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2-03-12 12:15雷晓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4期
关键词:阿替普低剂量消化道

雷晓丹

急性脑梗死是急、危重疾病之一,此病是造成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因素。急性脑梗死指局部缺血、缺氧致血管堵塞,使患者神经功能出现障碍,损害患者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语言功能,影响患者日常活动,造成生活质量严重下降[1-3]。治疗此疾病的最好措施是静脉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可以疏通脑动脉,恢复梗死区的供血,降低或避免不可逆损害。常用的溶栓药物阿替普酶是一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疗效好,但应用过程中常有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对其应用剂量有较大争议。为探讨低剂量阿替普酶的溶栓疗效,本院对近期收治的12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 年6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12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研究。纳入标准:均经CT 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年龄35~77 岁;发病时间均<4.5 h;均无颅内出血,无大面积脑梗死早期征象,无溶栓禁忌证。排除标准:出血病史者;近期行外科手术者;血糖<2.7 mmol/L 及>22.0 mmol/L;血压>18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者。将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0 例。对照组中男37 例,女23 例;年龄35~75 岁,平均年龄(53.73±7.09)岁。观察组中男39 例,女21 例;年龄35~77 岁,平均年龄(51.97±8.3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降压、降脂、降糖,抗凝及防感染等。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阿替普酶0.9 mg/kg,5 min 内静脉注射完总量的10%,剩余剂量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中,微量泵泵入,1 h 内泵完。观察组应用低剂量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阿替普酶0.6 mg/kg,用法与对照组相同。两组患者给药过程中或治疗结束后24 h 内,如有意识障碍加深、肌力变弱或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损,应立即停药,进行CT 检查确诊有无出血,无出血再进行下一步治疗。监测患者血压,控制在<180/110 mm Hg。溶栓治疗24 h 内不进行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治疗,24 h 后确认无颅内出血进行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 周、1 个月的NIHSS 评分、Barthel 指数,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2 周内颅内出血及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6 个月后随访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NIHSS 评分总分42 分,分数越高说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Barthel 指数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说明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NIHSS 评分、Barthel 指数比较 治疗前及治疗后1 周、1 个月,两组NIHSS 评分、Barthel 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周、1 个月,两组NIHSS 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Barthel 指数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NIHSS 评分、Barthel 指数比较 (,分)

表1 两组NIHSS 评分、Barthel 指数比较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2.2 两组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及死亡率比较 治疗2 周内,观察组颅内出血0 例,消化道出血3 例;对照组颅内出血5 例,消化道出血7 例。观察组颅内出血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1.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1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 个月后随访,观察组死亡1 例,死亡原因为心律失常;对照组死亡5 例,死亡原因为溶栓后脑大量出血3 例、肺内感染与心力衰竭2 例。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及死亡率比较[n(%)]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多发生于>40 岁的中老年人,其发病急,进展迅速,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4,5]。急性脑梗死主要发病原因为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腔出现闭塞,使血流减慢或中断,造成大脑出现缺血、缺氧急神经功能受损[6-9]。患者发病后应短时间内给予有效治疗措施,迅速恢复血流,挽救缺血半暗带脑组织才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阿替普酶是第三代新型溶栓药物,具有良好的溶栓效果,是目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常用药物,阿替普酶能使闭塞血管再通,恢复脑梗死的血液供应,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能力,降低残疾发生率,阿替普酶可激活血栓部位纤溶酶原转化成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起到溶解血栓的作用,理论上认为随应用剂量加大,溶栓作用更强,治疗效果更好,但应用中随剂量加大,溶栓过程中,血压会升高,可加重受损血管壁损伤程度,当患者血管再通时,可使血液外渗增加,会导致颅内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加重患者病情,不利于患者康复。因此,如何保证患者在足够安全的情况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是需要探讨的课题[10,11]。此次研究低剂量阿替普酶与常规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发现,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治疗均有满意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 周、1 个月,两组NIHSS 评分、Barthel 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内出血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1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 个月后随访,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低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与常规剂量同等的疗效,但其安全性更高,颅内出血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更低,对患者生命安全及健康更有保证,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阿替普低剂量消化道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肺部疾病应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检查的分析
阿替普酶体外溶凝效果评价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消化道出血有哪些表现?若有这4个,是时候注意了,如何护理
自适应加权全变分的低剂量CT统计迭代算法
大孔径3T低剂量下肢动脉MRA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