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2022-03-13 06:58曹小莉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35期
关键词:英子美育美的

曹小莉

(淮北市相山区土楼小学 安徽淮北 235000)

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早在五四时期就明确提出“五育并举”,其中美育是重要内容之一。如今,《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又提出五育并举,其中增强美育熏陶依然是五育之一。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非常重要。审美教育已越来越具体地渗透到各门学科中,而语文教材中古今中外的众多佳篇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美,热情洋溢地歌颂了美,具有得天独厚的审美教育优势。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有字调的美,修辞的美,文章结构有布局的美,还有自然美景和社会生活的美,更有作为自然美和社会美集中体现的艺术美。因此,只有将语文教学与美育融合起来,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才能引起学生强烈的美感,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端正学生审美观念是搞好语文教学及美育的前提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与生活经验不足,缺乏分辨美丑的能力。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审美不同,有时甚至截然相反。为了使学生区分美与丑,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需要对他们进行美的启蒙教育,让他们明白美是客观存在的,生活处处皆有美。课文中描写的故宫是美的,雄浑奇伟的长城是美的,但建造它们的劳动人民更是美的,因为故宫、长城是劳动人民运用智慧建造出来的。课文《精卫填海》中的精卫也是美的,因为她坚韧不屈,誓把东海填平的精神激励着人们面对磨难坚强、不放弃。对学生进行美的启蒙教育,还需要让学生知道,只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具备审美能力的人,才能真正感受美、理解美和评价美,进而创造美。

二、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审美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要具有善于发现美、感知美、运用美的能力和素质,并善于发现教材中的美育内容,选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比如: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字词教学。小学生往往认为字词学习枯燥乏味,就是简单机械地抄字,所以教师不仅要教学生读正确、写规范、用恰当,关键是让学生从中领略汉字之美。汉字有漫长的发展史,汉字的形态变化展示了中国人的创新性,从象形到会意,汉字有着独特的意象美。如“旦”字可以让人想象出一轮红日慢慢地从地平线升起的美景,“水”字就如淙淙溪流从眼前流过。这样,学生不仅记住了汉字的书写意义,而且还能培养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另外,汉字有内在的结构美,汉字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有疏有密,有的对称,有的均衡,等等。汉字还有着独特且多样的书写形式,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不同字体的汉字,在视觉上感受美,体会汉字的独特魅力。

小古文是统编教材的一大亮点,但教学小古文不能只简单地要求读读背背,了解意思,小古文承载了丰富的美学因素。小古文言简意赅,文章语言精练含蓄,具有凝练美,在形式上讲究平仄对仗,并运用双声、叠韵、反复、倒装等修辞方法,具有强烈的韵律美,读来富有节奏,回味无穷。同时,小古文内涵丰富,包含自然美,社会美,人格美,艺术美等。有《伯牙绝弦》中的“巍巍乎如泰山”“汤汤乎若流水”巍峨高山、磅礴大河之美,有《囊萤映雪》中的勤奋苦学的精神之美,有《两小儿辩日》中的思辨智慧之美与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有《杨氏之子》中的委婉应对又不失礼的处世之道,还有《少年中国说》中的梁启超对中国少年的热切期盼……

再如,《小蝌蚪找妈妈》通过有趣的童话故事介绍了青蛙的发育过程;《我是什么》运用活泼有趣的人物形象,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寓科学与故事,寓科学与生活,寓科学与形象,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又体现了情趣美科学美。

另外,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插图精美别致,画风具有中国韵味与特色。如:乐府诗《江南》采用了水墨加水彩的方式,画出了鱼儿们在莲叶间嬉戏的欢乐场景,画面淡雅清新,突出美感,诗画交相辉映,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意,更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熏陶,增强文化自信。除此之外,插图色彩丰富,搭配协调,有助于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插图的题材广泛,如风土人情,山川河流,名胜古迹,古今故事,中外名人,等等。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其发现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以及生活之美。一年级入学开篇识字第一课《天地人》采用了艺术大师傅抱石的国画《一望大江开》,画面宏阔,让人感受到天地之广阔,人类之渺小,加之与“天地人你我他”六个大字的鲜明对比,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挑山工》中挑山工负载重担攀登的插图释放出意志坚定,锲而不舍的理性光辉,展现了劳动美,促使学生感受到执着的力量,对挑山工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三、创设审美环境,抓好课堂教学

鉴赏文艺作品,就是要学习他人获取美感的经验,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要达到这个目标,不能局限于文字。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展开大胆、合理地想象,利用想象创设审美情境,丰富故事情节,增强对艺术形象的感受和对美的鉴赏。如《掌声》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个朴实感人的故事:英子小时得病腿脚落下残疾,这使她孤僻忧郁,一位新来的老师让她上台讲故事,她迟疑了一会,摇摇晃晃地走上讲台,台下响起鼓励的掌声,讲完故事后又响起掌声,在掌声的鼓舞下,英子终于走出阴霾,开始以微笑迎接新生活。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走进英子的生活,假如此时你正坐在台下看到英子一瘸一拐地走上讲台,你会做些什么?又会对英子说些什么?“英子,大胆一点!我们不会嘲笑你的。”“英子,你是最棒的!”“英子,你不要害怕,你战胜了自己,我们敬佩你!”……英子在大家的掌声鼓励下讲完了故事,又一次得到了掌声,这时英子会想些什么?“感谢大家,我会永远记住这掌声”“同学们没有歧视我,用掌声给了我勇气,给了我鼓励,我一定要感谢他们,从今往后,我要坚强乐观自信。”……这些丰富的想象,让学生知道了同学之间要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互相尊重,懂得了人间的真、善、美。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教师不能只顾说教,更需要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创设赏心悦目的审美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学习感到愉悦,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美育。教师可以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形象化的语言以及借助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手段,渲染美的气氛,让学生走近作品,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如《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中的“铺”字用得十分委婉形象,写活了秋阳的柔和;“半江瑟瑟半江红”中青绿与红的鲜明对比突出了江水的色彩美;“露似真珠月似弓”将天上地下浓缩在一句诗里,画面开阔。整首诗没有了前人悲秋之萧瑟,反而赞颂秋之可爱。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通过想象将自己置身于美好秋景,体味美之意境。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这种美的感受表达出来,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画笔画出自己体会到的美丽画面,或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出来,这不就是在创造美吗?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去探求寻访美,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以课文所表现的美感去感染学生。

美感能给人带来愉悦。教学中披文入情是使学生体验美、享受美的重要途径之一,每篇课文都凝聚着作者的思考与深情,有对生命真谛的歌颂、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有对祖国的深情表达,有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有大公无私的宽广胸怀……教师要善于沟通作品与学生之间的感情,采用了解时代背景与作者介绍,赏析关键词句,有感情朗读,反思体味等方法,以言传情,不要机械地进行分析阐述,而要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并结合理性认识让作品的艺术形象更加具体鲜明。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谈碰壁这件事,鲁迅先生说:“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并说,“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能不碰扁吗?”这句话含义很深,只有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才能正确理解。鲁迅先生借“我”的问话含蓄地说出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了鲁迅先生幽默风趣的个性和勇于同黑暗势力进行抗争,不畏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学生通过深思回味感受鲁迅先生伟大的人格。再如《父爱之舟》刻画了父亲带“我”逛庙会、雨天背“我”上学、摇船送“我”考学等场景,在这些场景描写中蕴含着一位父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教学中采用师生共读、情境朗读、配乐感情朗读等形式,表现深沉的父爱,达到理性认识与感情接受的和谐统一。

四、美育内容必须通过合适的教学形式表现出来

语文课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不应与语文教学割裂开来,应该与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结合起来,和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结合起来,把美育融合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李竹平老师在执教《桂林山水》时,先让学生阅读10篇描写中国各地美景的文章,为学生创设了跟着书本游历祖国大好河山的学习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将其与《桂林山水》的内容结构做比较,让学生在直观的比较中关注文章的结构美。在模仿练笔环节,为避免练笔流于形式,李老师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学生在创作中真切体会到学习语文带来的美好。最后,李老师出示原文,让学生说说喜欢改编的文章还是原文,引导学生在比较和思考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以提升。

教师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会把学生带到美的意境中去。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鹅》时,利用古诗开头三个“鹅”字,模仿鹅的叫声启发学生想象白鹅慢悠悠地游过来的情景;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白鹅的词语“曲项”“白毛”“红掌”,启发学生感受白鹅的体态之美;再让学生画出描写白鹅动作的词语“浮”“拨”,使学生感受白鹅姿态之美;最后要求学生说出描写池水颜色的词语“绿”“清”,让学生感受白鹅所处环境的幽美。为了加深印象,增添艺术情趣,教师还画了一幅简笔画,让学生根据诗歌给图画涂上颜色。

教学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即学生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知到思考,再由感受到评判。如学生在初读《少年闰土》以后,只是认为少年闰土是一位朴实、可爱的农村孩子,他还有十分有趣的经历,而这种理解和感受是肤浅的,需要教师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将闰土“心中无穷无尽稀奇事”与少爷们“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加以对比,学生便会发现闰土是一个机敏可爱、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而少爷们是一群孤陋寡闻的富家子弟。在对人物形象的剖析中,引导学生对人物的外在形象与内在本质进行揭示,让他们在反差中认识、体验和评判。这样,学生不仅对人物形象有了感知,而且通过体验和评判,愉悦了精神,也提高了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最终目的是要学生学会创造美。教师应要求学生字要写得端正规范、整洁美观;说要口齿清楚,条理清晰,文明得体;听要耐心专注,准确理解;读要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写要写真话、抒真情。

美能启智,美能育德,我们应该大力提倡把审美意识融合到语文教学中,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充分发挥美的特性。以美好和谐的心境走进课堂,运用美的琼浆去浇灌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审美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猜你喜欢
英子美育美的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独臂作家之死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钻石妙贼
美育教师
巧计得绵羊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