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 扫描对髋臼骨折的诊断价值探讨

2022-03-12 12:15杨博群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4期
关键词:髋臼移位螺旋

杨博群

髋臼骨折其临床类型十分复杂,术前影像学检查对于明确骨折类型以及有无碎骨片从而指导手术治疗有重要价值[1]。以往的X 线平片检查,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髋臼骨折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然而其所获得的图像具有严重的重影影响,导致清晰度显著降低,进而影响其诊断价值[2]。随着CT 技术的临床应用,多层螺旋CT 检查具有扫描速度快,获得图像清晰度高等优点,已经成功用于多种骨折相关疾病的术前诊断[3],还可发现X 线难以发生的隐匿性骨折[4],明确骨折端有无移位等情况[5],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故本研究主要探讨多层螺旋CT 扫描对髋臼骨折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3 月~2021 年1 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60 岁;髋臼单侧骨折;入组前自愿行相关检查;签署入组同意书且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入组后24 h 内行相关检查。排除标准:双侧髋臼骨折;病理性骨折;恶性肿瘤;关节先天性畸形;既往实施髋关节及其周围组织手术;开放性骨折;活动性出血;精神障碍等。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 例。观察组男27 例,女23 例;髋臼受损原因:交通致伤17例,摔伤30例,其他致伤原因3例;病程1~5 d,平均病程(2.5±0.9)d。对照组男28 例,女22 例;髋臼受损原因:交通致伤18 例,摔伤30 例,其他致伤原因2 例;病程1~5 d,平均病程(2.6±0.8)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患者行多层螺旋CT 扫描。使用仪器为GE Optima 680 series 128 层螺旋CT,扫描范围以患侧髂骨翼上缘至坐骨结节为标准,其中电压为120 kV,电流为300 mA,扫描层厚为3 mm,视野(FOV) 为320 mm,重建间隔为2 mm,重建函数螺距为3.5,矩阵缩短为10,将多获得的图像CT 头断面数据输入3Dssd 图像处理系统实施后处理,并对股骨头实施透明化,对所获得图像实施360°全方位多角度观察成像。

1.2.2 对照组 患者行X 线平片。使用仪器为Kodak Directview 3000 型数字摄影仪,对患者实施前后片(包含对侧髋关节)、闭孔斜位片(保持仰卧坐抬高患髋,保持髋关节连线与摄片台为45°),髂骨斜位片(仰卧位,健侧髋关节抬高,余同闭孔斜位片)。

所有影像学图片均由2 位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放射科医师阅片。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检出率、对髋臼移位情况(髋臼移位<2 mm、≥2 mm)的诊断准确率及检查前耗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检出率比较 观察组检出49 例(98.0%),对照组检出36例(72.0%)。观察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255,P=0.000<0.05)。

2.2 两组对髋臼移位情况的诊断准确率比较 观察组对髋臼移位<2 mm 的诊断准确率为9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髋臼移位≥2 mm 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对髋臼移位情况的诊断准确率比较(%)

2.3 两组检查前耗时比较 观察组检查前耗时为(10.8±1.0)min,短于对照组的(24.3±1.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359,P=0.000<0.05)。

3 讨论

髋臼骨折多因高能损伤导致,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严重骨折类型,诊断上多通过X 线平片以及常规横轴面CT 平扫[6],但以上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均无法清晰显示髋臼内部结构[7],从而无法确定髋臼骨折类型,甚至造成误诊、漏诊,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8]。鉴于髋关节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其各成分见形态欠规则且存在多种交互重叠,为更好的提高髋臼骨折的诊断效率[9],本研究观察组使用多层螺旋CT 进行术前检查。

髋臼是人体解剖结构最为复杂的下肢关节组成部分,影像学上需要三维立体空间进行多面检查,解剖学上髋臼与人体的冠状面、矢状面以及横轴面均呈非平衡关系,进而导致影像检查的难度显著增加。以往传统X 线片的骨盆前后位片、患侧髋关节正位片以及闭孔斜位对等仅可针对单纯的髋臼骨折进行初步诊断,而针对髋关节内结构则无法获取进一步图像资料,无法消除骨形态不规则导致结构重叠影响,进而对于复杂类型的髋臼骨折无法获取有效的诊断依据[10-12]。近年研究均提示影像学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与检查过程中投照体位间存在密切相关性[13]。鉴于实施X 线片检查,患者在摆放体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剧烈疼痛而导致患者耐受度降低,甚至无法顺利完成检查等因素,最终影响X 线片对髋臼骨折的诊断效率,出现漏诊、误诊在所难免,故临床上对于X 线片检查阴性者尚无法排除髋臼骨折可能[14,15]。

通过比较两组检出率发现,观察组检出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对髋臼骨折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可显著提高检查效率。另外比较两组对髋臼移位情况的诊断准确率发现,观察组对髋臼移位<2 mm 的诊断准确率为9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对髋臼骨折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对微小骨折移位能提高诊断效率,进而更精准的指导临床治疗方案,尤其是手术方案的制定。最后比较两组检查前耗时发现,观察组检查前耗时为(10.8±1.0)min,短于对照组的(24.3±1.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对髋臼骨折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其可有效缩短患者检查前的耗时,提高患者舒适度。

鉴于髋臼骨折后患者存在严重的疼痛,无法耐受长时间静止状况,故多数患者在实施X 线摄片时存在明显不适感,观察组实施的多层螺旋CT 扫描,其扫描速度快,患者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查,提高患者舒适度和耐受度,而且有效的避免了重复扫描和因无意识移动所致伪影。结合多层螺旋CT 的多数据采集通道,以单次屏息即可完成大范围扫描,还具有扫描层薄、空间分辨率高等优点[16,17],从而更准确的评价骨折稳性,为制定手术和治疗方案提供精准依据[18]。

髓臼骨折多为高能损伤所致,为临床中较为严重的骨折类型。诊断上多以X 线片及常规CT 扫描为依据。但鉴于髋臼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单纯的X 线片以及CT扫描无法清晰的对解剖结构进行显影,进而导致卵巢误诊、漏诊的发生,且无法进行影像学分类与分型,对手术治疗方案制订的指导价值有限。多层螺旋CT 扫描其能在短时间内进行连续性、体积采集、无间隔与漏层的扫描,从而更直观立体的显示髋关节解剖结构,为临床提供更为精准的诊断与术前指导。

综上所述,针对髋臼骨折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其检出率高,尤其对为微小骨折移位有重要诊断价值,且检查耗时短,患者舒适度高。

猜你喜欢
髋臼移位螺旋
使用金属骨小梁髋臼和组配重建柄对伴严重骨缺损的松动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的治疗结果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包容程度对Perthes病患儿术后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周围股血管分布情况
关于Bergman加权移位算子的n-亚正规性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