种乐于助人的品质,遇事冷静沉着的性格。《只有一个地球》中所蕴含的德育素材:精心爱护人类的家园,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使得地球与人类和谐共存。《慈母情深》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我们人类最诚挚的情感——母爱,体会亲情的可贵、母爱的伟大,从而教育学生从小就要做一个有爱心、有孝心的孩子。《灰雀》这篇文章则告诉学生:做人要像小男孩那样,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知错能改;同时还要学习列宁身上那种看破不说破,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语文老师深挖教材中所蕴含的这些德育元素,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多地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领悟和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让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等优秀品德深深扎根于小学生心中,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不断修正学生的行为习惯。如在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时,我不仅要求学生在情感上去细细体会邱少云为了祖国和人民,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同时还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让学生把这种精神品质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拓展到生活中,使得像邱少云这样值得学习的英雄人物具体化、生活化,学生在生活中细心感受,从而将这些宝贵品质变成自己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如,学习爱国名篇《狼牙山五壮士》时,带领学生分析文本中五壮士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这些细节描写,感受当时的场景,并进一步引入电影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适时观看,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五壮士的英雄壮举。特别是文本最后,在用尽了最后一颗子弹、身后是悬崖绝壁的情况下,他们毅然决然地引诱敌人走向悬崖,这种精神深深感染着每一名学生。文中所蕴含的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和伟大的英雄气概,以及五壮士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那种为了心中的理想信念,藐视一切困难的坚强意志,都是极好的德育资源,让身处和平年代,衣食无忧的小学生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文本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载体,所有教学工作都是始于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深度地挖掘文本中的优质德育资源,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教材《给予是快乐的》这一课,就隐含着优质的德育资源。文本讲的是:在圣诞节的前夜,保罗的哥哥送给他一辆新车作为圣诞礼物,这时他在车旁偶遇了一个生活贫苦的小男孩,故事由此展开,在一晚上的短暂相处中,贫苦小男孩的一言一行都强烈地震撼着保罗的心灵,让保罗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教师在教学时通过引用教材的具体语言资料,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主要意图,去培养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引领学生拓展延伸讨论:“学完了课文,谁给你留下了最难忘的印象?假如可以,你想成为课本中的哪一位主人公,是哥哥还是弟弟,抑或是保罗?”学生情绪高涨,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争得面红耳赤。他们没有仅仅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表面理解上,而是联系他们自己的生活,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和体会,把对“爱”和“给予”的正确理解通过讨论交流传达给他人,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接受了德育。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这些文章时,通过深挖德育资源,让学生在接受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熏陶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意义深远。
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蕴含的德育元素,配合教材,结合语文实践活动来开展德育,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个称职的语文老师,是懂得课前做足准备的重要性的。充足的课前准备,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背景以及文中自己难以理解的字词、句意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更能领悟文中所蕴含的道德因子。如在教学《草地夜行》这篇文章时,教师提前带领学生观看电影《长征》的精彩片段,并要求学生课前搜集整理课文的相关背景资料,制作成卡片或表格,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并相互借鉴、补充。课堂上教师结合事前准备的多媒体素材,整合课文内容,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维度感受革命战争时代的真实场景,而不是简单地从有限的文本中去感受、理解长征的艰苦卓绝、长征精神的神圣伟大。在带领学生学习文本的同时,适时穿插播放新时代美好幸福生活场景的图片和小视频,让学生自己在脑海中形成强烈而鲜明的对比。不用过多地说教,他们就能深刻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感受到长征精神的伟大和崇高。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重要节日来开展德育。比如结合“五一”“十一”等节日,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诵比赛”“红色故事会”“国旗下的宣誓”等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邱少云》《董存瑞》《上甘岭》等,举办观影征文比赛,根据对应的节日组织学生出专题黑板报,带领学生去拜访革命前辈,去红色基地瞻仰先烈,给孤寡老人送温暖……通过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实现教学引领实践,实践辅助教学,把德育切实落实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不断的感官感受、自我表述中强化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
除了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充分挖掘文本蕴含的德育素材的同时,教师还应在课后“趁热打铁”,适时指导学生把学习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实践中强化自身的品德修养。如在教学《千人糕》这篇课文后,教师要求学生课下自愿组成合作探究小组,根据千人糕的制作过程,去了解衣服的制作工序。学生带着问题在实践中寻找答案:一件衣服要经过哪些人的辛勤劳动才能制作完成?学生通过课后实地走访、调查等实践活动,知道了我们生活中穿的衣服、用的文具这些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物品,都是经过很多人的辛勤劳动才制作而成的,从而深刻体会到团结协作、共同付出的重要性,感悟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自觉主动地节约每一个劳动成果,切身体会到拒绝浪费也是一种重要的人生美德。
教学中,教师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无不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怎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做表率,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呢?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小学语文教师是培养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键负责人,教师自身良好的品德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强有力保障。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成为学生道德上的指路人,并不在于他时时刻刻都在讲大道理,而在于他对人的态度,对学生、对未来公民的态度,能为人师表,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教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谆谆教导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是为人师表,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良好的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师应关爱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不体罚学生,俯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心声,和他们打成一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应有的关爱和温暖;认真钻研教材,献身教育事业,勤勤恳恳,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断地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引领学生在求学和做人的道路上奋勇向前;积极投身到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去引领学生积极向上,创造良好的文化、品德氛围。
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是学生的表率,尤其是日常教学和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上课教师要提前到课堂,不迟到,不拖堂,做一个有时间观念的人;说话要算数,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好表率,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遇事冷静沉着,灵活应对,做一个睿智的人;学生遇到困惑积极协助解决,做一个有温度的人……曾经因为我在教学中忽略了一个知识点,大多数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因此而扣了一分,我很难过也很内疚,于是主动向全班同学道歉并重新讲解,所有同学都听得非常专注。后期考试再次遇到这个知识点,全班同学答题准确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如果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要面子,不去承认错误积极补救而是把责任推给学生,学生不但会质疑教师,甚至会因此抵触学习,造成一系列看不见的负面影响。日常教学中,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暖心的话语,一条实事求是的批语,都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无尽动力、战胜困难的莫大勇气。而教师不负责任的抱怨、诋毁、否定、歪曲,甚至谩骂体罚,则会像一把把利剑刺得学生体无完肤,导致他们沮丧、焦虑、自我否定,从而对学习产生厌倦,对教师不再信任。这些细节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对教育教学产生影响,对学生性格的形成发挥作用。因此,教师应力求在这些细节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激励学生,带动学生。
教师良好教育教学风格的形成是实施教书育人这项伟大工程的奠基石。著名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教学成败的关键不是在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而是人际关系、情感态度。”德育更是如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总是心不在焉,反应冷漠,甚至对教师课堂上延伸的德育产生反感,或嗤之以鼻。假如换成另外一个教师情况却会迥然不同。这种现象提示我们,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带来的印象是有很大差异的。我们不应该简单地把问题归结于学生的浮躁、懒散,人生观、价值观有偏差,而应该积极地从教师自身去查找原因。教师课前充分地备课、课上深入细致地教学、课后及时深入地拓展和延伸,堂上授课热情高涨,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以及讲究教学艺术和技巧,等等,的相关因素都会让学生更乐于去专心听讲,积极参与,在接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文本中德育素材的影响和感化。在教师优良的教育教学风格的长期感染下,学生会逐步养成教师所预期的优良品格。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注重知识领域的不断拓展更新以外,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实施德育,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学是教师开展德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位人才的重要阵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从多个维度进行德育的渗透,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任重而道远。
教师应在这条道上不断探索,披荆斩棘,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